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987章 苏州人祸,师徒见面(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7章 苏州人祸,师徒见面(五)

像悬浮岛下这般完全违背自然之道、自成一方天地的格局,他们第一反应便是太古年间的修仙福地;

其次才是上古大能人为布置的顶级阵法,最后才会想到特殊空间的可能,个个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激动,恨不得立刻深入探寻其中奥秘。

可无论真相是哪一种,对堪舆师而言,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那是足以颠覆毕生认知、直探风水本源的天赐良机,根本没人能抵抗这份诱惑。

赶来破阵的宗师、成名已久的大师,还有跟着前来历练的徒弟,但凡沾了堪舆风水一行的人,此刻都抛却了外界的一切纷扰,争先恐后地一脚踏进那片秘境,满心满眼只剩下探索奇地的狂热,再也顾不上其他。

方正化一见沈北余,便按捺不住心头的焦灼,大步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语气又急又怒地质问:

“电报机明明就在你们手上,为何不发一封电报报平安?

我等在外头快把贺兰山翻过来了,差点就以为你们全折在了里头!”

沈北余一脸委屈,急忙摊手解释:

“总领冤枉!

我等每日都按固定时辰发报,可所有电报都石沉大海,始终得不到半点回应。

没办法,只能先顾着在里头站稳脚跟求生,再慢慢寻找出路。”

其实症结全在那悬浮岛的诡异阵法上。

阵法未破之时,任何信号都无法穿透那层无形屏障。

堪舆宗师们耗时五个月潜心钻研,最终才揭开谜底:

这竟是罕见至极的地磁异象——

正反两极的地磁相互作用、彼此排斥,硬生生将整座岛陆推向空中,在某个特定的力场平衡点上,维持着悬浮状态。

更令人费解的是,岛陆的基座竟在缓慢旋转,其动力来源与旋转规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这般地磁相斥的原理,并非孤例。

此前发现的溶洞九丘,便是同样的成因,只是九丘的基座并未出现旋转迹象。

至于其内部是否暗藏其他玄机,堪舆师们暂时无暇深入剖析——

毕竟解救被困的蓄塘队与远征军才是头等大事,学术研究只能暂且搁置。

也正因全力投入破阵救人,堪舆师们没能及时给文理科教授提供关于符文的可行性建议。

那些教授本就为符文之谜深陷其中,一钻研便是半年,耗尽心力却毫无建树,个个熬得形容憔悴。

乾德皇帝得知后,生怕这些栋梁之才熬坏了身子,当即严令他们先返回京城休养调整,关于符文的后续研究事宜,再另行商议安排。

搞学术研究的人,一旦钻起牛角尖,向来是废寝忘食、不管不顾。

这些文理科教授个个年过半百,可钻研起课题的劲头比小伙子还足,连带着身边的研究员助手,也一并沉浸在符文之谜里无法自拔,昼夜不分地埋首推演。

护卫队没辙,只能轮流贴身盯着,端茶送水、热饭喂餐、甚至帮忙整理衣物,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到了极致,可唯独睡觉这回事,实在没辙——

总不能按着人的眼皮逼着眼入眠。

到最后,护卫队实在拗不过这些痴迷的学者,生怕他们熬坏了身子,只能紧急上书请旨,借皇帝的谕令强制他们停工休息。

朱有建对地下空间那些神秘符文,早已满心好奇到了极点,心心念念想亲自瞧瞧这究竟是何方神物,到底藏着怎样颠覆认知的玄机,只盼着教授们能早日传来突破性进展。

贺兰山岩画的完整出世与勘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如今方正化的远征军,便整日扑在这件事上,说起来也算是“不务正业”——

好好的祁连山蓄塘工程暂且搁置,西域各行省的勘察任务也抛在了脑后。

可这事也没法过多指责,毕竟当初蓄塘队还陷在悬浮岛下生死未卜,远征军留下来协助堪舆师破阵、顺带勘察岩画,也算是情理之中,既解了燃眉之急,又能探寻古物奥秘。

符文一日破解不了,地下空间里那架造型奇特、疑似上古造物的飞行器,便始终无法挪动分毫,连靠近都难。

研究天团的教授们为此开了好几次紧急会议,宋应星、薛凤祚与汪昂三人反复商议后,最终给出了折中建议:

不如将洞穴通道两侧墙壁上的星图整体切割下来,再用特制的防护器具小心翼翼运回京城,也好在实验室里做后续的深入研究,免受环境限制。

这一举措,竟意外让天下殿彻底圆满——

原本空旷高耸的天顶,如今被这两幅绝世瑰宝填补得满满当当,真正做实了“天下”二字的磅礴分量。

一幅是详尽无遗的大明星图,星辰罗列、经纬分明,连肉眼难辨的暗星都标注清晰;

一幅是疆域辽阔的大明界图,山川河流、府县关隘、驿道运河一目了然,精度远超此前所有舆图。

这般规制与内涵,早已远超“至宝”二字所能形容,堪称镇国级的文化瑰宝。

研究院里各科对此都兴趣浓厚,星图与界图的拓印工作立刻提上日程,务求在切割前留下完美复刻。

天文科与地理科专门派出最顶尖的精锐研究员,全程负责这项浩大的工程——

所谓拓印,实则是近乎1:1复刻的人工精细复制,研究员们屏息凝神,手持特制的细笔与矿物颜料,一点点勾勒线条、填充色彩,力求将原图的每一处细节、每一道纹路都精准还原,不敢有半分疏漏,生怕辜负了这上古遗存。

郑森一行舟车劳顿,穿越千里海疆与陆路,终于抵达京城。

递上早已备好的拜帖后,凭着师生渊源,顺利踏入了钱府大门。

夜色渐浓,府内烛火通明,钱谦益身着素雅便服,满面笑意地亲自迎了出来。

见到多年未见的得意门生,他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快步上前拉住郑森的手,上下不住打量,语气满是欣慰:

“大木啊,可算把你盼来了!

这些年在南方历练,愈发英气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