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宇亦步亦趋地跟在徐大志身后,额角沁出的细汗也顾不上擦。
这厂房,比我老家的储藏室还破。徐大志突然停下脚步,鞋尖踢了踢墙角剥落的漆皮,老赵啊,你说咱们是不是走错门了?
赵宏宇会意地笑了:徐董,这厂子确实年久失修。不过工人们都盼着您来呢。
自从上周徐大志在办公室给他画了张管理蓝图,赵宏宇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让人头疼的烂摊子,竟被徐大志三言两语就理出了头绪。现在工人们非但没闹事,反而个个盼着新老板能带来新气象。
车间主任杨明小跑着过来,脸上堆着殷勤的笑:徐董,工人们都等着您训话呢,要不我让大家集合?
别了,徐大志摆摆手,都到下班点了,让大家早点回家陪老婆孩子。改天开职工大会再说。
杨明还要再劝,赵宏宇赶紧拽了拽他的衣角。共事这些天,他已经摸清了徐大志的脾气——这位老板说话做事向来干脆利落,从不会假客气。
徐董这是体恤大家呢。赵宏宇朝杨明使了个眼色,咱们先把交接工作做好,比什么都强。
徐大志背着手在车间里踱步,眉头越皱越紧。生锈的流水线、发黄的墙壁、杂乱堆放的物料,处处透着破败的气息。他忽然在一台老旧的注塑机前站定,手指抹过积了厚厚灰尘的操作台。
这车间多少年没整修了?
少说也有五六年了。杨明讪讪答道,这个厂子效益不好,哪有钱装修啊。
徐大志转头看向赵宏宇:老赵,你记一下。第一,把墙壁全部刷白,线路重新布置,照明换成亮堂一点的灯光。就按咱们小麦车间的标准来改。
赵宏宇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这个本子现在成了他的宝贝,徐大志说的每句话他都认真记下,晚上回家还要反复琢磨。
第二,徐大志继续说道,工人交接后先不定岗。你拟个考核方案,把每个岗位的要求都写清楚。通过考核的才能上岗,第一批上岗的工资上浮20%。
杨明眼睛一亮:这办法好!工人们最近都在担心裁员呢。
考核不过的,暂时按原工资发。徐大志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咱们不搞大锅饭,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越早上岗的工资越高,拖得越久工资越低。这叫赶早不赶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赵宏宇笔下飞快,心里暗暗叫绝。这招既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又自然淘汰了混日子的,简直是一箭双雕。
对了,徐大志突然想起什么,设备检修要同步进行。让老师傅带着年轻工人一起干,既检修机器,又传授技术。这也算考核的一部分。
妙啊!赵宏宇忍不住赞叹,这样既能摸清工人的技术水平,又能让老设备焕发新生。
三人在车间里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夜色已暗。工人们陆续下班,有几个老师傅好奇地朝这边张望,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听说新老板要投钱改造车间?
好像还要考试上岗,考过的能加薪呢!
真的假的?那我得赶紧把落下的技术捡起来。
徐大志听见议论声,朝工人们友善地点点头。他顺手拿起操作台上的一个零件,在手里掂了掂。
质量还行,就是工艺老了。他对杨明说,明天你统计下,哪些工人愿意学新技术,咱们组织个培训班。
太好了!杨明激动得搓手,不少老师傅其实挺愿意教年轻人的,就是以前厂里不重视。
现在不一样了。徐大志目光扫过整个车间,我们要把这里变成现代化工厂。不过...他话锋一转,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好比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啊。
赵宏宇和杨明都笑了。这句歇后语用在眼下再合适不过。
走到质检区时,徐大志注意到一个年轻女工还在工作台前忙碌。她戴着厚厚的眼镜,正对着灯光仔细检查电路板。
这是质检员小周,周莉娜,杨明介绍道,厂里有名的认真负责,就是太较真,经常加班。
小周见到老板过来,慌忙站起身,手里的螺丝刀一声掉在地上。
别紧张,徐大志弯腰捡起螺丝刀,这么晚还不下班?
这批货明天要用,我想再检查一遍。周丽娜推了推眼镜,小麦集团质量要求严,得把好质量关。
徐大志赞许地点点头:好好干,新厂就需要你这样负责任的员工。他转头对赵宏宇说,把质检岗位的考核标准定高些,这样的员工应该重点培养。
周丽娜脸上泛起红晕,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离开车间时,晚霞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徐大志站在厂门口,回头望着这座略显破败的厂房。
老赵,你知道吗?这厂子就像一块璞玉,稍加雕琢就能大放异彩。
有徐董掌舵,肯定没问题。赵宏宇信心满满。
光靠我一个人不行,徐大志拍拍他的肩膀,得靠大家齐心协力。你尽快把方案做出来,我们要让永明电子厂焕然一新。
坐进车里,赵宏宇翻开笔记本,开始梳理今天的要点。墙面粉刷、设备检修、工人考核、技术培训...一桩桩一件件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
先去吃个夜宵吧,徐大志坐上大奔后座,边吃边聊,我还有些想法要补充。
赵宏宇点点头,掏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短信:今晚加班,我跟徐董在一起,要稍迟回家了。他知道,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但想到工厂即将迎来的变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
就在车子发动时,赵宏宇透过车窗看见周丽娜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她停在宣传栏前,认真看着新贴出的培训通知,月光在她身上镀了一层银边。
这个画面让赵宏宇忽然很有感触。他想起徐大志常说的话:企业的生命力来自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只要把每个人的潜力都激发出来,再破的厂子也能起死回生。
徐董,我想在考核方案里加个创新奖励。赵宏宇突然灵感迸发,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如果被采纳,给予额外奖金。
好主意!徐大志眼睛一亮,就这么办。要让每个员工都成为改革的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
车子驶离厂区,融入了车水马龙。赵宏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的安排。他要找杨明详细了解每个工人的情况,要请设备科评估检修成本,要参考小麦车间的管理经验...
五月的晚风透过车窗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花香。赵宏宇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永明电子厂就会像这初夏的季节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此刻的厂区内,最后下班的几个工人还在热烈讨论着今天的见闻。他们不知道的是,办公楼的灯光很快又会亮起,两个为工厂未来筹划的人,正在为他们的明天殚精竭虑。
这个五月,注定不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