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南,一艘正在高速航行的飞舟里。

许云择按照以往的惯例,执笔书写着此行一路的见闻。自从结束了在昆仑的进修后,许云择没过多久,便踏上了巡回游历的旅途。

经过这数十年的游历,许云择可谓是走遍了修仙界的各个角落。

这既是场漫长的旅行,同时也是他求学的过程。

虽说如今已是一代炼丹宗师的他,整个灵犀妖域,都怕是找不出一位敢于在他面前自称前辈的炼丹师,但许云择所选择的道路,不在于精益求精,而在于海纳百川。

就像他当初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等炼丹师时,就总会尝试着,把已知的,他有把握成功炼制的丹药,都尽数炼成。

现在,寻找各种“独门秘方”,就成为了他当前最想做的事情。

许云择一直都认为,炼丹之道不在于精一技,而在于修百技。一位炼丹师哪怕是把某一种炼丹炼制得再好,也不如掌握更多的丹方。

他的想法与主流叙事不尽相同。

在大众的认知里,丹药往往是辅助于修行的外物。因此广大修士往往也更加注重于那些,常见的,与修为提升息息相关的丹药。

诸如用于突破修为瓶颈的筑基丹和三花丹,以及各个境界用于辅助修行吐纳的丹药。

谁能把这些丹药炼制得游刃有余,谁就足以成为受人尊敬的炼丹师,甚至说……

在很多宗门里,只会炼制筑基丹的炼丹师,就足以被称之为中品炼丹师;很多只会炼制三花丹的炼丹师,就足以被称作上品炼丹师。

尽管修仙界并没有明确的炼丹师等阶,但许云择却始终认为,炼丹之道本不该如此。

许云择放下了手中的笔,他满脸疲惫地看着眼前这足有半尺厚的书本,蓦然间想起,他的这趟旅行,竟是已经走了二十余载。

……

“师父,就快到万花坊市啦!”

船舱外,响起的呼喊与敲门声,打断了许云择的感慨。

这趟旅程许云择当然不是独自出发,他唯一的亲传弟子白芷苓,也始终都跟在他的身旁。白芷苓经过他这么些年的悉心培养,已经能够炼制出三花丹,以及诸多适用于金丹修士常见丹药,也就是说,按照常规标准,白芷苓已经算得上是一位上品炼丹师。

不过,在许云择面前,白芷苓却从来都不敢自持上品炼丹师的身份。

她知道,在自家师尊的心目中,真正合格的上品炼丹师,应当要熟练掌握当前已有的,所有金丹期丹药图鉴。

别说金丹期的丹药图鉴,这真要论起来,她连筑基期丹药都没有全部掌握。

虽说许云择的要求确实很严厉,但也正因如此,白芷苓才知道,炼成筑基丹和三花丹,其实压根算不得什么难事。

若是不追求高品质,就只需要把几味主药的药性处理得当,炼制成功的几率就达到较高的程度;而那些无人问津的偏门丹药,反倒更为考验炼丹师本人的药理知识,以及在处理相应药性时的熟练程度。

学习并掌握此类偏门丹药,看起来的确很是鸡肋,但唯有如此才能拓展自身的阅历见闻,待到有朝一日,才能凭借着这些阅历见闻,开创新的丹药,让炼丹之道向前延伸。

这些皆是白芷苓,继承自师尊许云择的炼丹理论与观念。

许云择走出船舱,来到飞舟的甲板,俯瞰云海之下的繁华之城,不禁感慨道:“相别十余载,不曾想此地竟已是这般繁华……

“万花坊市,应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站了。”

-

修仙者之间的交情往往是比较绵长的。

除非是多年以后,修为与地位相差过大,不然多年后的再相见,也能做到像往日里的那样相互信任。

在修仙者的观念里,十几二十年也都不过是匆匆一瞬。况且,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修仙者的人生也大多不会发什么剧变,他们也习惯安于现状。

这放在前世姜墨夫妇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夫妻俩早就已经渐行渐远,但他们依旧还是维持着以往的惯性,直至在相互折磨中,迎来终结。

实际上,这种的情况放在凡人身上也是一样的。修仙者,其实说简单点,就是生命被不断拉长的凡人。

现在,正在前往万花坊市途中的姜墨,心中便有着类似的感慨。

为何他会突然有这样的感慨?

他此时正在看一封信,一封由“旧友”许云择寄来的信件。这封信件很长,字里行间都在表达着,许云择对过往时日的怀念。

其中被着重提到的部分,是当初他和姜墨,都还在外门学院的时候,姜墨给他种各种瓜果灵植的事情,再来就是大概地提及了他这趟游历的行程。

许云择想外出游历,这件事姜墨多少是知道点的,不过许云择在临行前,却并没有和姜墨道别,再加上这么多年来,许云择音信全无。

这就难免让姜墨心里有些疙瘩。

好在许云择在这封信里,也大致解释了他当初为何不辞而别。理由是,那时他心中对这趟旅程充满迷惘,但他自知此事要躬行,便特地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姜墨。

他知道按照姜墨的性格,若是知晓他有困难,肯定会予以相应的帮助。

这趟游历并非是说走就走的,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有很多艰难险阻。假如这些事情,都需要朋友替他排除万难的话,那么游历本身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看似游历,实则是许云择予以自身的心性考验。

而在信件的末尾,许云择则表示他的游历已然结束,近期将会抵达万花坊市,不日将会有再次相聚的机会,希望到时姜墨能赏脸赴约。

姜墨收好手里的信件,却是满脸无奈地瞥了眼,此时正在和自家娘子相谈甚欢的江盼情,他的心情也是越发古怪了起来。

他不禁心想,怎地这小两口的感情进展,就都得跟自己脱不开关系呢?

