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钓鱼人 > 第205章 回礼和送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刻钟之后,孙思邈就把两章话本看完了。要说讲故事不如看故事快,写故事多快,都不如看得快。

“这什么玩意?龙王的儿子成了李玄邈的马,猴子打骨头精?这个李玄邈在里面有什么用?”

“孙先生,您别着急啊,后面的故事就有用了。后面的故事就需要道长跟小子一起写了,比如把您一些怪病怎么治好跟小子说说,到时候小子写成故事加在里面。这一路寻医寻药,也要治病救人不是?遇上妖精猴子解决,遇上病人自然需要李玄邈解决了。”

“还有一些公共卫生知识可以写在里面,比如喝生水容易生病,肚子还容易长虫子。”

“比如蚊子会传染疟疾。”

“比如读书人怎么防止近视。”

“比如发烧如何物理降温。”

“比如人中暑之后怎么处理。”

“比如窒息休克怎么急救。”

葛明一大套比如之后,孙思邈听得目瞪口呆。

“小子,你这么多的比如,老道居然大多不懂。”孙思邈满脸愧色,葛明听后也傻眼了。

“孙先生,您跟小子开玩笑吧?”

“你看老道表情,可能在开玩笑吗?”孙思邈还指了指自己。

葛明听后直挠头,孙思邈接着问到:“你这么多比如,好像都懂一般?不如给老道说说。”

葛明挠挠头,说到:“就拿喝生水来说吧,生水里面可能会有虫卵,虫卵很小,不借助放大镜都看不到。进了肚子就会变成虫子,这种人通常怎么吃都吃不胖,因为进了肚子的好东西都被虫子吃了。还可能会肚子疼,那就需要吃药打虫子。”后世居然有人吞虫子,就是为了瘦,这多吓人啊。

“所以小子从来不喝生水,其实桑叶茶一点也不好喝,但是总比白水好喝一些。不过山楂加点饴糖泡水,小子倒是很爱喝。若云,你也爱喝吧?”

若云听后点点头。

“孙先生,不如你弄点草药什么的,熬成水加点饴糖喝喝,解渴去火还能防病,小子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凉茶,将来肯定能赚大钱。”

“等到了夏天的时候再加点冰沙进去,啧啧啧,还能防暑。”孙神医的名号值钱啊,每个州府只允许一个加盟商,草药必须从临渝进,手把手教冲泡,学不会不收学费,还免费赠送夏日制冰技术。草药的钱,每年的加盟费,这不是要发大财嘛,本小郎君真是个天才。

若云听后若有所思,说到:“师祖,小郎君的话确实在理,不如徒孙试着弄几个方子。不在乎赚不赚钱,主要是为了去火防病。”不知道是不是若云跟葛明混的时间久了,跟葛明一样把不是为了赚钱挂在嘴边。

孙思邈还在琢磨葛明的话,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怎么就聊上软饮了。听着两人的话越来越是不着边际,赶紧打断。

“好了好了,不过软饮而已,州府都有买的。要说临渝确实是穷地方,连个软饮都没有。哎?差点被你们两个打断了,小子你认为人肚子里的虫子是因为喝生水,老道姑且信你。”

“蚊子会传染疟疾,老道还是头次听说。疟疾可不是小病,会让高烧不退甚至昏迷,活活热死。这病在岭南非常常见,至今无药可医。很多大夫认为是瘴气所致,难道真的是小小蚊子造成的?”

看到葛明没有说话,孙思邈又问到:“还有何为休克?”

