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七零之吃瓜大院趣事多 > 最终章 团团圆圆过大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年过年没有年三十,年二十九那天,陶芹一家四口吃完早饭,就准备骑车去小洋房那。

他们今天请客时间放在了中午,这样别人家还能好好过除夕,也不用担心晚上走夜路遇到麻烦。

看见车子后座的箩筐里还塞着很多东西,孟大妈好奇问:“陶芹,今个儿就过年了,你家还要去哪呀?”

陶芹心情很好:“老是在家过年腻了,这次我们全家去外面。”

“嗯,这倒是个好主意。”孟大妈还以为陶芹他们是要去其他儿子家过年,就没问下去。

到了小洋房,其他人都还没有来,沈青山跟沈立春父子赶紧把东西搬到新盖的小厨房里。

因为这年代没有油烟机,陶芹到底舍不得把这么漂亮的房子熏黑,请大学生们紧挨着洋房左边的外墙,又盖了一个小厨房。

因为请的人比较多,几人几乎是立马就开始做饭前的准备工作。

沈青山拿着把牛骨刀剁肉,今天所有的肉类都由他负责剁切。

陶芹现在就开始煮米饭了,煮完她还要把蔬菜都择洗一下。

赵春芳负责的是面点这一块。她今天想多做点花样,饺子、面条、汤圆都想做一点,大家爱吃什么就煮什么。

沈立春则是机动人员,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

沈夏至一家是来的最早的,周母一来就要帮着陶芹洗菜,陶芹都来不及说几句吉祥话。

午饭是个大工程,陶芹也不客气:“玉珍,你帮忙包饺子吧。我这边处理好了,还要等二苗过来炒菜,她手艺比我好,我待会煮个骨头汤跟小白菜汤就行,时间宽裕着呢。”

周爱琴也想帮忙,被陶芹拦下来:“爱琴,你今天的任务就是看好小孩,这边院子大,当心他们跑池塘里去,别的不用你操心。”

周父递了根烟给沈青山,两人一边处理肉、一边侃大山。

又过了一会,沈秋分一家过来了。

陶芹作为主人,红光满面地上前打招呼。

赵父这是第一次看到小洋房修整好之后的样子,觉得这边哪哪都好:“亲家,你这收拾得真不错,看起来比我们那小院都舒服。”

韩红缨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当初修房子的时候,我就问过你的意见,你说随便我,现在怎么又开始羡慕别人的房子了?你当初倒是提意见呐,我保准满足你的要求,不让你羡慕别人家的房子!”

赵父心虚地转过头,干咳着跑去了沈青山那边说话。

周父又递了根烟,三人吞云吐雾,大有指点江山的架势。

陶芹让看孩子的沈夏至过去接替沈青山剁骨头的任务,韩红缨也让赵振东过去帮忙,把三个抽烟的大爷赶到屋子里去烧炭。

沈秋分也被安排了看孩子的任务,跟周爱琴一起,一边带孩子一边聊聊天。

陶芹抬头就能看到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疯玩的样子,忍不住提醒沈秋分:“别让孩子们玩得太热,要伤风的!”

说完,又接着问韩红缨:“你们暖房什么时候啊,我到时候也过来。”

“过了年财神生日那天,你们一块来。”韩红缨还特意叮嘱周母,“大家都是亲戚,你们也要过来啊。”

人家特意说了,那周母肯定是要给这个面子的:“哎,一定来。”

心中说不羡慕是假的,可周家夫妻有个优点:知足。他们明白靠自己的能力是买不起陶芹跟韩红缨的房子的,况且现在住在女儿家里,自家那两间房还空关着呢,已经很好了。

最晚过来的是徐二苗一家,二苗爸妈是由大儿子送到县城再坐车来的。

徐二苗跟沈立冬作为女儿女婿,自然是要去车站接人的,这才晚了。

二苗爸妈看见着气派的房子,一下子就惊呆了,站那半天没说话。

哎,两个女儿的婆家家世都这么好,他们是真没底气。

看出来老丈人跟丈母娘的不自在,沈立冬凑趣道:“爸妈,这里还没开始住人,什么都没有,你们好好看看,等以后,我跟二苗也给你们买小洋房住。”

二秒妈忙摇头:“有钱你们自己买就行,我们呢有你大哥养呢。”

陶芹看见他们,再次站起来,热情地走过来寒暄:“亲家,欢迎欢迎,来一趟不容易,你们赶紧歇歇。二苗、立冬,你们赶紧带着去房子里暖和缓和。”

二苗妈眼尖,看见地上那一堆菜,决定加入:“亲家,午饭还没准备好吧?我一起来弄,你让我坐着,我浑身难受。”

