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钓鱼人 > 第204章 祭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葛家祖坟就在庄子的西南变,居然是不靠山不靠水就在平地。

祖坟朝向是头向西北、脚朝东南,西北、东南两头隐约望去有两座大山,据说还是葛家道门一脉给看的,十辈之内必出大官。

葛明是第一次来祖坟,或者前世小葛明来过,但是没什么记忆。看到祖坟居然是从西北到东南一条线的布局,一个坟头挨着一个坟头。虽然葛明不懂风水,但是也大致看明白了,葛家这支多少辈都是单传,否则应该是一大片,而不是一长串。

葛家男丁就这么四个人,远处也有庄户人家在祭祖,普通人家男丁都比葛家多。嗯嗯,决定了,一定要多娶几个媳妇,多生几个孩子,祭祖的时候一大票人,谁家也不敢小瞧了咱。

在最东南有三个高大的坟堆成品字形状,全都立着碑。看到这里葛明大致明白了,中间的一个肯定是自己祖父、祖母的坟头,左右靠下两个应该是两个伯伯和两个伯母。

看到这里葛明突然莫名的难过,两个伯伯坟头中间还有一片空地,看来这是给葛三爷准备的。再看看父亲此时满脸严肃,正在指派下人做这做那。

葛明觉得虽然跟葛三爷不熟,但是老葛这人不错。虽然好武不喜文,县令做的也马马虎虎,好在还算兢兢业业。虽然算是全县身份最高的一家,但是从来没有因为地位高就欺压良善。

这一身好武艺,本应该在初唐时建功立业,时势会造就葛三爷成为一个英雄的,只是居然蜗居在了临渝这个小地方。

认识尉迟恭,根据葛明推测关系好像还不错,让人非常不解。再加上家里好像还有不少秘密,尤其是母亲的。

老葛啊老葛,你怎么就没一直混下去呢?说不定也能弄个国公当当,要是本小郎君是少国公,那日子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葛明又想了想,好像跟现在差别不会太大,再多钱也买不到名车。这么想来还挺惨的,因为有钱没地方花,连个番茄炒蛋都吃不上,哎,造孽哦。

正在葛明胡思乱想的时候,下人们已经摆好了供桌、祭品,供桌上香烛已经点燃。好在是淅淅沥沥的毛毛雨,不然香烛被雨水浇灭了那就麻烦了。估计祖先会从坟头钻出来,拿出火镰亲自点火。

也不知道为何,葛明后世到了这种场景就是容易胡思乱想,现在也是如此。

葛三爷大喊一声:“跪。”葛明这才清醒过来,跟着两个堂哥一起跪在父亲身后。下人也都跪下,投身做了下人,那就不是自由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主家的财产,只是葛家善待下人而已。

葛三爷拿出祭文开始朗读,说来也奇怪,里面的字葛明认为都会写,怎么放在一起就不太懂其中的含义了呢?难道说还是文化程度不够的缘故?

“大哥,这祭文是谁写的?”葛明半捂着嘴巴,小声跟旁边的大哥问。

葛粮一看这货祭祖的时候还说悄悄话,一个白眼过来,继续把头埋下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读完了祭文,点火烧掉,也好让祖宗亲自看看。话说这可是县城里有大学问的人写的,就是孙韬的父亲孙教谕。

葛明心里嘀嘀咕咕,父亲说过祖宗好武不好文,这祭文怕是也听不太懂。还不如直接一些,不肖子孙诚心祷告,现在升官了,家里也有钱了,傻儿子也聪慧了,简洁明了祖先一听就懂了。说不定祖宗晚上还托梦给父亲大人,拍着父亲的脑袋说到:小子,你做得很不错。

突然感觉有人用手指桶自己,葛明这才清醒过来,一看是旁边跪着的大哥,一直在眨眼。

葛明懵逼的想要说话,还没等开口,葛三爷说到:“混账东西,祭祖的时候还能走神,赶紧把那几首诗给祖宗吟一吟。”

葛明这才从怀里掏出来几张草纸,照着念了念。虽然不是自己写的,一点也没不好意思,没听说过抄袭后人的作品会犯法?