葛明面露难色,没想到啊,孙神医居然成了十万个为什么。本小郎君哪里知道啊,反正后世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想要解释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显微镜,但是葛明不会制作,所以根本就无法回答孙思邈。

孙思邈也看出来葛明不知道如何解释,但是这小子就是脱口而出,好像天生就知道一般。都见怪不怪了,孙思邈还是有些失望。

就好像遇上一道难题,苦苦思索不知道答案,有人告诉你答案,你甚至也认为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的,但是此人就是无法解释为何这个答案正确。

对于葛明来说,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但是无法证明为何这些答案正确,所以两人同样苦恼。

好在两人最终决定,不能证实没关系,反正是写在话本里面的,真真假假的无所谓,这又不是医书。

孙思邈一辈子培养了不少学生,甚至太医院里都有他的学生,只是好的大夫实在太少,这也是孙思邈由着葛明胡闹的原因。成不成的没关系,最多是维持现状而已,但是要是成了,那就功德无量了。

孙思邈抽空再给葛明讲讲一些怪病,有意思的病治疗方法,让这话本除了妖魔鬼怪之外,还有很多医学常识。

。。。

次日姑姑葛氏打算回去了,其实姑父早就来信让姑姑回去了,一是家里要好好庆祝,二是秦家也要祭祖啊,如今姑姑和表哥都没回去。

要说姑姑也是硬气,一句话就把姑父怼回去了:我家祖宗保佑秦家除了商籍不说,军儿还得了散官,授了勋。你家祖宗有什么用?今年就拜葛家祖宗了。

过了清明,姑姑出来也老长时间了,也差不多应该回去了。表哥自然不回去,葛家吃的好,玩得好。再说姑姑认为,只有表哥跟着葛家才能有出息,于是自己回去了。

。。。

孙思邈每天课余开始给讲述遇上的一些怪病,尤其是孙思邈到临渝之前,在大城山给老虎治病,说的神乎其神,若云还在旁边搭腔,毕竟他也是亲历者。

等到孙思邈的经历讲得多了,葛明才知道孙思邈的伟大之处。擅长内科、儿科、针灸,学了伤口缝合之后连外科的短板也补齐了。

尤其是外科,以前没办法用药的一些小病,也能通过手术来来实现。这也是孙思邈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学了伤口缝合就停滞不前,人家都开始做小手术了。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根据后人的考证,孙思邈身上有无数的第一个。葛明认为老孙才是穿越者,因为任何事物成为第一个都是不简单。

葛明从开始瞎编西游记,到现在有目的的创作,有了思路之后写的也非常快了。葛明甚至觉得现在这几章给前面的内容甚至风格上会有所不同,到时候也不知道魏高明会怎么想。

不过没关系,本小郎君都没收你钱,难道还不知足?等到能弄成一个小册子,让魏高明帮忙在京城印制一些售卖。将来做文化传媒,自然要从京城开始做起了。

真是想到什么就来什么,福伯抱来一个沉甸甸的箱子到了葛明房间。

“小郎君,京城又来信了,这次这个箱子还真有点重。”

葛明一看有箱子,马上放下手中的鹅毛笔,搓了搓手。心想着魏高明这小子难道有送玩具给本小郎君?真把本小郎君当成孩子了不成?

打开箱子一看,各种首饰、珠宝,葛明看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魏高明懂事了,知道支付的稿费、香水、香皂的钱。

“福伯,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珠宝?”要说葛明也可怜,后世太穷也没见过什么好玩意,只知道黄金值钱。至于宝石、玉石完全不懂,再说从来也不觉得值钱,任何石头都觉得没什么价值。

福伯一看也倒吸了一口冷气,嘬着牙说到:“小郎君,这可全都是好东西啊!”说完拿出来一串珍珠项链,颤抖着声音说到:“老仆要是没看错,这是南珠,现在这么大的可不多见了。”

葛明一看福伯手里的南珠,完全看不出什么来。拿在手上掂了掂,无非比塑料珠子重而已。当然了,要是这个时代有塑料珠子,价格应该比珍珠更高才对。

葛明对珍珠没好感,因为后世某次去海滨城市旅游,在商场消费之后商家送了一张抽奖券。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总算找到了,一抽居然是一等奖,一大颗珍珠。

葛明想要拿走人家不让,让交一千块钱的加工费,葛明一听就跑了。多年以后葛明觉得这应该是个骗局,好在当时口袋只有九百块钱,不然就被骗啦。

这时候福伯颤抖着双手,从里面拿出来一块翠绿翠绿的东西,葛明看到福伯满脸绿光。

“小郎君,您看这块翡翠,绿的瘆人,这是顶好顶好顶好的东西。”

葛明嗤之以鼻。

“福伯,就这?跟啤酒瓶子有什么区别?”

