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河口会议上我们确定了北上甘陕川计划后,并立即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其实,在此之前红四的徐向前总指挥在北川被敌人抢占后,就曾紧急赶往松潘,打算抢占这个关键阵地。】
【但天不随人愿,两年前,松潘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造成的塌方让原本就难以行走的道路变得更加险峻。更糟糕的是,塌方阻塞了山涧形成了堰塞湖,就是现在的叠溪海子。】
【部队在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塌方区后,到了叠溪,还要坐船过渡过叠溪海子。这最终导致松潘地区被胡宗南部抢先控制。而现在,我军要重新占领松潘,打通北上的道路。】
【因为沿着岷江北上攻击松潘道路狭窄,我军自身兵力不好展开,同时有利于敌人防守,所以这份计划的构想是分多路迂回突击松潘。】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叹了口气:“天时不在我啊!地震塌方,形成天堑,这已非人力可及。行军速度被大大拖延,良机错失……如今敌军以逸待劳,据险而守,这松潘,难打了。”
李靖看着天幕上显现的松潘地形图,语气带着一丝遗憾:“兵贵神速!徐总指挥此前抢占松潘的意图非常正确!此等咽喉要地,谁先占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可惜,终究是慢了一步……”
杜如晦也是摇摇头,叹息道:“这一路走来老天都不赏脸,又是下雨河水暴涨,又是地龙翻身阻碍道路,唉.....”。
他说的下雨,自然是飞夺泸定桥那晚,部队冒着大雨在泥泞中夜行百里,回想这一路,天气条件确实一次比一次恶劣。
【决策已定,接下来就和之前红一那样,坚决执行就好了。可事情也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两河口会议后,为了统一指挥,红四方面军的三位核心人物,张Gt、陈昌昊、徐向前都进入了最核心的军事决策机构。】
【张的位置仅仅在朱总之下,但张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在他看来,这场会议是其他所有人联合起来对付他一个人。他意识到要想贯彻自己的意志,那么就必须在核心机构里形成多数,他决定先拉拢人心。】
天幕下,三国,蜀汉。
诸葛亮眉头微蹙,急切的说道:“大局已定,应当同心协力,共克难关。这个关键时候居然因个人权位不满,罔顾战略决议,想要结党营私……这是取祸之道,也是军之大忌啊”。
刘备亦是面露忧色:“内部生隙,比外敌环伺更为可怕。北上之路本就艰险,若再添内耗,将士们该如何是好?”众人不由得担心起来,原本就担心会有内战,现在看来,越发有这种可能了。
【张看中了红一的核心主力军团,一军团和三军团。他通过请客吃饭、送礼,帮忙补充兵力等手段向彭总、聂帅等示好。】
【但彭总等人一点也没客气,你给我补充兵力是吧,那我就要,那你给我的暗示呢,我故意当看不见。】
天幕下,明朝。
朱元璋忍不住嗤笑一声:“这彭将军是个明白人!送上门的兵员物资,不要白不要,正好增强我军实力。至于那些拉拢的小动作,哼,装聋作哑便是,岂能因小利而忘大义!”
徐达也笑道:“彭总等人久经考验,意志坚定,岂是区区小恩小惠所能动摇?张此举,不过是枉费心机,徒增笑耳。”
【张郁闷的回去找徐总指挥和陈昌浩,他说出的自己的倾向,他还是觉得南下会比较好一点。可令他意外的是,徐总指挥和陈昌浩都支持北上。】
【这下他一下子没了办法了,无奈下只能暂时同意了北上的计划。随后各路军团开始朝松潘进发。】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神色稍缓:“徐、陈二位将军深明大义,以全局为重,没有附和张的错误路线,也是见幸事”。
程咬金嚷嚷道:“就是!大家都说往北,就你非要往南,现在没人听你的,总该消停了吧!赶紧打松潘要紧!”