葛三爷别看不太懂这些,居然在闭着眼睛品味,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祖宗面前做做样子,以表示后世子孙更比祖宗有学问。

读完之后几张草纸在蜡烛上点燃,一会功夫就化成了灰烬,一缕缕青烟缓缓而上。然后开始焚烧纸钱,福伯后来准备的,量实在太大。等到烧起来之后一股黑烟缓缓上升,祖宗应该能收到吧?毕竟这么明显。

接下来就是父亲做什么,葛家三兄弟就跟着做什么。礼仪之复杂,让葛明有些抓狂,难怪说国家大事在戎在祀。对于家族来说,除了拼命把家族搞得红火,剩下就是祭祖了。其实这样蛮好,信祖宗。

葛家的新式家具投入火中,葛家各种吃食投入火中,一股股黑烟快速上升,味道更加不怎么友好。

东西有点多,居然烧了足足半个时辰。

然后给每个先人都磕头,到了最后两个堂哥各自在父母坟头放声痛哭,哭得葛明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葛三爷眼中含泪,在大伯的坟前嘀嘀咕咕,大概时葛粮有出息,如今也娶了媳妇,过几个月就要当爹了,请大哥大嫂放心之类的话。

在二伯父坟头也嘀嘀咕咕,反正就是照顾好葛仓之类的话,让二哥二嫂放心。

祭祖这件大事,就这么结束了,雨居然也停了。

一群人往回走,葛三爷申请严肃,两个堂哥眼圈还是红的,葛明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时候后世的家人是不是也给自己上坟呢?也不知道有没有烧个别墅、汽车、手机之类的东西。要是自己能托梦肯定会托梦回去,别买奸商的这些东西,真的收不到。

刚到了村口太阳就出来了,隐约看到庄子上空好像有道彩虹。

这天中午庄子上大排宴宴,又是葛家经典的长街宴。这次跟以往不同,作坊都放假了,商户、小贩也都在家里祭祖,全都是自己庄子上的人。男女老少,非常齐全。

葛三爷带着葛明三兄弟,从这头吃到那头,原本祭祖的伤感之情早就不见了。要说不管是清明祭祖,还是白事之后,都应该一群人在一起吃点喝点聊点,一顿解秽酒这会让人暂时忘记了悲伤。逝者已矣,活人还要好好活下去,这才是对祖宗真正的尊敬。

葛三爷虽然海量,也架不住庄户上人多,这家桌子上吃几口,喝几口,聊上几句以往的事,最后果然喝醉了。

葛三爷醉倒了还有葛粮和葛仓,结果这两人也醉倒了。

葛明年幼,逃过一劫。但是气氛过于热烈,内外管家禄伯、福伯继续上,最后也不省人事。这一天不知道多少人醉倒,各家把醉倒的家人拖回去呼呼大睡。

第二天晴空万里,葛家人中午前就回到了县城。葛明觉得应该去关心关系孙思邈,清明节都没回家祭祖,也不知道孙老头心里会不会空落落的,起码要陪着聊聊天才行。

葛明推门进了孙思邈房间,看到孙思邈戴着眼镜正在低头看书,若云小鸡啄米一般在桌子旁边打盹。

看到有人进了房间,孙思邈从眼镜旁的余光看了一眼。

“小子,祭祖回来了?”

“回来了。”

“庄子上如何?”

“好得很,现在是家家有钱,每天都能吃上肉,要说大唐第一庄子也不过分,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啊。孙先生,您说要是小子管理一州,有没有可能让整个州城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孙思邈放下手里的书,拿下眼睛,居然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笑着说到:“老道认为不出一年,必定造反。”

“whAt?不是不是。什么?造反?不至于吧。”

“整个州府都做豆腐,卖给谁去?”

