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过各种手段终于将自己的人安排进了决策机构。然而,这里其实还是有个问题,那就是在总司令部和前敌总指挥部之上,还有更高的军事决策机构——三人团。在这个机构里,他还没有形成绝大多数。所以这也是他接下来的目标之一。】
天幕下,人们这时看懂了。三人团是最高指挥机构,总司令部就相当于兵部,前敌指挥部就是前线大将军,即使总司令部和前敌指挥部都有自己的人,只要没进入最高机构,张的方案始终会被否决。
明朝。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身边的朱棣和徐达说道:“看到了吗?权欲熏心之人,永不知足!,若真进了三人团,只怕下一步就要想着如何独揽大权了!此等行径,与历史上那些篡权奸臣何异?”
徐达沉声道:“最高决策机构若被其掌控,北上路线必将被彻底推翻。届时,就不是战略分歧,而是路线颠覆了。”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是,他自认为徐、陈两人是他自己人。可我们知道,徐总指挥一直都不是他的人,徐帅是一直忠于人民,从一而终。而陈在关键时刻也证明并不完全是他的人。】
天幕下,三国,蜀汉。
刘备微微颔首:“徐总指挥深明大义,心中自有公器,非私人之附庸。此乃国家之幸,军队之魂。那张有些想当然了,必然会在这个事上栽跟头”。
诸葛亮轻摇羽扇:“陈昌浩虽与张关系密切,但他是支持北上,可以看出还是以大局为重的,张自以为掌控一切,实则根基并不牢固。”
明朝。
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天幕对徐总指挥的改口,对着徐达笑嘻嘻的说道:“后世也有个徐帅哈”。
徐达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不好意思的跟着众人笑了笑。
【张眼看“自己人”成功进入管理层,初步达成愿望的他终于是满意了,大军终于又开始行动了,可是拖延了这么久,松潘的堡垒线以及敌军的实力已经很雄厚了,我军发动攻击,攻了半天,攻不动,松潘计划已经无法执行了。】
天幕下,唐朝。
李靖一拳捶在案几上,痛心疾首:“可恨!可叹!最佳战机,居然就这样延误了!若会议决策之后上下一心,全力猛攻,松潘或可一战而下!如今敌人经营已久,堡垒森严,这个时候再想攻克,难如登天啊!”
李世民叹息一声,“是会师之前,每每决策,下面必全力执行,那时候虽然处境十分惊险,但最终总是能突破难关,那样现在这样,合兵了,反而更加举步维艰”。
“这延误的数十日,是用多少将士的鲜血和战略主动换来的啊!”
【然而噩耗接踵而至,南面懋功等地也已经相继失守,现在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向北过草地。】
【鉴于松潘战役已经无法执行,我军制定了新的计划。夏洮战役计划,我军计划穿过诺尔盖草原往北,那里有黄河分出的两条支流,夏河与洮河。】
【既然松潘已经过不了了,那我们就出其不意往北穿过草地,前出至夏洮地区,绕过敌人稳固的封锁线,在这一区域消灭遇到的敌人,为后续建立甘陕川根据地创造条件。】
天幕下,唐朝。
李靖看着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沼泽区域,眉头紧锁:“此乃绝险之地,大军穿越,九死一生。但……这已是绝境中唯一的生路和希望了。壮士断腕,向死而生!”
杜如晦则担忧的说道:“可这草地不是草场,这草地都是沼泽啊,又是容易下雨的时节,一没粮草,二没生火的木材,就连个安营扎寨,遮风挡雨的的地方都找不到,大军怎么过的去啊”。
就在众人思索这这些事的时候,一旁的房玄龄突然开口道:“天幕在这说的太简单了,简简单单几个字,‘过草地’,这里想来是不亚于一场大仗,难啊”。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沉默不语,看着地图上那一片深色区域,一支缺衣少食的队伍一头扎进去,能好到哪里。
久久的沉默令程咬金非常烦躁,骂道:“该死的张,占领松潘,趁机突围,多好的机会啊,结果就这么被逼迫着错过,该死啊,真该死啊”。
大家看着地图,又是一阵叹息,同时也感到惋惜。走草地确实是个糟糕的选择,但大家都知道,这一步是没办法的办法了,松潘没抢下来,连懋功这个会师地都被敌人占领,敌人近在眼前,前无出路,后有追兵,这是唯一的活路了。
【过草地前,全军分为左右两路同时进发,草地自然环境恶劣,沼泽遍布,缺乏粮食和宿营地。若大军集中行动,后勤补给和行军速度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分兵行动可以减轻局部资源压力,提高生存概率。】
【左路军朝阿坝方向由朱总、张率领,这其中包含原红五军团的第5军,原红九军团的第32军,以及第9军、第31军、第33军。】
【右路军往班佑方向,由徐、陈两人率领,包含原红一军团的第1军、第4军、第30军、原红三军团的第30军,以及核心纵队与右路跟进。】
天幕下。唐朝。
房玄龄敏锐地指出:“可是,这...这给了心怀叵测者可乘之机啊。左路军主力多为原红四的部队,张与朱总司令同往,其用意恐怕并不单纯。”
一旁的程咬金愤恨的说道:“这个张,这时候已经把獠牙露出来了,只是为何会允许这样的分兵,为何要将五、九军团编入左路军”。
此时,李靖站出来分析道:“左路是张的家底,如果左路军全是他的人,到时候分裂是必然的,将五、九划分到左路,其中确实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但想来是为了稳住大局而迫不得已的决策,希望用这个让步,换取张同意执行北上的决议”。
李世民接过话茬说道:“关键时刻,还有朱总能兜底,要是真的南下了,到时候必然失败,那朱总还能带着剩余部队北上,至少有条出路”。
【我军分兵过草地的同时,敌军方面这次准确的判断了我军的意图和行动。正在抽调部队防守夏、洮两河区域。准备封死北面。】
三国-蜀汉
张飞听到这,怒骂这老天爷不公平:“这么巧?刚好在这么危急的时候,就这么巧的被他们猜对了意图?”。
诸葛亮缓缓摇头,说道:“这不是猜对的,而是战机一次次丢失,这剩下的活路就这么一条,当然容易应对”。
张飞听完,猛捶案台,满脸气愤:“还是张那小子的错,该杀!”
【此时,时间成了胜利的重要的因素。但这个关键时刻张又搞事情了。前面说过,他的目标有两个,第一个差不多实现之后,他现在就要实现第二个了——他想进三人团。】
【他说,统一指挥的问题解决了,组织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次的理由是,他认为总的路线方针有问题,公然在四方面军内部宣扬应该南下。】
【同时他列了个单子,在这个名单里指定了哪些人该进入最核心的机构。他的目的就是想在最高核心机构里面形成多数,但这回领导们并没有妥协,任他好说歹说,怎么吵都没有同意他提出的那份名单。】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肃然起敬:“好!此次终于守住了底线!若再妥协,则最高决策机构名存实亡,北上方案向将彻底被扭转。原则问题,绝不可退让!”
明朝。
朱元璋气得脸色铁青:“无耻之尤!大敌当前,生死存亡之际,不思如何破敌,反而一再纠缠于个人权位,甚至公然散布与中央决议相悖的言论,动摇军心!此等行径,与通敌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