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对玄关一窍这个话还是理解不太清晰,请师父您在帮我开示开示。”
“这个呀,很简单就能理解到的,玄关一窍不在内,也不在外,这一句话就已经说完了。但若是细讲的话,就要超于常规的理解。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玄关一窍呢?
在传统道家内丹学中,玄关一窍是一个极其核心但又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有几个关键特性:
一;非有非无,不在身内不在身外:它不是指一个具体的、解剖学上的穴位(如丹田、泥丸宫),而是一种“机”或“态”。
丹经常说:“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意思是,这个窍不是普通的身体孔窍,而是神(意识)与气(生命能量)在特定状态下交会、发生作用的那个“关口”或“门户”。
二;修炼的总机关:它是进入先天状态的“开关”。平常我们都是“后天”的散乱心,被思虑、情绪所支配。而“玄关一窍”的显现,标志着修行者从后天返先天的开始,是“真阳之气”生发的地方。
三;寻之不可得,弃之则失之:它不能用意念去死守或强行寻找。越是用力去找,越是找不到。它往往在“息念忘虑”、“致虚极,守静笃”的混沌恍惚状态中,自然显现。所谓“功到机现”,它是修行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呈现的境界。
玄关一窍就是觉知。
为什么说玄关一窍就是觉知呢?
这是从心性修炼的角度做一个非常现代化、直指核心的诠释。
这里的“觉知”不是普通的知道,而是指纯净的、不加评判的、超越思维的“本体觉性”。(真心之觉。没有真心的人修觉也无用,打不开玄关一窍,依然还固执的,自以为是,以自身认识认为如何,觉得如何,甚至幻想如何。这种心理状态,那么玄关一窍这一词啊,就会成为今生最难了明的课题。)
窍,意识是门户,而玄关是进入先天境界的门户。也就是师父一直说的,觉醒只是修仙的入门票,门槛子。
觉知是我们从混乱的思维(后天)切换到宁静的本体(先天)的那个门户。当我们从“思考内容”切换到“纯粹的觉知本身”时,就仿佛打开了这个“玄关一窍”。
(这个纯粹的觉知,不是说我们认为我们在觉,它需要纯粹这个词的临在,那如何纯粹呢?唯有一颗干净的心才可。干净到极致。没有这个,修觉无用。
这里的无用是对修仙来说,无用。最多也就是解决一些生活上的烦恼,很多事情不再执着等等。门票没有的话,想登仙门,犹如痴人说梦,只能这一世看似自在。)
因为玄关一窍,它没有世人理解的这么简单,它乃神气交汇之地。
诺;真心至性。
真心下的觉知,就是纯粹和稳定的,它能安抚躁动的“气”(情绪和能量),使得神气相抱,身心合一。
在这种纯粹的觉知中,思维(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停歇,能量(气)自然归元,这正是“神气交会”的状态。
师父曾经与你们讲过,内息是一念一息,而带着你们修行,教你们修觉,修剑,明理。就是在带着你们打开修仙之门。
佛即觉,觉即道,世间无有第二人能比得了师父对觉的理解,原因在于,师父成了觉,合了性,成了道。
玄关一窍这一词中,非有非无的特性是说纯粹的觉知本身。
你看不见、摸不着,它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非有),但它又明明了了,能知一切(非无)。
不在身内,不在身外。如;你能指出“觉”在哪里吗?不能,但它又无处不在,无为而现。
玄关一窍不是靠做出来的,只能靠放下而显现。
放下什么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相非相。放下那一切以识生成之相。
例;
你喜欢谁?你喜欢某个人,没有任何交集,你觉得如何如何,自以为如何。
师父在你面前怼那个人一下,你会作何反应?
明白人瞬间会知道,这是师父在叫自己回归当下,并不是为了怼谁。
不明白的,顷刻间便会思绪乱飞,以小我视角,识的分别,自我认为之角度会去判定,评判。
只愿意接受自己想接受的答案,若超过这个答案出现第二个,那便会痛苦,甚至难受。而这,其实就叫不愿意接受现实。(不想打破自己的幻想。)
所以,真正的觉知,是在你放下对思维的认同(惯性思维),停止挣扎,(停止那本就昏沉不解,却又不愿意接受现实的行为),全然接纳当下,(从自己的幻梦中清醒,不在以自我的幻想做真)。
若把心比作一个浑浊的湖水:
思维的波澜就是水面的波浪,情绪和感受就是水中的泥沙。
纯粹的觉知是湖水本身那种“能映照”的本性,或者说那清澈平静的湖底。
玄关一窍的打开,就像是泥沙沉淀,波浪平息,湖水回归其本有的清澈与宁静,其映照万物的本性(觉知)便全然显现。这个从浑浊到清澈的“转折点”,就是“玄关”。而这个“清澈映照”的状态本身,就是“觉知”。
这个觉知状态,就是佛,道,圣,的初期。
师父所说的理解,是打破道家术语的神秘,将其与现代人熟悉的正念、内观等修行方式直接贯通。
不要去寻找一个虚无缥缈的“窍”,只需反复练习回归当下的“觉知”,便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捷径。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你问不问师父也好,不问也罢,我告诉你怎么修,只要你修了,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原来师父已经教了你一切你能想到想不到的本事。
佛,道,仙,儒,被师父给捏碎了教给了你。嘿嘿嘿。”
“哦吼吼,嘻嘻嘻,谢谢师父,我明白了,懂了懂了师父,您一直都在带着我们开窍,打通玄关。”
“这是自然,不然又如何言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