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迷迷糊糊起身,丁香和小丫伺候着用冷水洗了一把脸。
进了院子就有人牵来粉丝,粉丝现在已经是高头大马了,别看皮毛颜色不怎么样,绝对是匹宝马,现在葛三爷看着都羡慕。
葛明和刘义翻身上马,走前对丁香说:“丁香姐,让庄子上套车,晚些送你们回府。”说完跟着刘义直奔县城,一路上葛明就在嘀咕,到底什么大事,需要本小郎君出面的?难道老葛爵爷搞不定?老葛爵爷搞不定,咱也未必搞得定啊。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到了府门之外。葛府还是那么破旧,至少从外面看还是那副样子。母亲说富贵不用显摆,免得遭人嫉妒,但是里面大多焕然一新了,远不是从前能比的。
让下人把马安顿后,葛明这才进了内宅。门外福伯守着,看到葛明赶紧打开房门让葛明进去。
葛三爷、刘氏、葛粮、葛仓、大嫂全都在,连三岁的小侄女也被大嫂抱在怀里。葛明感觉气氛不太正常,要是在以往父母早就抢着抱小侄女了。
话说孙思邈因为孙氏生了一个闺女苦恼了很久,当时号脉可是拍着胸脯说是男丁的,葛三爷还开开心心的去跟祖先汇报了下。结果生了一个闺女,孙老道甚至怀疑自己的医术起来了,所以这两年尤其的努力。
“拜见父亲、母亲,孩儿回来了。”
“拜见大哥、二哥,大嫂。小玉儿,想没想四叔?”葛明抱起了名叫葛佳玉的小侄女,小侄女咯咯笑说想了。
“父亲,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葛三爷面色不好,葛明询问也没说话,只是把一张公文递给葛明。葛明一看居然是一张调令,大致意思是让父亲进京,到左武卫供职。
“父亲,左武卫大将军不是尉迟叔叔吗?在尉迟叔叔手下有何不妥?”
葛三爷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到:“现在你也长大了,家里有些事情也应该让你知道了。”
对于这个家,葛明早就知道有很多秘密,以前自己年纪小所以都不告诉自己,害的自己胡思乱想,现在总要解开谜底了。
葛三爷对着门外喊道:“刘福,把刘义请过来。”难道说刘叔跟自己家的秘密有关?自己真是想破脑壳都想不到。
片刻功夫刘义就进了内宅,给葛三爷和刘氏施礼,然后坐到了刘氏旁边。
葛三爷这才开口说道:“现在家里人都到齐,有些事情也应该让你们知道了。”葛明看了看刘义,刘叔也是自家人?看来这也是个秘密。
葛三爷清清喉咙,讲起了葛家的陈年往事,居然是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讲起。
三十年前,那时候的皇帝还是杨坚,杨坚也算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鼓励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已经有了盛世的模样。
隋朝鼎盛时大概有四百万户,李世民一直到死之前,人口都没达到隋朝的水平,就算到了李治统治时期,不过三百万户左右而已。不过盛世不能光用人口来衡量,军力、政治地位、人民生活水平才是更重要的几个方面。
葛明的祖父名叫葛唐,那时候正值壮年,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临渝县尉的职位。没错,那时候官位就是可以继承的,这个位置还是南北朝的时候葛家就有了。
葛家这一支是从丹阳葛氏分出来的,先人每隔几年就会回到丹阳祭祖一次。顺便把新增的人丁报上去,好添加到族谱中。南北朝时天下大乱,葛家多少年都没回去祭祖了,这在古代就非常不孝了。
国内初见盛世的模样,时局稳定了很多,所以葛唐打算回趟丹阳祭祖。这时候葛三爷十多岁的娃子而已,跟现在的葛明差不多,两个庶出的伯伯年龄稍长一些。
