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晚上。
秦鹤年揣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安母亲手腌的腊肉、林素素店里的新款衣服,还有孩子们给他画的新年画,心满意足德登上了返回京都的火车。
他还要回家过年。
送走秦老,安青山和林素素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今年过年,就不折腾着回村了。
一来,安红英准备带她的那位“朋友”在除夕夜那天回来吃饭。
周文渊今年不打算回省城过年。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
张振邦刚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第一个团圆年,总不好让他一个人留在县城。
安母虽然心里还惦记着村里的老房子和几门老亲戚,但看着身边这一大家子人,尤其是身边这个如今名正言顺的老伴儿,也觉得在城里过年更团圆。
不过,老家的根不能忘。
大年三十一大早,安青山林素素还是骑着摩托车,带着写好的春联和福字,回了趟荆山村。
他们先去给安父坟前烧了纸钱,磕了头。
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娘也有了着落,让他放心。
然后仔细地把老宅和那栋气派的新房门窗上都贴上了崭新的红春联和福字。
做完这些安青山心里踏实了不少,觉得虽然人不在村里住了,但这根还扎在这里。
两个人动作快,贴完对联,又去大伯和四叔家里坐了坐。
大伯家一切都好,四叔家倒是更加热闹了。
秋菊前一阵子生了,或许是月子坐的好,整个人红润胖乎了一圈。
安春耕也幸福肥了许多,看上去和四婶儿真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样子。
林素素安青山送了些年礼,寒暄几句,然后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便骑着摩托车赶回县城吃午饭了。
他们却不知道,有些暗流在他们离开后,才开始在村子里涌动。
安青山家如今是村里数得着的富贵户,在县城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心热。
以前安家人时常回来,大家面上还都过得去。
可今年,眼见着年三十了,安家除了安青山林素素回来贴个对联,匆匆就走了,连安母都没见着影儿!
这可就给了那些长舌妇和闲汉们发挥的余地。
起初还只是猜测。
“看来青山一家是真在城里扎根了,瞧不上咱这穷村子了。”
“可不是嘛,人家现在是城里的大老板,哪还愿意回来闻这土腥味儿。”
不知怎的,话风就渐渐歪了,开始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安母。
“哎,你们发现没?青山他娘好像很久没回来了?”
“是啊,上次见着她还是半年以前了吧?”
“我听说啊……”
有人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
“她在城里,好像……跟了个男的!”
“啥?不能吧?她都多大岁数了?”
“千真万确!有人去县城看见过!一个穿中山装的老头,看着挺有派头,总往他们家跑!两人还一起买菜呢!”
“我的老天爷!这…这不是老不修吗?青山他爹才走了多少年啊!”
“啧啧,怪不得今年不回来了,这是没脸回来了吧?跟野老头跑了?”
“我看是!肯定是嫌咱们村子穷,在城里找到靠山了,连儿子闺女都不要了!”
流言像冬天的野火,借着风势,迅速在村子里蔓延开来。
越传越离谱,从“跟了个男的”传到“被城里有钱老头包养了”。
再到最后,竟然变成了“安家婶子跟着不知道哪里来的野老头私奔了,连年都不回来过了!”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留在村里、跟安家关系还不错的几户人家耳朵里,比如村支书黄家。
黄母气得直跺脚,骂那些嚼舌根的黑心肝,可嘴长在别人身上,她也没法挨个去堵。
赵小倩和她婆婆张母则在村口对着那几个老娘们狠狠骂了一通。
……
大年三十县城里,安家小院张灯结彩
大红灯笼挂在院门和屋檐下,映得积雪都泛着暖光。
堂屋里,炉火烧得旺旺的,暖意融融。
安母和林素素在厨房里忙碌着。
今天和往年不同,家里多了新成员,而且安红英要带未来对象回来吃饭!
孩子们都换上了崭新的衣裳在院子里和堂屋间穿梭嬉闹。
安安和欣欣戴着崭新的红色绒线帽,全全拿着个小小的拨浪鼓摇得咚咚响故意逗辰辰和悦悦。
康康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弟弟妹妹们玩,小脸上也带着浅浅的笑意。
辰辰和悦悦被裹成了两个小棉球,坐在铺了厚垫子的学步车里,咿咿呀呀的凑热闹。
张振邦穿着安母给他新做的棉袄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们玩耍。
“爹,娘,我们回来了!”
院门外传来了安红英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门口。
安红英领着周文渊走了进来。
周文渊今天也特意收拾过,穿着一件半新的藏青色呢子外套,围巾打理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提着几个看起来就很用心的礼盒。
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但仔细看,能看出他眼神里的局促。
“周同志来啦!快进屋快进屋,外头冷!”
安母迎了上去,脸上堆满了笑,热情地招呼着,目光却不动声色地将周文渊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婶子,过年好。张叔,过年好。”
周文渊连忙躬身问好,语气恭敬,又把礼物递上。
“一点心意,给孩子们买些吃的玩的。”
“哎呀,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见外了!”
安母嘴上客气着,手上却接了过来,递给旁边的林素素,眼神里的满意又多了一分——这人懂礼数。
就这一点都比那姓邵的强。
安青山也走了过来,拍了拍周文渊的肩膀,力道不轻。
“周哥,等你半天了,快坐。”
张振邦抱着辰辰,也笑着点头。
“小周同志,别拘束,到了这儿就跟到自己家一样。”
话是这么说,但周文渊明显能感觉到,几道目光似有若无地聚焦在他身上,带着审视和好奇。
他知道,今天这关,得好好过。
饭菜上桌,无比丰盛。
鸡鸭鱼肉自不必说,还有安母拿手的红烧肘子、四喜丸子,以及象征年年高的年糕和饺子。
满满一桌子,色香味俱全。
全全早就受不了这香味儿了,见姑姑终于来了,这会儿别提多高兴了。
“奶奶!我帮你拿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