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401章 大名府哀鸿遍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佑三年,五月,河北东路,大名府。

赤日炎炎,如同悬在头顶的巨大火炉,无情地炙烤着这片千年土地。自春入夏,滴雨未落,大地被烤得一片焦黄。官道上的尘土厚可没踝,车马过后,扬起漫天黄尘,经久不散。原本应是绿浪翻滚的田野,如今只剩下龟裂的泥土和枯死的秸秆,在热风中发出绝望的呜咽。河流干涸,井水见底,连树皮草根都已被剥食殆尽。

灾难,将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欲望逼到了极致。从青州、沧州,从河北东路广袤而焦渴的乡村城镇,一股股绝望的人流,如同受到无形力量的驱赶,开始向着传说中更为富庶、或许能有条活路的地方蠕动。他们扶老携幼,推着破旧的独轮车,挑着空空如也的担子,脸上布满尘土与泪痕混合的污垢,眼神麻木而空洞。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呻吟、病人痛苦的咳嗽,混杂在一起,伴随着杂沓的脚步声,形成一曲凄厉悲怆的逃亡交响。

这些细流逐渐汇聚,最终,目标指向了那座巍峨的北方重镇——大宋的北京,大名府。作为北宋陪都,大名府城高池深,仓储相对充实,在绝望的灾民心中,仿佛成了最后的诺亚方舟。官道上,山坡上,目力所及之处,尽是黑压压的人头,如同迁徙的蚁群,漫山遍野,缓缓涌向大名府那高大的城墙。空气中弥漫着汗臭、疾病和死亡的气息,令人窒息。

大名府城头,一位须发皆白、身披旧官袍的老者,正凭垛而立。

他正是大名府知府,年逾古稀的宗泽。老人身材清瘦,背脊却挺得笔直,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此刻却充满了深沉的忧虑与悲悯。他曾是沙场宿将,也曾是朝堂重臣,历经宦海沉浮,本以为到了致仕归乡、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靖康十一年那场政治风暴中,因不愿与秦桧同流合污,又被时任参知政事的何栗亲自登门,以国事相托,而来到了这北方要塞。

他还记得何栗当时恳切的话语:“汝霖公(宗泽字),朝中奸佞当道,秦王远谪,正气凋零。唯公德高望重,足可镇守一方。恳请公再坚持两年,暂领这大名府尹之职,替朝廷,也替天下百姓,守住这北门锁钥。待秦王起复,拨乱反正,新政可行,公再归隐不迟!” 望着老友殷切而疲惫的眼神,想着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宗泽最终长叹一声,接下了这千斤重担。

如今,两年之期未满,考验却以最残酷的方式降临。望着城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灾民潮,听着那震天的哀嚎,即便是见惯了生死、心志如铁的宗泽,也感到一阵阵心悸。人太多了!多到让人望而生畏,多到足以吞噬掉任何秩序。他虽老,却非迂腐之人,深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道理。人来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在城外!

“开仓!” 宗泽的声音沙哑却坚定,在城头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在南门外设立粥棚,先支起二十口大锅!所有衙役、厢军,除必要守城者,全部出动,维持秩序!告诉百姓,朝廷绝不会弃他们于不顾,但需遵守规矩,排队领粥,若有哄抢作乱者,严惩不贷!”

命令迅速下达。沉重的府库大门缓缓开启,黍米被一袋袋搬出。南门外,临时搭建的粥棚下,大锅支起,炊烟袅袅升起,这细微的生机,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吸引了更多灾民涌来。场面一度极其混乱,维持秩序的兵丁声嘶力竭地呼喝,用皮鞭和棍棒勉强划出一道脆弱的界线。粥棚前,很快排起了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的长队,人人翘首以盼,眼中燃烧着对食物的渴望。

然而,宗泽的心却沉甸甸的。府库的存粮,对于这源源不断涌来的灾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才五月,漫长的夏季和秋荒还在后面。朝廷的赈济何时能到?能有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数。更让他担忧的是,灾民中已开始出现疫病的苗头,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强撑着精神,日夜巡视城防,安抚流民,处理突发状况,已是疲惫不堪,原本挺直的腰背,也微微有些佝偻了。但他眼神中的那团火,却未曾熄灭。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一名亲兵匆匆登上城楼,来到宗泽身边,低声禀报:“相公,城南门外有一年轻人求见,自称是开德府陈忠和。”

宗泽闻言,眉头一挑,锐利的目光投向城外。只见南门唯一开放的通道前,人群熙攘中,一名青年牵马而立。他身着青色棉布箭袖袍,虽不算华丽,但干净利落,风尘仆仆却难掩眉宇间的沉稳气度。在周围一片混乱哀嚎的映衬下,他显得格外沉静从容。

“陈忠和?” 宗泽喃喃道,脑中迅速闪过关于秦王世子、那个据说曾“葬身火海”又奇迹生还的年轻人的信息。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

“请他上来。” 宗泽挥了挥手。心中疑窦丛生,却也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或许,这绝望的困境中,终于出现了一丝变数?

亲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陈忠和在兵丁的引导下,登上城楼。他走到宗泽面前,无视周围紧张肃杀的气氛,恭敬地躬身行礼,声音清朗:“晚生陈忠和,奉家父之命,特来拜见宗相公!”

城上风大,吹得宗泽的官袍猎猎作响,也吹动了陈忠和额前的几缕发丝。

一老一少,在这弥漫着绝望与希望的城头,完成了历史性的会面。

城下,是万千挣扎求生的黎民;

城上,是可能改变时局的关键人物。

大名府的命运,乃至更多人的命运,

或许将因这次会面而悄然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