“小子不光会做豆腐啊,烈酒、饴糖、家具各种新鲜的玩意,每样都需要大量人手做工,做工可比种地划得来。”

“大唐以农为本,都做工了谁还种地?不种地就没粮食,没饭吃不造反还等什么?”

孙老道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吃饭永远是第一位的需求,这是国家稳定的根本。重农轻商,对于古代来说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随着种植技术发展,只需要少量人就能种出来大部分人需要的粮食,种田的人就过剩了,那时候才是工业发展的高峰期。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确实如此,想要治理好一个州府,修建水利、劝课农桑,不要瞎指挥,其实就能治理好了。

“孙先生,要是咱们大唐多几个如同您这样医术的人,那会是一副什么场景?”

葛明话题转的太快,孙思邈差点跟不上。这个问题更值得孙思邈好好琢磨琢磨了,虽然被称之为孙神仙,但是孙思邈从没自认医术冠绝大唐,最多是个还不错的大夫而已。

“老道自认为还是个不错的大夫,如果多一些老道这样的人,世间总会少了一些病痛吧?”

葛明对孙思邈的谦虚一点不敬佩,谦虚个什么劲儿?早就公认神医了,过度谦虚就是骄傲,甚至是显摆。

“孙先生,那如何才能让大唐多一些好大夫呢?”

“小子,老道看你今天话里有话,有什么话就赶紧说,老道在看书,非常忙。”说完还把放在桌子上的书拿了起来,假装要戴眼镜。

“小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才更可能学的比别人好,您可认同?”

“别看你小子年幼,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老道认同。”

“小孩还认为,如果有人从小就对医学敢兴趣,这种兴趣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这样的人更可能成为好大夫。”

孙思邈点点头,说到:“这话老道也认同。”

“您说要是有一个话本,可以让孩童对医术感兴趣,您说这种话本有没有用?”

“自然是有用的,要是有这样的话本,老道都想看看。”

葛明听到孙思邈如此说,赶紧起身,一溜烟出了房门。孙思邈看的一脸懵,这孩子这是怎么了?上坟回来中邪了?这病老道可治不了。

话说葛明直奔自己房间,找出来写好的几章西游记,拿在手上就往孙思邈房间跑。要说这些日子的锻炼是有效果的,跑来跑去一点没有气喘吁吁。

葛明把手里的话本递给孙思邈,笑着说到:“孙先生,这个话本小子请您看看。”

孙思邈接过来话本,大致看了一下。李玄邈被称为圣童,少年聪慧但是体弱多病,立志学医。

“小子,怎么这个李玄邈跟老道出身如此相像?”

“孙先生,这就是按照您的出身写的呀。”孙思邈听后摇摇头,继续往下看。一边看一边摇头,忍不住问道:“这里面怎么还有个猴子?这猴子是个什么东西?”

葛明拍拍自己脑袋,前面几张快递给魏高明了,突然有个猴子确实怪怪的。

“小子差点忘记了,前面几张送给一个好友看了,要不小子给您复述一下?”

于是葛明开始讲西游记,或许因为故事比较好听,若云明显精神了很多,还体贴的给葛明和孙思邈倒了一杯水。

差不多半个时辰,葛明才把猴子为何被压在山下说完。

“小子,这个故事有点意思,神仙鬼怪的东西确实孩童比较喜欢听。不信你看若云。”孙思邈一指若云,葛明看到这孩子两眼发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葛明把手在若云眼前晃晃,若云这才清醒过来。

“小郎君,干什么?”

“若云,想什么呢?”

“这个故事真精彩,可惜悟空被压在山下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救他?这么大的本事,怎么会被压在山下呢?”

“悟空毕竟是猴子,身上全是兽性,做事只凭自己喜好,能力越大越是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需要渡劫,磨炼性子。”

若云似懂非懂,孙思邈笑着点头,说到:“说得好,能力越大,越是不加以克制,的确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孙先生,总算跟您手里的话本接上了,您现在可以看话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