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下父亲,固然都希望子承父业,希望将自己一生的功业能够延续下去,始皇帝也曾经怀着这样的美好愿望,说大秦要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一直这么传下去。

做父亲的总是希望孩子长大,但是又常常并不希望孩子太快长大。因为当孩子成年,就意味着父亲已经老去。

尤其是皇帝,皇帝对太子总是怀着不一样的情绪。

太子这东西,没有是不行的。尤其以扶苏的经历,充分了解了国家没有储君的危害,所以在自己决定干掉刘邦那一刻,就先预选了赢弘毅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早早建储。

但是太子总是要取代皇帝的,对皇帝本人来说,太子是一种隐隐的威胁。

太子是要分权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白白分出去,哪怕是分给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睿智如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也不肯让自己的儿子参与到实务,只把扶苏放到蒙恬身边保护起来,实际上并无什么实权。

而成为太子的人,又哪里能真的如皇帝所愿,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关门读书造小孩,只等皇帝一死好继位的人呢?

皇帝并不只有一个孩子。皇帝总有很多选择,申生重耳,哪个选择就一定是错的呢?太子总得想办法向皇帝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选择,证明自己的才能、忠心、仁爱。要证明,就难免要做事。

做皇帝难,做太子也难。

最难的是做七十年太子……

好吧,夷人的太子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

扶苏看着这份建造运河的计划。

是个好想法,有闪光点。有灵渠在先,也不算是异想天开,但是规模宏大,确实不是常人所能想出来的。

能看出太子想做事的愿望,能看出太子有做事的野心,也能看出太子在无法进入到大秦行政序列的情况下,想另辟蹊径。

扶苏先是感叹太子不容易和太子聪明,觉得弘毅在这个年龄的选择和勇气,都比在蒙恬身边的自己要强。然后内心就开始泛酸。

我老了吗?

皇帝对太子的嫉妒,是世间最阴暗的一种情感。

扶苏非常挑剔的重新翻看这本册子。

“耗费钱粮!空耗国力!不恤民情!”扶苏内心已经用朱砂在这份册子封面大大的写了三行大字,带着感叹号的那种。

然后颓然靠在椅子上。

自己是不是太挑剔了?

有必要对一个少年这么严格吗?

不过,兴建这样一个大工程,跨越四条大河、动用十几个郡的人力!这也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这可不是太子府要修个水池子那么简单,自己点个头批点钱就能行的!

“传张苍、赵杏儿、叔孙通、欧冶子渊入宫!”扶苏低声说。内侍立即跑了出去。

宫禁深深,通常情况下,外臣是不能随意入宫的。所谓天子无私事,朝臣也抵制天子私下召见大臣,认为国家有什么大事儿,你就该让大家都知道、都参与,不能你们几个开个小会就把这事儿给办了!

但是当今的皇帝扶苏,偏偏是一个喜欢搞团团伙伙,喜欢开小会的人,有一些犹豫不定的事情,总喜欢召几个关键人士来私下聊聊,然后才在朝堂上走一个过场。

朝臣们很关心皇帝私下召见谁,又商量了哪些事,但是宫内宫外这些人的口风又很紧,轻易打听不出来。

大家只看到张苍、赵杏儿、叔孙通、欧冶子渊入宫,只能猜测到底是什么事情。

张丞相入宫,那就是国家大事儿。赵计相入宫,和钱有关。欧冶子渊入宫,和工程技术相关,叔孙通入宫,皇帝要找一个理由——遇到什么不方便说的事儿了吧?

朝臣都是玲珑心思,从入宫人的名单,也能猜测个七七八八。

进宫的几个人就不会那么多胡思乱想,反正见到皇帝他肯定会说,就看看他说什么就好。

不过召见赵杏儿的时候,张皇后通常也会陪伴在皇帝身边,这是为了帮助赵杏儿避嫌,今天张皇后出现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讨论的事情,和太子有关。

这样的一个小聚会,张皇后就是个摆设,她端坐在皇帝身边,低着头看着自己面前的杯子,一声不吭,面无表情。

“请诸位来,是为了太子有这样一份奏请,大家看一下,参详一二!”皇帝说完,把太子的那份手册交给内侍,内侍按照次序一个一个传下去。

张苍、赵杏儿、欧冶子渊看完后,都面无表情,默不作声。叔孙通官职俸禄最小,排在最后面正在阅读。

“是个大工程。是件大事。”张苍说,这个感叹相当于没有表态。

“大概需要一两百万人工……保守也要一百万人工,两年时间。”赵杏儿面无表情报出数据。

“技术上是可行的,虽然方案现在看起来简单,实际的工程还需要做更多规划和管理。是个很宏大的想法。”欧冶子渊关注点在工程可行性上。皇帝不先发问,自己也不能表态。

“五岳四渎,江山之本,擅自将四渎连通,是否有所不妥?”叔孙通看完,最后提出这样的疑问。

“说说看,这个运河,要不要建,有何利弊?”扶苏终于发话。

涉及到利弊,自然是赵杏儿最有发言权。“河道交通便利,数百万石粮秣,河运千里,损失不过两成。若是陆路车运,千里运输,损耗过半!”赵杏儿对交通物流的事情相当精通。对运河的好处也看得很通透。“如果能建成,5年可以收回建设成本。挖运河总比修铁路要容易得多!”

“那么要不要建?”扶苏追问。

“迟早会建的。或迟或早。不过当下要不要建造,还是请皇帝陛下圣裁!”赵杏儿轻轻俯首。

迟早要建,说明赵杏儿是支持运河建造的,至于皇帝圣裁,那就涉及到责任的问题了。

张苍眉毛舒展起来。对这份报告,张苍是没什么看法的。此刻听了赵杏儿的迟早要建,已经有了想法:“能挤出钱来吗?”

赵杏儿苦笑一声:“挤总是可以挤出来的……如果从花钱角度讲,眼下倒是好时机。”

“为什么?”扶苏问。

“黄河下游地区水患,今年的庄稼大概颗粒无收了,农人无事可做、无粮可食。要靠朝廷赈济维生。所以现在洪泛区就多出来百万无事可做的丁男。如果以工代赈的方式,眼下是洪泛区最适合招募工人的时候……”

趁你们没粮食,朝廷就可以拿出最低的价格来雇佣无家可归的农民去挖这个运河!洪泛区也有上百万丁男可用,花更少钱把事儿办了,这事儿赵杏儿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