【但张的阴谋行动也开始了,他的目的其实有两个,第一个是拿到军事指挥权,第二个是拿到最高决策权。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他早早的就已经想好了理由和由头。】
【7月,红一朝红四派出了慰问团,这其实本来只是两军之间加强友谊的一种礼节性活动。但慰问团到达扎古岛的时候,张边抓住机会发难了。他对慰问团的团长表示,现在两次大军会合,需要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
【慰问团团长有点懵,他心想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解决了吗?你们四方面军的三位领导都进入最高决策机构了呀,再说这次也轮不到我管呀。】
【张表示说,解决了吗?这个解决方式也未免太简单了。接下来他提出了他自己的主张。慰问团团长无奈按照他的意思给核心领导们发去的一封电报。】
【这个时候的张绕了个弯子,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把自己推出来,而是把自己的两个下属推了出来。言外之意就是说我的两个下级都要坐这么高的位置,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天幕下,三国,蜀汉。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以退为进,挟势要官。先抬高部下,自己自然水涨船高。此人心术,果然狡诈。”
明朝。
朱元璋拍案而起:“无耻之尤!竟借慰问之机发难,此等行为,与谋逆何异?!”
朱标也沉声道:“他这是试探,也是逼迫。以‘统一指挥’为名,行揽权之实。慰问团团长被架在火上,这电报不发也不行,发了便是助长其气焰。进退两难啊!”
【德胜大大等人都震惊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公然伸手要权,但核心领导们准备冷处理,并没有直接回复这份电报,而是发电报要求后续部队赶紧跟进。】
【可是张选择了按兵不动,7月9日在他的操纵下,更狠的一封电报来了。电报写到:依据目前情况,有下列建议,在统一指挥、迅速攻进敌人起见,必须加强总司令部,向前同志任副总胜利,昌浩同志任总政委.......请速决速行,并希立复。】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勃然变色:“挟兵自重,抗命不遵!此乃人臣之大恶!战机稍纵即逝,他竟为一己私利,按兵不动,还要挟中央!可恨!可恼!”
尉迟恭怒吼道:“这厮分明是想当曹操!还想‘速决速行,立复’?我呸!就该立刻撤了他的职!”
此时众人看着那”建议“,“必须”,“立复”的字样,没人敢说这是个建议,大家都明白,这就是逼宫啊。
【对此,中央继续冷处理,再次发电到要求后续部队跟进。7月18日,陈昌浩直接发电,这一回是直接建议让张做军事上的一把。】
天幕下,汉朝。
刘邦气得直跺脚:“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直接让自己人出面推他上台!这陈昌浩这时候也是糊涂啊!”
张良叹息道:“上面一再忍让,意在维护团结,争取时间。然则,妥协未必能换来团结,有时反会助长野心。如今,对方已是图穷匕见了。”
刘邦烦躁的说道:“前一次是7月9日,第二次是7月18,这中间得耽搁了多少事啊”。
【总舵手说,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军情如果再拖下去的话,松潘的防守兵力会一天比一天强,整个战绩都会丢失掉。】
【核心领导们商量后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给了张总政治委员的位子。紧接着又成立了前敌指挥部,由徐任前敌总指挥,陈昌浩任前敌总政委。】
【所以现在军事方面的格局,总司令部是朱、张两人负责,前敌指挥是徐、陈两人负责。四个人里有两个是张的人。张认为,朱总为人谦逊,不会争权,而徐一直在他的控制下,陈是自己人,他觉得掌控指挥权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
天幕下,他们理解这是一种为了大局的无奈妥协,但心情都无比沉重。
三国,蜀汉。
刘备忧心忡忡:“权柄已然旁落,四人得组织他独占其三,张如今大权在握,他还会真心执行北上的决议吗?松潘战役,还能顺利进行吗?”
诸葛亮摇扇的手停了下来,目光深邃地望着天幕:“权力到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其心术的时候。只怕……北上之路,将更加波谲云诡,步步惊心。”
各朝古人看着天幕上显现的、因内部纷争而略显迟滞的军队调动,再想到北方不断加强的敌军防线,心中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战略方向的正确,能否抵消内部撕裂带来的巨大风险?无人能够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