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子不只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机构。

太子是储君,是预备皇帝,自然身边有文有武,有照料太子起居、管理太子财务、为太子整理文件、协调太子和各个部门关系的各种侍从。

在巩邑的时候,太子身为巩侯弟子,这一干人马并不会出现在张诚面前。其实现在出门公干,这一班人也不会出现在张诚身边。但是当太子独处的时候,只要勾一勾手指,这些人就会立即出现在太子面前。

“我要挖一条河,连通黄河、济水、淮河、长江。一方面方便泄洪,一方面要能联通南北交通!研究一下选在哪里开工,需要多少人力工时。消耗多少钱粮!”赢弘毅简单的交代了几句。

身为太子,并不需要成为了不起的水利专家,只需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手下人,自然有人会去忙碌。

长城大学校长公孙尼子以《荀子·劝学篇》开宗明义教化天下,劝学篇有一句特别好的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完全可以借助外力和他人的帮助。人君不需要全知全能,更重要的是善于调动他人的能力。

弘毅知道,张诚的子女和弟子,并不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他教育张启明和张小花,都是要求孩子们多思多想,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但是到了赢弘毅这里,张诚的要求明显不一样,要求的是弘毅能够分辨不同方案的利弊,而用他人之力解决问题。

小的时候,弘毅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样的弟子,张诚对自己的要求如此放松。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够吗?还是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儿子,师傅觉得自己受不得苦?

但是这次洪灾救灾过程中,两师徒日夜相处,张诚闲来无事讲了很多内容,越是品味,弘毅越发现张诚对自己所传授的内容,都很有针对性。所谓意有所指。哪怕是数学、物理和机械,张诚给自己讲解的也不单纯是书上的理论、公式和用法,而是在努力告诉自己,作为人君,如何使用这些道理,使用这些力量。

就比如用沉船封堵黄河缺口。那本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操作,梁二先生能够想到,可见就只是一个常见的随时借物、因地制宜的工程手段。但是师傅还是专门为自己讲解了很多,说清楚在任何情况下,最近的、最便利的、能解决问题的工具就是好工具,告诉自己君子不拘泥于物的道理。

还有张诚亲身潜水,上来以后还要讲一大堆柳下跖的故事和盗贼的原则,这都已经超过了数学物理机械乃至商业的范畴,这是讲做人做事的学问。

巩侯张诚,作为父皇为自己选择的太子师,没有正式任命但事实上就是太子少傅这样角色的人,一直按照太子的教育来培养自己。将自己作为未来的人君。

所以在讲述墨家的时候,巩侯也毫不避讳,把一些事情的内幕都说破。

回来想明白,弘毅是很感动的。

也想明白自幼年以来,张诚给自己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专门针对自己未来的教育。

年幼的时候,和张家子女在一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还会始终回避自己是皇帝儿子的事实和宿命,以为自己可以选择一条工程师的路线,独自快乐的成长。

但是随着自己成熟,随着自己参与了越来越多的事务,随着在张诚身边看到的那些帝国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在父皇身边接触到朝堂上的一些事务,弘毅开始对朝政感兴趣,也慢慢接受了自己是这个体制一份子的事实。

这次治水,就是弘毅作为太子,亲自参与到地方事务、参与到政事的一个过程。

在金堤上,对下水的人许下“晋爵一级”的诺言的时候,如果不是以太子的身份,那是绝对没有资格讲这话的。而浮出水面的张诚,对此并没有反对和任何批评,就好像自己在那种环境下说出那些话本来就应该如此一样。

而父皇从长安派宫中内侍探望巩侯,除了赠送袍服之外,顺便给自己带来了给那些勇敢下水的勇士封爵的诏令,可见父皇也是赞成自己在那个时候的临机立断的。

自己第一次行使太子的职权,就得到了巩侯和父皇两个人的认可——至少说是默认,赢弘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一种叫做“权力”的欲望,静悄悄的在赢弘毅心中发芽了。

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不仅于此。还可以做得更多,比如——修一条运河!

不过,当然不需要自己亲手去做规划,自己再做规划,还能比得上梁二先生?这种大工程,最后当然要由最能干的匠师主持和操作的,自己身为太子,只要能提出——最好是能负责这个项目就好了。

让手下人去干。

赢弘毅已经开始慢慢懂得一点做君王的方法了。当然,学习数算、物理和机械还是重要的,至少不会让手下骗过去,但是自己并没有必要成为最强的那个学者,只要自己能找到无数最强的学者,甚至能培养出无数更强的学者就好。

就如同始皇帝,本身既不是好战士也不是好将军,并不妨碍他使用天下名将,一扫六国。

自己身为天下的君王,继承父皇权位的大秦太子,未来也要如历代秦王一样,胸襟如天海一样开阔,能够使用天下的贤才。包括巩侯和赵相这样的人才,也一定要为我所用!

这就是巩侯传授的道理啊!

几天后,一份厚厚的报告送到扶苏的案头——《建运河勾连江河淮济以利天下疏》。

“江河淮济,天下四渎,这弘毅要把这四个勾搭在一起!好大的口气啊!”扶苏在未央宫的偏殿里打开这本奏报,慢慢看起来,越看就越是皱眉。

连午饭都没吃,扶苏一直读完这本册子,然后扣上了,轻轻的搁在案头,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