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536集:站台里的热奶茶与旧书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6集:站台里的热奶茶与旧书签

车子驶出高铁站地下停车场时,冬日的阳光刚好穿透云层,落在挡风玻璃上,把林志远握着方向盘的手照得格外清晰。苏宛清侧着头看他,指尖还捏着那张泛黄的书签,小太阳的轮廓被指腹磨得温热——她想起大学时,林志远也是这样,握着笔在图纸上画修改意见,阳光落在他睫毛上,像撒了把细盐。

“在想什么?”林志远偏头看了她一眼,顺手把空调风速调大了些,“刚才在站台没敢多问,你眼睛红得像兔子,是不是担心我路上冻着?”

苏宛清把书签夹进手机壳里,笑着摇头:“是在想,你连大学时丢的书签都能找回来,怎么上次我找不到家门钥匙,你翻遍了整个书房都没找着。”

“那不一样。”林志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车子平稳地拐进熟悉的街道,“书签是你画的,我当时在图书馆捡到,就想着以后给你个惊喜——钥匙那玩意儿,天天用,哪能记住放哪儿。”他说着,指了指副驾储物盒,“里面有包糖炒栗子,刚才路过你常买的那家店,想着你煮奶茶时配着吃。”

苏宛清打开储物盒,栗子的甜香混着包装袋的温热涌出来,她捏了一颗剥开,递到林志远嘴边:“北方项目是不是比你预想的难?上次视频,你眼底的红血丝都没藏住。”

林志远咬下栗子,喉结动了动:“倒不是难,是想做得扎实些。那边的村子靠种沙棘过活,我去调研时,王大叔拉着我看他的果园,说去年霜冻,果子落了一半,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他顿了顿,方向盘轻轻打了个弯,“我当时就想着,要是能把沙棘做成深加工产品,不光能帮他们增收,咱们项目的‘生态惠民’口号也不是空的。”

车子停在小区楼下时,苏宛清才发现林志远的行李箱轮子上还沾着泥——不是高铁站的水泥灰,是那种带着潮气的黑褐色泥土,想必是去果园时蹭上的。她伸手想帮他提行李箱,却被他轻轻挡开:“沉,里面装了两本项目资料,还有给你带的北方的冻梨,得赶紧放冰箱。”

进了家门,林志远先把冻梨塞进冰箱冷冻层,又从行李箱侧兜掏出那罐沙棘果酱——玻璃罐是普通的罐头瓶,标签是他手写的,歪歪扭扭的“宛清的酸口”,下面还画了个小太阳,和书签上的图案如出一辙。苏宛清把果酱放在厨房的置物架上,转身要去煮奶茶,林志远却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叠得整齐的图纸,放在餐桌上。

“本来想等生日过后再跟你说,”他拉过一把椅子,让苏宛清坐在身边,指尖顺着图纸边缘划过,“这是北方项目的初步规划图,你看这里——”他指着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区域,“我跟领导申请了块空地,想建个小型的沙棘深加工车间,先做沙棘汁和果酱试点。王大叔说,要是能成,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愿意把果子卖给我们。”

苏宛清凑过去看图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这里的水管要接村里的蓄水池”“生产线得选噪音小的,不能吵到农户”“包装要印上沙棘果园的照片,走原生态路线”——每一条批注后面,都画了个小小的勾,像是提前给自己打了气。她指尖落在“包装设计”那行字上,抬头看林志远:“你们项目组还缺包装方案吗?我下周刚好有空,可以帮你们出几个初稿。”

林志远眼睛亮了亮,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上次你给你公司做的农产品包装,我看了就觉得好,既有乡土气又不土气。要是你愿意,咱们也算……又一次一起做项目了。”

苏宛清想起大学时,两人一起组队参加“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她做包装设计,林志远做场地规划,最后拿了二等奖。当时林志远抱着奖杯说:“以后咱们要是能真的帮到村里的人,就好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这个想法真的要落地了。她从橱柜里拿出红茶和牛奶,笑着说:“那今天就先从‘试验奶茶’开始——用你的沙棘果酱,看看能不能调出项目‘专属口味’。”

厨房的小奶锅放在灶上,牛奶慢慢泛起细密的泡沫,苏宛清刚要把果酱舀进去,林志远突然从身后握住她的手:“慢点儿,火有点大,别烫着。”他的掌心带着刚翻完图纸的油墨味,裹着她的手,一点一点把果酱搅进牛奶里——橙红色的果酱在奶白色的液体里慢慢散开,像把冬日的晚霞揉进了锅里,甜香混着酸意,瞬间填满了整个厨房。

“对了,”林志远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递给苏宛清,“这是王大叔给我的,他说他家孙女画的沙棘林,让我带给你,说‘喜欢酸果子的姑娘,肯定也喜欢看红果子’。”