“小郎君,啤酒瓶子是何物?”说漏嘴了,啤酒瓶子的厚底打磨之后美观大方,比这好看多了。

“福伯,这个很值钱?”

“何止值钱,可以做传家宝了,将来传给子孙。”就这玩意传给子孙?脖子上带瓶风油精都比这个好看,比这个翠绿。

通过福伯的介绍,葛明知道了这堆东西的价值。

葛明不停吧嗒嘴,这个魏高明疯了不成?这个礼有点大啊,为什么送这大的礼?葛明疑惑的打开书信,直接找里面的重点,在最后才发现原来是魏高明的母亲,送给自己母亲的礼物。

魏征家绝对是大户人家,东西应该都是好东西。

“福伯,信里说是魏高明母亲送给母亲大人的。”葛明话刚出口,福伯就把项链和翡翠又放到了箱子里,抱着箱子走了。

“福伯,别跑,小心摔倒了。你给我留几件,将来碰上心仪的小娘子也好送人。”葛明想起来追出去的时候福伯已经跑了,这老家伙,到底是谁的人?

葛明无奈,只好把信打开从头开始读。葛明今天心情不错,任谁收到这么多的好东西心情都差不了,所以这封信读起来很舒坦。

至于书信中魏高明的挖苦,本小郎君不在乎。信里其实没什么内容,无非是要千里眼三个,要西游记话本,要点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打算自虐而已。

千里眼给你四个,多出来的一个包快递损坏。

西游记以前都是两章,这次给你三章。

香水、香皂再多给一箱,让更多的人用起来才是。

顺便让魏高明保留好原稿,等稿子多了出书大赚一笔。

脑筋急转弯,这东西很多。不过考虑到上次难度太大,还是多出些好玩的,难的只给一个,免得魏高明被难题逼疯。

给的要比对方期望的多,这是让人喜欢的重要法门。所以不但千里眼给四个,连老花镜也给两个。葛明见过魏征,这老头子好像五十岁了,也应该老花眼了吧?处理公文要是没老花镜怎么行?

魏大人都戴上老花镜了,朝堂上的其他老重臣难道不需要处理公文?老花镜这东西好啊,度数相差不大,制作起来容易很多,可以大批量生产。

近视镜就算了,大多是小年轻不注意用眼,都是还没做官的读书人,赚不到什么钱啊。虽然这时候的读书人家里条件都不差,但是本小郎君也是读书人,将来可是考试的竞争对手。

想到这里葛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武将需要千里眼,这个通过尉迟恭“试点”,看来已经有效果了,不然魏高明怎么知道千里眼的?

老臣需要老花镜,魏征就是“招牌”。这两样东西只有葛家才有,而且目标用户全是有钱人,这要赚多少钱啊?

成本十贯的千里眼怎么也要五百贯才行,成本五贯的老花镜可是每天佩戴的,怎么也要六百贯才行。

想到这里,葛明脑海中浮现了当朝重臣,每人都给自己送来不少钱财,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千里眼或者老花镜而已。

看来要让小猴子没事胡乱烧烧,有焦炭来烧,争取早点把玻璃弄出来,早点把成本降下去,没有千倍的利润生意就不好做了。

烧制玻璃的材料中如果含铁比较多,烧出来容易是绿色的。绿色的也行啊,做成饰品卖的满大唐都是,直接把买翡翠的干死。

葛明一边写信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发笑一边流口水。丁香和小丫如同看傻子一般,小郎君怎么流口水了?要不要给擦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