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几个小姑娘面对宁安的聪慧,早就心服口服,甚至还有些惭愧,她们早早就入宫提前学了三年。
却抵不过长公主一个多月。
不过三人默默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勤快些,不能落后太多。
但机灵聪慧的长公主也有烦恼的时候,一手劲草字怎么也改不掉,太傅几次说过要她修改,练一练梅花小楷,或是其他字帖。
宁安练着练着就跑偏了。
那一手的字迹简直没法看,远不如呈安,小小年纪提笔很稳,落在下方纸上连太傅都夸。
这不今日宁安又一次被太傅给扣下来了,长长的戒尺在眼前晃了晃:“小姑娘家锋芒太过不是件好事,长公主的字迹还是毫无长进。”
啪!
一戒尺落下。
宁安瞬间小脸涨红,瘪瘪嘴想哭又不敢哭,硬生生地给憋了回去。
三尺落,
白嫩的掌心已通红。
“太傅,我们一定会陪着长公主尽快更改的。”于姑娘往前求情。
沈姑娘和李姑娘也不例外,纷纷挡在前面。
太傅道:“你们几个每人罚十张临摹,写不完不准出去!”
说罢匆匆离开。
“长公主,怎么样?”于姑娘赶紧从怀中掏出膏药,小心翼翼地涂抹,宁安抿了抿唇,有些难为情道:“我私下练练。”
看着那一手劲草,宁安深吸口气两眼一闭,试图让自己忘了个干净,刚才挨打的是左手,她用右手抓笔一笔一划极认真。
身后的呈安叹了口气。
这劲草,是她娘亲教的。
她娘亲的字迹,是外祖父手把手教的。
当时谁也没察觉不对劲,就这么过来了。
慈宁宫等了许久也没见两个孩子回来,锦初皱了皱眉,赶紧叫人去打听,没多久就听说宁安被罚了的消息。
“太傅说长公主的字迹有些潦草,需改一改。”飞霜道。
锦初有些心疼,可当看见了宁安的字后,心疼的话又咽了回去,看了眼快要凉了的膳食,也没了胃口。
似是想到什么:“去库房找找玉雪膏,备着点。”
飞霜应了。
“宁安可有哭?”锦初问。
飞霜摇摇头,并且说了三位伴读的表现:“于姑娘性子沉稳,李姑娘活泛可爱,沈姑娘心细如发,三位姑娘各有优点,奴婢观察许久没什么幺蛾子,很护着长公主。”
锦初点头:“这三个都是好姑娘,家世简单,父母感情不错,家风不错自然不会差。”
等到了下午才看见宁安耷拉着脑袋来了慈宁宫,身后呈安一路紧跟,嘴上还不停地安慰:“太傅不是说很有进步么,皇姐,咱们还可以多练练。”
真正让宁安受打击的是太傅看见她极认真地临摹,可嘴角还在不停抽搐,几次欲言又止。
末了才说了违心的有进步。
她不信邪问起于姑娘,要看看五岁时她的字迹。
不看不知道,一看宁安更加受打击了。
“这有什么,明日下了学来皇祖母这,皇祖母小时候的字迹也不好,抄多了,自然就会了。”锦初哭笑不得。
于是每日呈安被接去太和宫时,宁安就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临摹,大半天的时间连头也没抬过一次。
锦初有些心疼。
直到外头传来书信,是朝曦和乔书吟写的,大书信里夹杂着小书信,锦初瞄了一眼信封,捡起左看右看宁安亲启,这四个狂草字迹,她总算是找到了来源。
将书信递给了宁安。
宁安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接过拆开,看着自家娘亲满篇的关心,还告诉她,去了哪些地方。
等来年开春回来看看他们兄妹。
锦初也有家书,是儿子写给她的,问起了身子还讲述了塞外,以及表达了照顾两个孩子的辛苦。
她看完书信有些欣慰,却见宁安已经提笔在写回信了,她无奈笑了笑。
宁安吹干墨后将书信放在了信封内,又看着封好,才放心交出去,她仰着头看向了锦初,扬起了临摹的字。
虽有些歪歪扭扭不成型,可锦初觉得只要多下工夫,肯定能练成。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姬承庭耳朵里。
他一来就看见了小小的身影趴在桌子上,规规矩矩抄写,他立马心疼道:“自成一派的狂草也没什么不妥,又不指望她做什么书法家,更不必批奏折,苦练这个做什么。”
锦初却道:“可姑娘家这一手字……”
实在是拿不出手。
姬承庭不以为然:“身边伺候得会写,代笔即可。”
一句话说得锦初半天不知怎么回应,撞见了躲在姬承庭身后,一双眼睛亮晶晶看着自己的宁安。
她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姬承庭揉了揉宁安的发:“皇祖父听说,你能和太傅对答如流,太傅说一遍就能记下来,果然聪慧!”
宁安咧嘴笑,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袖:“皇祖父的意思是不是人都是要有缺点的?”
“当然!”姬承庭满脸宠溺,若不是呈安将此事告知他,他还不知道此事:“既是北梁长公主,尊贵无比,也未必非要亲自动笔,又不是不会写,难看就难看,谁敢笑话?”
拿二人没辙。
锦初无奈叹气。
宁安睁着软萌亮晶晶的眼神看着姬承庭:“那太傅怎么说?”
“有皇祖父去说。”
“皇祖父!”宁安扯着对方的衣袖撒娇。
到了傍晚,两人去花园放风筝了。
锦初叹:“你这样会惯坏宁安的。”
可姬承庭却道:“她早慧,从未这么长时间离开亲娘身边,这一手劲草是她母亲教出来的,孩子还小可以慢慢开导。”
看家书的时候锦初就猜到了这一手字是乔书吟教的。
“宁安每晚都会做梦,还有梦游的毛病,问过太医了,这是她在逃避一些事,慢慢接纳新环境。”姬承庭道。
锦初惊住了。
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回京,换了个环境,看似锦衣玉食,可对于孩子来说最离不开的还是父母身边。
“她不是呈安,不必给太多压力,开心就好。”姬承庭劝。
锦初点点头:“此事我心里有数了,这孩子确实比同龄孩子早慧聪明。”
入宫一个多月也没什么坏毛病,举止得当,进退有礼,嘴巴还甜,锦初也想开了,又不是去做夫子,随她性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