往前多少辈都是一脉单传,到了葛唐这一辈居然有三个儿子,所以也应该回去祭祖,让老祖宗知道知道。
那一年的清明节之前,葛唐从临渝出发,骑着快马南下去丹阳。一路上风餐露宿,还算平静。
不过到了彭城的时候出了意外,就在路过彭城郊外时,居然遇上了一群人围攻一人。葛唐作为县尉,形形色色的人也都见过一些,看这帮人就不是善类,坏人嘛总是有个坏长相。
被围攻的这人居然有些英俊潇洒,姿仪俊伟,一看就是好人的模样。眼看着这人就要吃亏,说不定小命都要丢在这里了。于是葛三爷横刀立马冲入战局,救了这个人。等到事后才知道,那伙人是当地山贼,听到这人外乡口音,而且穿着不俗,就打算来上一票。
要说山东地界,在隋唐年间真是出响马的好地方。
解围之后两人交谈,原来此人名叫刘文静,现任晋阳县令。祖籍彭城,这次也是回来祭祖的。两人同朝为官的,还都是回乡祭祖,年纪相当,居然有了相见恨晚之意。
有时候人跟人的缘分就是如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甚至都是无意中结识的。更何况古人更重离别、更重友情,因为分别之后往往再也见不到了。
刘文静盛情相邀,葛唐也有结交之意,在彭城盘桓了不少时间。两人相谈甚欢,而后兄弟相称。刘文静羡慕葛唐的一身好武功,葛唐羡慕刘文静文采出众。
不过葛唐不能耽搁太久,过了清明那还祭什么祖,祖宗肯定会怪罪的。于是葛唐打算辞行继续南下,刘文静甚是不舍。
两人居然打起了成为儿女亲家的主意,葛唐有三子,刘文静有两子、两女。最后刘文静的小女儿,就许给了葛唐的小儿子,也只能许给小儿子,因为葛三爷才是嫡出。
两人相互留了地址,这才洒泪分别。
葛三爷说到这里,葛明这才知道自己的外祖父叫刘文静。只是葛明这种理科生,哪里知道刘文静到底是什么人。反正母亲以前的言语中透露出来外祖父很厉害,是文武全才,居然不过是个县令,还不如自己的父亲官大。
“父亲大人,这么说您跟孩儿差不多年纪的时候就跟母亲定了亲?”
在场的人没想到葛明问出这样一句话来,葛粮、葛粮两人有些无语。刘氏脸一红,葛三爷恼羞成怒,两巴掌抽在葛明脑袋上。
“混账东西,混账东西。”
“父亲住手,请父亲大人继续往下讲。”葛明捂着头,不停的揉。
葛三爷这才住手,继续往下说着陈年往事。
没几年杨坚就死了,等到了杨广即位之后,那天下就开始乱七八糟了。修运河、打高丽,搞得民不聊生。
这时候两家都是书信往来,眼看着葛三爷和刘氏年纪都不小了,两家就打算让两人赶紧成亲。于是葛三爷亲自去晋阳迎娶了刘氏,之后回到临渝安心过日子。
想要安心过日子是不可能的,修运河的时候河北就已经乱了,当时男丁不够用,壮妇都被征调了,也不知道河北到底死了多少人。
三征高丽之后,河北就开始大乱,到处都是响马、山贼,在战乱中葛明和两个伯伯相继去世,还有一个叫做哥满的哥哥也夭折了,这个时候临渝跟晋阳的消息也就中断了。
于是葛三爷散尽家财,组织了家仆和不少乡勇,只求自保。奈何刘武周、宋金刚等土匪势大,葛家组织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葛三爷就把家人、下人安顿放在了深山,带着一些人化名寻相投靠了宋金刚,干脆开始反隋朝。
投靠反贼,怕是辱没了祖宗,所以不敢用真名。未来形势如何完全搞不清楚,使用化名为了不牵连了家人。
打不过就加入,隋末的豪杰大多都是如此的。在跟着宋金刚的时候认识了尉迟恭,原来尉迟恭早年也是隋朝官员,专门镇压叛军的,后来打不过干脆加入了了,跟葛三爷情况差不多,两人武功高强成为宋金刚的左膀右臂。
在多年的征战中,葛三爷跟尉迟恭相交莫逆,成了生死兄弟。
后来杨广也死了,大唐立国,此时葛三爷才听说自己的岳父大人刘文静已经是大唐的纳言、鲁国公,成为宰相一级的高官,还有国公爵位。
