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试图用温柔的目光劝慰宝钗:“陛下特意选了苏家大公子这样的良人成婚。苏家大公子曾与你相识,此事并非无缘无故,是有所考虑的。”
宝钗嘴角轻轻一抖,却笑得冰凉,她一双眼睛直盯着黛玉:“娘娘尽管放心,我不会怪你的。这门婚事,只是像场交易,我跟苏晓,得到了我们应得的。”
黛玉神色微微一僵,却不知如何接话。她再度伸出手,却被无情地拒绝。
“宝姐姐,我……”她喉咙哽咽,一时语塞,只能站在那不知所措。
宝钗目光闪烁,转过身去。此刻,她不再看黛玉。窗外的风轻轻卷过,送来一阵清冷,她将手中的帕子握得更紧。
黛玉心底绕出一个念头,要不要再尝试劝说?可她终于辗转着将心声化为一声低叹:“希望苏公子能待你极好。”
宝钗沉默,良久后轻轻点头,仿佛那一句是对她命运最后的祝福。
两人之间的空气再度冷凝。黛玉掉转视线,望向窗外残碎的桃花。她耳边还回响着薛宝钗的话,那音调中带着化不开的冷漠、失望,却又是最后的妥协。
此时,皇城的深处,薛宝钗的准备并未就此完结。她心中埋藏着一个未曾曝光的念头。
她离开黛玉的住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一回去,她便径直走向藏书房,轻轻地将书架后面一块暗格打开。那里面是她自幼珍藏的诗词杂记,全都用料子细细包裹着。
她抽出其中一卷,手指微微颤抖。这是她生命中最不愿再忆起的一段过往,却是她决定放下时,不得不面对的一页。
那是苏晓写给她的情诗,满纸青丝绕指间,尽是他当年对她的情谊。那时的他与她,同在京城中翩然相识,共度过灿烂无比的时光。
但这段往事随着她家族的变化而沉没在命运的深渊中。她早就知道,如今重拾,充其量不过是慰藉自己一段幻梦的奢望。
夜色深沉,宝钗收拾完这些旧物,轻轻地用手抹去泪水,瞪着窗外的夜空。
次日,巨大的变动降临。
薛宝钗马不停蹄地离开京城,嫁入姑苏,她早已没有退路。未经允许的安排,成了一次命运的坎。
苏晓在祖宅外焦急地等待,旁边蝉鸣声声。他不曾知晓,即将到来的她带着如何复杂的心绪。
宝钗乘轿而至,她头上红盖头轻轻晃动,两个世界将在此相碰。苏晓试图展露笑意,想给予她安慰与温暖。
可她终究没能给任何回应,只是静静地走下轿子,仿佛与他隔了座山。世态炎凉,未必如戏剧中的回转,因时而动,未必是温柔。
迎接仪式尚未结束,姑苏的绢花与京城的豪华礼服相交之处,她似乎犹如站于广阔的孤独之地,纵然身旁有人,却又无情怀。
屋内,新婚的床榻,彩灯烁烁。苏晓心欢的期盼与她平淡如水的情绪交缠。
事实是苏晓不知道,她的沉寂是内心的避重就轻,或许她期待着时间能抚平两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宝钗再度于夜深中注视窗外,思绪孤寂,只有淡淡的茶香萦绕鼻间。
不知何时,苏晓悄然走近,坐在她面前。他试图搭话,打破这疏远的坚冰,但她依旧沉默。
他心底的焦灼与不安渐渐扩散,终究忍不住问出困于内心的疑惑:“我能做什么才能让你开心?”
宝钗瞪着夜空,纤陌诸事,如同一盏破碎的灯。她的指头紧攥,微微叹气:“只求清净,别把我逼到无路可走。”
苏晓心头撞上意外,她已用她独特的方式,道出了那份被无形桎梏的无奈。
他的每一个念头被这份无奈拽入深渊,瞬间想而不得解。
从此,这段婚姻如浮萍般沉浮在时间洪流之中,惹人最终平静的只是释然。潜在的问题被抛至眼前,却仍是无解。
宝钗淡然地要求白天引他到园中漫步,顺便观望姑苏的山色。他勉强一笑,随她而去。
秀美的园林四周,苏晓展露出一丝笑颜,他还憧憬着能有所改变。
但宝钗默不响声,只是缓步往前走,她只想在此间流连,放下所有复杂的感受。
风的轻柔掠过她的耳畔,她抬头望向天空。或许,她会在此间找到一丝安慰。
苏晓仍想走近,努力试图让她眼前的世界更宽敞。他终于开口:“如若你想,我愿意等。”
宝钗轻轻摇头,似乎让他知晓她无法改变这一切。
他们之间的隔阂如同涟漪,在宁谧之地回荡,最终带来的仍是无解的平静。
彼此间的距离逐渐弥漫开来,下一刻,仿佛尘埃落定。明天的日子却又是未解决的遗憾,每当惹起的,只是一声晃动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