说完,不等陶芹再劝,直接坐在了小板凳上择菜。

二苗爸想有样学样,被出来接人的沈青山给拉进了屋:“好久不见了,亲家。来来来,做饭有她们女人,我们几个今天就当一回真正的大爷,进屋来喝茶聊天。”

因为二苗爸妈平常跟沈家接触得较少,所以沈青山夫妻对他们很客气,唯恐让对方感到不自在。

好在,这里没有刻薄的人,慢慢地,夫妻俩都放松了下来,也能凑合着聊聊天。

周母现在在炼猪油,她觉得这肉这么大块,肯定能炼出很多油,就不必浪费菜籽油了。

炼油后,满满一碗的猪油渣就被沈秋分拿在了手里:“”我去给孩子们分一分,刚出锅的猪油渣最香啦!”

果然,不一会,远处就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呼声。

这回换韩红缨大喊:“”别吃太多,还有炸鱼、炸丸子,中午好吃的可太多了!”

为了这顿饭,沈青山已经连续钓了好几天的鱼,大鱼用来红烧或者炖煮,小鱼就用来油炸,最是酥脆。

徐二苗见时间差不多了,开始挽袖子炒菜,沈立冬在一旁打下手。

今天陶芹备了很多菜,家里的两个炉子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沈夏至跟沈秋分兄妹过来的时候,把自己的煤炉跟锅铲都带来了,分担做饭的压力。

韩红缨炸丸子,汗都出来了:“”陶芹、玉珍,我家暖房那天,你们记得把炉子也带过来,不然我怕来不及。

陶芹跟周母都应了下来。

韩红缨也邀请了二苗妈,但她推辞掉了:“那天正好亲戚请吃饭,早就说好的。”

果果作为最大的那个孩子,被选作代表过来还碗,顺便再拿些吃的,她对着陶芹撒娇道:“奶奶,我们一共有九个人呢,刚刚猪油渣都不够吃。秋分姑姑吃了好多,你再给我点别的。”

韩红缨有点脸红,她家儿媳妇这种事干得出来,忙把果果喊过来:“乖乖,到这来,奶奶我再给你夹点丸子。”

几人齐心协力,终于把午饭给准备好了。

小洋房里有一张大长桌、还有一张圆桌,大人们就坐在长桌吃饭,桌上每样菜都分成了三份,确保每个人都能尝到。孩子那桌也是一样,大人们吃啥,他们也吃什么,绝不亏待。

红烧肉、糖醋排骨、卤猪杂、爆炒猪大肠、土豆炒肉丝、炸丸子、炸小鱼、酸菜鱼、鲫鱼豆腐汤、排骨山药汤、酸菜炖粉条、咸鸭蛋、皮蛋拌豆腐、花生米、饺子、面条、汤圆、白米饭,可真是一桌丰富的菜肴。

做菜的时候还不觉得,等菜都端上桌,众人都震惊了。孩子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在一声声的“哇、哇、哇”中,端起碗来就干饭。

赵父又给陶芹伸大拇指了:“亲家,你可真行啊,这菜色也太好了。”

陶芹不居功:“都是大家一起的功劳,我一个人可做不了这么多菜。”

坐下来后,坐在主位的沈青山站起来先给大家伙敬了一杯:“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帮我们暖房。希望大家吃好喝好,尽兴而归。我们即将跨入八十年代,祝大家在新时代中万事如意!”

春夏秋冬四个孩子很捧场,尽情为 亲爹鼓掌,然后又起哄让陶芹说两句。

陶芹本来就想说点场面话,但当她的目光扫过几个孩子的时候,她的情绪突然上来了。

“大家都知道,我71年的时候犯蠢喝了农药,被抢救过来后,我一下子就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呢虽然是做爸妈的,可也不能管得太多,他们长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就是偶尔提醒一下,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做决定。

我很幸运,从那次开始,我就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现在已经是80年了,事情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现在我的儿女们个个都很有出息,包括他们的对象,也很优秀。我这辈子已经没有遗憾啦,只希望我的孩子们、我的孙子辈能越来越好。”

陶芹说的,也是在座当父母的心声,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越过越好。

一时之间,大家都有些感性,眼眶微红。

“下雪了!”小核桃突然指着窗外,兴奋道,“待会吃完饭,大家一起堆雪人呀!”

“好呀、好呀!”孩子们纷纷应和,把略微有些伤感的气氛完全冲淡了。

赵父哈哈哈大笑:“瑞雪兆丰年,明年肯定又是一个好年,大家吃起来喝起来,祝沈青山、陶芹同志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有赵父开头,其余人都开始表达自己对陶芹夫妻的祝福。

两人应接不暇,说了一句又一句的“谢谢”。

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其乐融融。

沈家的故事依然在继续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