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关的气息裹着刺骨寒意,一日紧过一日。

铅灰色的天穹像是被冻裂了般,鹅毛大雪连下三日未歇,风卷着雪沫子扑在窗纸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听得人心里发紧。

范府翠竹院的青石板路早已被积雪埋得严严实实,只余下几竿翠竹顶着厚雪。

竹枝被压得弯下腰,竹叶上凝着的冰粒在昏沉天光里泛着冷光,连平日里最喜聒噪的麻雀,都不见了踪影。

柳清漪临窗而立,身上裹着件银狐裘斗篷。

那狐裘是去年冬日江南织造局送来的珍品,毛峰蓬松柔软,领口处的狐毛衬得她脖颈愈发莹白,可即便如此,从窗缝钻进来的寒气仍让她下意识拢了拢衣襟。

指尖触到斗篷内侧绣着的暗纹缠枝莲,细密的针脚是绣娘耗时半月绣成的,原是为了添几分雅致,此刻却只让她觉出指尖的凉。

她望着窗外漫天飞雪,眉头微蹙,长睫垂落时在眼下投出浅浅阴影。

前一日去街上采买的如意回来时,脸冻得通红,跺着脚说街角那间粥棚塌了半边,几个乞丐缩在断墙下,身上盖着的稻草薄得像张纸。

有个老乞丐的手冻得发乌,连端碗的力气都没了。

“再这么冷下去,怕是真要冻死人了。”柳清漪轻声喃喃,声音里裹着无奈。

她目光落在院角那棵老梅上——往年这时节早该绽出花苞,如今却只剩光秃秃的枝桠裹着雪,连点生机都瞧不见。

她并非坐视不理之人。

昨日夜里便翻出账册,想着拿出百两银子,再让库房匀出些旧棉衣,分发给城外流民。

可管家来回话时,却皱着眉道:“夫人,不是老奴拦着您行善。

只是如今粮商们都在囤粮抬价,布庄的棉花都涨了三成,您若贸然散棉衣粮食,那些商人怕是要暗中使绊子。

咱们范家虽不惧他们,可也不能得罪整个临安的商户啊。”

柳清漪指尖轻轻摩挲着窗棂上凝结的冰花,冰花的凉意透过指尖传到心底。

她何尝不知商人逐利,可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心里实在难安。

这时,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个身影——新任临安周知县。

不日前她从临安返回,碰巧遇见。

虽只是匆匆一面,可那股子亲民的暖意,却让柳清漪记在了心里。

“若是周大人能主持大局,或许情况会好些。”柳清漪眼底亮了亮,之前的愁绪散了些。

她转身看向候在一旁的如意,如意正捧着个描金暖手炉,见主子转身,连忙上前:“夫人,您站了许久,手都凉了,快暖暖。”

柳清漪接过暖手炉,触手的暖意让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

她沉吟片刻,道:“如意,去库房取两匹苏州织造的厚缎子,再挑十件新做的棉衣,都装在食盒里——记得选素色的,别太张扬。”

如意愣了愣,眨着眼睛问:“夫人,那些缎子不是您留着做年衣的吗?

棉衣也是上月刚绣好的,您还没穿过呢。”

“年衣什么时候都能做,流民们却等不起。”柳清漪笑了笑,眼底的忧色淡了些,语气却很坚定,“再去备辆马车,套上那匹枣红马,待会儿咱们去县衙拜访周大人。”

如意这才明白过来,连忙应声:“是!奴婢这就去办!”转身时脚步都轻快了些。

——她前日去送东西,见着流民冻得瑟瑟发抖的模样,心里也不好受,如今夫人肯出面,她比谁都高兴。

柳清漪走到妆台前,取下头上的赤金镶玉簪,换上一支素雅的银钗,又挑了件月白色襦裙。

裙摆上绣着几枝浅淡的兰草,是她闲时亲手绣的,不张扬却显雅致。

她对着铜镜理了理衣襟,指尖划过领口的盘扣,心里既有期待,也有几分忐忑。

——周大人虽看着亲民,可官民有别,自己贸然上门,会不会唐突?

不多时,如意便回来回话,说马车和东西都已备好。

柳清漪拎起裙摆,踩着脚踏上马车。

车帘落下的瞬间,她又掀开车帘一角,看了眼漫天飞雪的天空,心里默默想着:周大人,但愿你我能想到一处去,为临安的百姓,挡一挡这冬日的寒。

马车缓缓驶出院门,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晰。

车窗外的雪景飞速掠过,柳清漪手捧着暖手炉,目光落在窗上凝结的冰花上,心里却比刚才亮堂了许多。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想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