武德二年时,李世民剿灭了宋金刚,尉迟恭跟葛三爷一起投降了李世民。尉迟恭是不是情愿不知道,葛三爷简直甘之如饴,这样一家人伺候一个皇帝,总比原来乱七八糟你打我我打你的好,再说自己岳父都已经是宰相了。
河北逐渐平定,书信也就畅通了。葛三爷把刘文静的情况写信给了母亲刘氏,又写信给在长安的刘文静,表示自己化名寻相在秦王军中,只是军务繁忙无法相见。刘文静还回信给了葛三爷,相信翁婿不久就能相见,因为当时最大的敌人只剩下了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了。
随后葛三爷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跟刘文静的联系又中断了。就在当年,刘文静就被裴寂陷害冤杀,这个消息葛三爷自然是不知道的。
武德三年,葛三爷跟着李世民攻打王世充。这时候葛三爷的大帐里面来了一人,原来是自己的妻弟刘树义,此时葛三爷才知道岳父已经逝世,而且是被冤杀的,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结交秦王。
葛三爷是重情义的人,秦王的老子杀了老子的岳父,老子岳父还因为结交你送命,那老子还给你卖个屁的命,于是带着人和刘树义回了临渝。
此时葛明才知道自己的外祖父居然做到了宰相级别的高官,原来还是李渊创业团队的元老。
“父亲,那孩儿的舅舅呢?难道说是。。。。。。”葛明看向刘义。
葛三爷和刘氏一起点点头,葛明、葛粮、葛仓,还有大嫂孙氏给刘义下跪。
“外甥(外甥媳)拜见舅舅。”
刘义,现在应该叫刘树义此时满脸泪水,把葛明几人轻轻扶了起来。
“当年为父担心裴寂赶尽杀绝,才让你舅舅化名刘义留在了家里,一晃已经十年了。这十年,其实最苦的就是你舅舅了。”
葛明可以想象这种痛苦,十年不敢用真实身份见人,本来是宰相之子,只能以护卫身份来掩饰。看到姐姐姐夫不敢在人前相认,看到外甥也不敢在人前相认。
到这里,葛明大致就把家里的事情捋清楚了。
外祖父是个人才,做到了宰相级别的高官,家里有个最大的仇人就是裴寂。裴寂葛明是知道的,在一些小说里面常以大反派的角色出现,阴险狡诈不要脸。
葛明有些头疼,这个坏人是李渊的第一功臣,报仇好像难度有点大。本以为穿越一趟平平安安的过过太平日子,娶上一堆媳妇,生上一堆孩子,这一生就这么富贵着过了。
没想到仇人这么大的来头,这可如何是好?不过本小郎君不担心,裴寂起码六十岁了吧,本小郎君才多大,熬都可以把裴寂熬死。就是不知道母亲大人同意不同意,再说没有母亲会让孩子背着仇恨过日子的吧?
现在也知道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做了太子,消息到了临渝之后母亲为何痛哭了,这不是难过而是高兴。因为李建成如果即位,不可能为刘文静平反,一是刘文静不是他的人,二是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个人推翻先皇的决定。
当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父母都非常高兴,这事情现在也说得通了,因为只有李世民即位才可能为外祖父平反,这几乎是唯一的可能。
现在还有个大问题,当年父亲在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做了逃兵,并且跟在李世民身边至少一年,现在要去右武卫任职,难道说父亲怕李世民认出他不成?
这也难怪了,葛明偷看了父亲几眼,这长相要是记不住才怪呢。确实比尉迟恭好看一些,不过非常有限。
葛明想到这里,小声的问道:“父亲大人,陛下知道您就是当年的寻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