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的抵赖,全在林纾的预料之中。

他没有急于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像一个极有耐心的猎人,在欣赏猎物做着最后的、徒劳的挣扎。

整整一天的时间,专案组都在进行着这种看似毫无进展的“磨合”。直到第二天上午,当“老猫”团队将那份加密账本上的所有数据,与现实证据链条完成了百分之百的铆合之后,真正的“审判”,才正式开始。

林纾再次走进了汪哲的审讯室。

这一次,他没有问任何问题,只是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转过来,推到了汪哲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分屏画面。

左边,是“君临会”加密账本的界面,代号“账房”下面,清晰地记录着一笔“三月十五日,转入七百万美金,事由:南美木材预付款”的条目。

右边,则是东海银行内部系统的后台日志。日志显示,三月十五日,同一笔七百万美金的款项,在触发了系统三次“高风险资金来源”警报后,被一个拥有高级权限的账户,手动点击了“忽略风险,执行转账”。

而那个账户的登录Id,正是汪哲本人的工号!

汪哲脸上的血色,“唰”的一下就褪尽了。他那套关于“合规”、“审计”的专业说辞,在这两份并列的、铁一般的数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林纾的指节,轻轻地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每一声,都像重锤一样砸在汪哲的心上。

“汪主管,”林纾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我们技术部门的同事,还从你们银行的服务器里,恢复了一段被你删除的内部通讯记录。是你的助理在提醒你,这笔钱的来源有问题,而你回复了他四个字——‘照我说的办’。需要我,把这段记录也放出来吗?”

“轰!”

汪哲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彻底被击穿了。他引以为傲的专业壁垒,被对方用更加专业的、无可辩驳的技术证据,从内部炸得粉碎!他瘫软在椅子上,金丝眼镜滑落下来,露出一双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眼睛。

同样的场景,在另外两间审讯室里,也接连上演。

面对陈立新,专案组直接出示了远洋集团内部的货运调度记录,以及他与孙宏富之间秘密通话的录音。录音里,他得意洋洋地向孙宏富保证:“放心,那批‘钻石原石’,我已经让它变成‘工业玻璃碴子’了,海关那边我打过招呼了,绝对万无一失!”

听着自己熟悉的声音从播放器里传来,陈立新那张嚣张的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色。

而对付刘铭,证据则更加直观——一份由他亲笔签批的、将一个本该被枪毙的废弃工业园项目“起死回生”的红头文件,以及一份银行流水,显示文件签批后的第二天,他妻子的账户上,就多出了一套位于海南的豪华海景房。

所谓的攻心,从来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足以压垮一切的铁证。

当第一个人(汪哲)的心理防线崩溃后,多米诺骨排便应声倒下。

审讯工作,从之前的对峙,进入了“相互竞赛”的阶段。为了争取立功表现,几名嫌疑人开始争先恐后地交代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唯恐说得比别人慢,比别人少。

整整一周,专案组几乎是连轴转。李佳带着财务组,根据他们的口供,不断完善资金流向图;林纾和其他审讯专家,则负责深挖每一个细节,将碎片化的信息,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犯罪全景图。

终于,在第七天的深夜,当最后一份审讯笔录完成签字画押后,案件的真相,如同一头潜伏在深海多年的巨兽,终于将它狰狞而庞大的身躯,完整地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一个已经秘密运作了近十年的庞大犯罪网络。

核心,正是孙宏富。

他就像一个高超的“剧本设计师”,利用自己国际贸易商的身份作为掩护,设计出一套套看似天衣无缝的“剧本”。

比如,他会和境外的“君临会”成员签订一份价值千万的虚构贸易合同,购买一批根本不存在的“高精尖设备”。

然后,剧本的第一幕就交给了刘铭。刘铭利用职务之便,为这个虚假项目披上“政府重点扶持”的合法外衣,使其能够顺利立项。

第二幕,则是汪哲登场。他利用自己在银行的权限,将这笔千万巨款“合规”地汇往境外。

第三幕,当资金需要在境内外“无痕”流动时,陈立新就会出马。他会安排一艘远洋货轮,用一船不值钱的铁矿石,伪造出“货物”的进出口记录,让资金的流动在物流层面也形成闭环。

通过这种“贸易空转”的模式,大量的黑钱被成功洗白,并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了境外,成为了“君临会”在全球进行各种非法活动的资金来源。

而孙宏富,以及汪哲、陈立新、刘铭这些人,则在这个过程中,如同贪婪的蛀虫,不断攫取着惊人的利益。孙宏富负责总协调和境外联络,是这条罪恶链条上当之无愧的“大脑”和“枢纽”。

抓捕和审讯的狂风暴雨过后,专案组迎来了最为枯燥,也最为关键的收尾阶段——整理归档。

临时征用的会议室,曾经是专案组的“作战指挥中心”,墙上还残留着案情分析图的胶带印记。而此刻,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由纸张和文件夹构成的“迷宫”。堆积如山的案卷,从地面一直摞到几乎与人同高,空气中弥漫着纸张、油墨和尘埃混合的独特气味。

这,就是那张名为“君临会”的罪恶之网,被撕碎后的残骸。而林纾和李佳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残骸, painstakingly地拼接、梳理、固定,最终锻造成一副无懈可击的、名为“正义”的法律枷锁。

这项工作,远比外人想象的要艰难。它没有枪林弹雨的惊险,没有斗智斗勇的刺激,只有无尽的、近乎机械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