搞得像是自己乱点鸳鸯谱,现在要被迫填坑似得……话说,这许云择和江盼情,当初到底是怎么走到一块去的?

仔细想来,姜墨就只记得,许云择着和江盼情的初见,是在某次的外门大比。后来,江盼情就跟着许云择一起进了内门谷雨峰,便在谷雨峰过起了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

至于他们为何会同居,这期间的经历,姜墨脑海中是一片空白的。

在许云择和江盼情晋升内门之后,自己晋升内门之前,这段时间里,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误会,这才铸就他们之间暧昧的关系?

不论怎么说,许云择和江盼情的感情,理应是和他没太多关系的。全程作为局外人的他,也实在不清楚该怎么掺和这件事。

索性也就干脆走一步看一步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前往万花坊市,姜墨夫妇是把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带上了,除了本来就说好要“登台表演”的姜小渔,孟天心和小蝴蝶也加入到了这趟行程里。

说起来让人觉得好笑的是,此前某前任妖神为了能跟随姜墨夫妇一起前往万花坊市,可谓是各种用尽了各种暗示。

就差没有把——

“我也要去万花坊市,你快点来邀请我啊!你这个愚蠢人族!”

这句话给写在脸上了。

搞得姜墨差点都以为,自己是什么“日式轻小说”的男主角,还是特别典的那种。

好在孟天心并非是傲娇系的后宫成员。

她只是个外表看起来仍旧不是满十岁的姜家二女儿,只是比起大女儿姜小渔来说,有那么点的不坦率而已。

或许直到现在,她都还没能适应“妖神天心”到“孟天心”的身份转变吧。

现如今,碍于曾经的“恩恩怨怨”,除了姜墨夫妇以外,唯一会习惯于待在孟天心身边的,就只有小蝴蝶风见千世。

姜小渔虽说性格直率,但她一直都惦记着,妖神大人从最开始就不怎么待见她……

又或者说,碍于种族的缘故,要想猫和鱼都放下心中隔阂,心甘情愿地做好朋友,这无疑是强人所难的。

所以一直以来,姜小渔和孟天心的关系,其实都算不上有多好。有姜墨夫妇在场,她俩或许还能做出“相谈甚欢”的模样,而要是姜墨夫妇不在,她们就基本是不怎么讲话的。

这些事情,姜墨夫妇都看在眼里,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能够预见的是,在若干年后,妖族再度复苏,并重新回到以往那般万族鼎立的盛况,白猫和锦鲤背后所代表的种族,肯定会是互为死敌的关系。

但不论种族关系如何,姜墨夫妇都希望自家的两个女儿,能至少维持表面的和谐。

直到最后,姜墨都没有把许云择也要去万花坊市的消息,告诉江盼情。

正如先前所考虑的那样,他并非这二者感情羁绊的直接相关者,所以他也不知道,现在到底适不适合促使他们的再见,只能是顺其自然。

……

万花坊市。

转眼间,已经快十二岁的花栀语,现如今虽是个子不高,但相较于以前,她少了许多的稚嫩,身上也能看见豆蔻少女,应有的活力与朦胧感。

去年,花栀语通过洛老师特地给她安排的那场首秀,如今也算是在琳琅阁内外积攒了不低的人气。这既是《叹别离》成就了她,亦是她最终成就了《叹别离》。

经过一年时间的传唱,现如今《叹别离》这首曲子,已经超越司徵羽其他的四首歌曲,成为了当前修仙界最具传唱度和影响力的歌曲。

影响力具体有多大呢?

简单点说,就是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了“音律创作的范本”,如今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创作者,皆是以此为基准,临摹出属于自身的原创作品。

这首曲子之所以影响如此空前绝后,是因为比起前四部作品,《叹别离》的涵盖面更广……不是所有人都有花前月下,但人生在世,谁都体验过离别。

佛说人生来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这点倒不算假话。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以外,不为人知地其实还有另一层因素。这首歌并非是司徵羽独自创作,以至于说,不属于他创作的部分,可能还要占有多数。

仅有少数人知晓,《叹别离》乃是司徵羽夫妇共同创作的作品。

花栀语的“演艺生涯”自从开始,便就有父母和老师追在她的身后喂饭,这一点就是其他同龄人完全羡慕不来的。

这也是她以这么小的年纪,就完成出道的主要原因。

在歌舞大会的开幕之际,花栀语再度站在了舞台上,她抬头望向琳琅歌舞大会上,最为尊贵的那间看台,眼眸中流露着柔情。

即使她看不见那看台中的身影,但她知道,“她”肯定也在注视着自己。渐渐地,花栀语已然不想再去追问自己,“她”如今是一副怎样的容貌。

此刻,她只想向那个人,展现自己最为完美的身姿。

“小渔姐姐,我准备好了,请开始吧!”

与花栀语一同站在舞台上的姜小渔,抬手掐出一道术法,使得整个舞台都变作了一幅澄澈湖底的梦幻场景,姜小渔也借此化作了原型。

美轮美奂的锦鲤,与宛若白花般的少女,与锦鲤一同在水底畅游。

旋律渐起。

此曲名为《与你同游》。

……

云卷起庭前桃花游过回廊,浓墨追逐着情绪流淌,染我素白衣衫。

所有琐事尘嚣都描在画上,从惊蛰一路走到霜降,雾水凝成诗行。

……

日光微暖,琴声渐凉。

笔墨疏狂,世事仓皇。

……

这首曲子的出现,无疑让在座的观众尽皆讶然。他们原以为花栀语的此次出道,会依旧和以往那样,把仙乐大师司徵羽所作歌曲,全部都表演一遍。

没想到,这开场就是在座诸位,都没有听过的歌曲。

难道这是司大师为了女儿的出道,又新作了一首歌曲吗好?但是这风格听起来,好像差别挺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