苏宛清展开纸条,上面是用蜡笔画的一片通红的树林,树下站着两个小人,一个举着篮子,一个背着包,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沙棘林的朋友”。她把纸条贴在冰箱上,刚好对着餐桌的方向,抬头就能看见。奶锅开始冒热气,林志远赶紧关了火,用勺子舀了两勺倒进杯子里,递到她面前:“尝尝,要是酸了再加点糖。”

苏宛清抿了一口,温热的奶茶滑进喉咙,沙棘的酸被牛奶的甜中和得刚好,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果香留在舌尖。她刚想说话,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着“妈”的名字。

“喂,妈。”她接起电话,林志远正低头用纸巾擦溅在桌上的奶茶渍,听见“妈”字,动作顿了顿,抬头看她。

“宛清啊,志远是不是回来了?”苏妈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笑意,“我今天去菜市场,看见新鲜的五花肉,想着志远爱吃红烧肉,就买了一块,你们周末回家吃饭啊?”

苏宛清看了眼林志远,他赶紧点头,嘴型比着“好”。她笑着说:“好啊,我们周六上午回去,志远说还带了北方的沙棘果酱,到时候给您尝尝。”

“沙棘果酱?那好啊,我听说那玩意儿营养好。”苏妈妈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你爸说要跟志远聊聊北方的项目,他年轻时候也去过那边,知道些情况。”

挂了电话,苏宛清看着林志远,忍不住笑:“我妈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趁机打听你什么时候跟我求婚呢。”

林志远的耳朵瞬间红了,他挠了挠头,把另一杯奶茶递到她手里:“求婚的事……我早就计划好了,等北方项目的试点车间建起来,咱们去沙棘林里,我拿着你画的小太阳书签,跟你说。”他指尖划过桌上的规划图,落在“沙棘汁生产线”那行字上,“到时候,咱们的项目成了,王大叔他们的果子能卖出去,我也能给你一个踏实的未来——你看,这规划图上,每一条线,都是我想跟你一起走的路。”

苏宛清低头看着杯子里的奶茶,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杯壁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她想起刚才那张蜡笔画,想起林志远行李箱里的泥渍,想起规划图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原来最好的“规划”,从来不是纸上的线条,而是他把她的喜好、农户的期盼、两人的未来,都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是高铁站的热奶茶,是果酱里的小纸条,是规划图旁的小太阳,也是那句“每一条线,都是我想跟你一起走的路”。

奶锅还放在灶上,残留的奶茶香气在厨房里绕着圈。林志远拿起笔,在规划图的角落里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旁边写着“宛清&志远”。苏宛清凑过去,在太阳下面画了个小小的奶茶杯,两人的指尖在纸上轻轻碰在一起,像握住了整个冬天的温暖,也握住了往后无数个有沙棘香、有规划、有彼此的日子。

傍晚的时候,苏宛清把沙棘果酱装进漂亮的玻璃罐里,贴上自己画的标签;林志远则在电脑上修改项目方案,把她提出的“包装结合当地民俗元素”的建议加了进去。窗外的天色慢慢暗下来,路灯亮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一个在厨房忙着手作,一个在书桌前敲着键盘,偶尔抬头对视一眼,不用说话,就知道彼此心里在想什么。

“对了,”林志远突然抬头,“下周项目组要开视频会,我想让你也参加,跟大家说说包装的想法。”

苏宛清点头,手里的勺子还在搅拌果酱:“好啊,不过你得帮我准备资料,我可不想在你同事面前出糗。”

“放心,”林志远笑着说,“我早就把你之前做的案例整理好了,放在U盘里,就等你点头呢。”

她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所谓的“未来”,其实一点都不遥远——它就在林志远画满批注的规划图里,在沙棘果酱的酸甜里,在两人并肩坐着的书桌前,也在每一个“我早就为你准备好了”的细节里。等周末回了家,跟爸妈一起吃红烧肉,听爸爸聊北方的旧事;等项目视频会开了,一起跟同事讨论包装方案;等春天来了,去北方看沙棘林抽新芽;等试点车间建起来,在红得像火的沙棘林里,听他说那句藏了很久的求婚……

苏宛清把最后一罐果酱盖好,放在橱柜里,刚好跟林志远带回来的那罐并排。两罐橙红色的果酱,像两颗小小的太阳,在冬日的厨房里,散发着温柔的光。她走到书桌前,从背后轻轻抱住林志远的脖子,下巴抵在他肩上:“志远,谢谢你把我的喜好,都装进你的规划里。”

林志远握住她的手,放在键盘上,一起敲下“项目初步方案(修订版)”的标题:“不是把你的喜好装进规划里,是我的规划里,本来就不能没有你。”

窗外的路灯更亮了,远处传来邻居家的笑声,厨房里的果酱香气还没散。书桌前的两人,手叠着手,看着屏幕上的规划图,像是看着一片正在慢慢生长的沙棘林——那里有农户的期盼,有两人的默契,还有一个藏在每一条线条里、每一口果酱里、每一句对话里的,温暖而踏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