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怎么还没有名字?”
秦国在西域的飞地,原西域某小国国都城外,楼兰王带着一些重臣亲信来到了这里。
可看到秦人的城门上居然还没写名字,楼兰王有些奇怪。
前年是新占,或许信使还没来得及回去报告;但到现在都一年多了,信使跑三趟都可以了,怎么还是没名字?
身后,负责外交的大臣沉默了一下:“打听过了,秦人官员说不过一座临时中转城而已,以后也只是一个边陲小城,现在起名为时过早。”
楼兰王无语了,这倒挺符合秦人一贯的印象——表面上守礼,但你能从他们每一个动作中感觉到他们发自心底的高傲。
身后的官员当中,一个对中原文化最为了解的官员皱了皱眉。
边陲小城……
他要没记错,在中原文化的语境里,边陲这个词好像不是这么用的吧?能用在这种飞地或者影响范围的边界吗?
前方,一个小官听到消息后正等在那里,迎接着楼兰王一行人。
楼兰王当即摆好笑脸,走了上去。
不上去不行。
跟随秦人西行的商队带回来了一些太过让他不敢相信的消息。
秦人出发时算上野战军部队、随行秦商、出使官员和科学院研究员等等加起来,也才两万人出头。
但这次回来,据说队伍有三万多人。
那些人怎么多出来的?
大概四成,楼兰商队们清楚,是西边那些国家派遣而来的使团。
但更多的人,他们只知道是秦人在最西边靠海的某个地方停了一个月,然后一个月后就突然多出来了。
什么叫突然多出来了?
大量的问题让楼兰王忍不住好奇心——其实是西边情报更有吸引力,所以楼兰王带着人来这里了,打算第一个迎接秦军。
但秦军还没怎么看到,入了城之后,他却先发现了乌孙王。
对方也和他一样,带着自己的一些亲信重臣在城中闲逛。
楼兰王的脸色顿时就垮了。
乌孙和楼兰,两个本来没什么交集的国家,在乌孙试图把势力范围和小弟发展到楼兰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后,双方互相看不顺眼了。
“父王,对方只有二十三人,我们有四十七人。”
身后,大王子忽然提示了一句。
由于这座城和周围地区都是秦人的,秦人禁止其他国家的军队和护卫进入,并且对所有来客保证他们在境内的生命安全,所以双方都没带军队来。
大王子的意思很简单:现在优势在我,先干他们一架!
楼兰王拉住了前方带路的秦官,笑眯眯的塞给了他一张百钱秦币:“我等自己逛逛就可。”
秦官看了前方一眼,心里了然。
“你知道规矩吧?”
“知道的,死一个人,要付出两条同等地位的人命抵债。”楼兰王点了点头。
秦人的规矩不是说起来的,是在这一年多内用四个西域国家的破灭实打实的建立起来的。
楼兰王只是想出出气,不想死。
秦官走了。
然后,大街上,两个西域国家的王侯上演了一场群体斗殴。
……
两天后,秦军回来了。
相比于去年,他们显得有些疲惫,许多军官身上的衣服都有些脏,更别提士兵们。
但楼兰王等少数人却敏锐的发现,秦军绝对经历过战斗。
城门口,楼兰王、乌孙王、月氏使者等大量西域国家的君王和代表都等在这,看到秦军第八野战军军长蒯明,他们都迎了上去。
“哟,乌孙王这脸怎么了?”
看到他们,蒯明的心情也好了起来,这证明他们此刻进入了大秦的势力范围,离真正的回家不远了。
不对,这城是秦国的,他们已经回家了。
听到他的打趣,乌孙王恶狠狠的看了楼兰王一眼。
蒯明大笑几声,随即纵马越过他们进入城内。
该休整一下了。
他让全军分成好几个部分,轮流休息,以及看押俘虏。
楼兰王也终于知道了答案。
那是一些漆黑的家伙,还有少部分和西边国家使团差不多的人,但他们都被捆住了手脚,被秦人当奴隶一样看押着。
半天后,他们知道了详细信息。
秦人到达一个叫塞琉古帝国的国家后,那个国家的王不知道说了什么,让秦军和他们一起去了西部边境。
秦人派出一部分部队,和塞琉古帝国的军队一起联合作战了一次。
一个月后回来时,这些奴隶就带回来了。
而整个过程中,秦军只是受伤十四人,无人阵亡;塞琉古帝国的军队在秦人的带飞之下,以阵亡不百人的代价消灭了数千敌人。
在回来的时候,秦国在塞琉古帝国的国都外,多了一座城池的领土。
那块上万里之外的飞地,据说面积比这座城的还大。
楼兰王咽了咽口水。
身为君王,他很清楚这需要做到什么地步。
不仅是需要让塞琉古帝国心甘情愿,还需要震慑住周围其他国家,让他们哪怕在秦军走后,哪怕只有几千秦人在那也不敢打那座城的主意。
同时,三万多人的回归,这一路上的补给秦人不可能全是靠买的,他们的随行商队也不可能带这么多东西。
要么是先赊账,等商队日后来做生意时再补偿给他们。
要么就是直接免费……
如果是后者,那还算合理,毕竟秦人有这实力。
如果是前者,那这政治意义可比军事意义大多了,秦人直接将势力范围或者说经济影响力,延伸到了这支秦军所到的每一个地方。
秦军怎么做到的他不知道,但也绝对离不开这支能把西域犁两遍的虎狼之师。
楼兰王忽然灵机一动,看向大王子:“快,立刻传信给国内,把送来这里犒军的物资全部翻两……不,三倍!”
大王子眉头一皱:“我们没准备这么多,怕是需要动用国库和父王和您的……”
“用就用!”
楼兰王斩钉截铁的说道:“现在讨好秦国付出的这些,之后我们可以搭着他们的势从西边赚回更多!快去!”
……
咸阳宫。
正在查看今年农业收成报告的嬴政接到了西域发回来的信件。
不是一封,是十几封。
里面记录了第八野战军在中西亚两地的所有重要情报记录,还有主将蒯明的两封信。
嬴政先处理完手上的事,这才打开了信。
那些重要情报记录他没看,反正等野战军回来后更加详细的记录都会送到王宫来,到时候再看呗,不然现在看了又解决不了什么,反而不美。
他打开了蒯明的信。
看完了第一封以野战军军长写的公务汇报,他是笑着的。
看完了第二封以私人写的问候信,嬴政笑不出来了。
“李缘,过来。”
他拿出了对讲机,直接呼道。
不一会,李缘到了。
衣衫有点凌乱。
嬴政脸色更难看了:“你要不要看看这时候还是几点?”
“不是,我刚刚在游泳!”
李缘连忙说道:“你在想啥呢?”
嬴政:“……”
“不好意思,传统印象。”
李缘有些无语:“咋了?都用到对讲机了?”
“你先看看这个。”
嬴政把蒯明的两封信递给了他:“先看长的。”
李缘接过了信,看了起来。
看上去都很正常,无非就是在中亚和西亚那的经历,以及过程中他做某些决定的想法,还有他在塞琉古帝国和对方做的交易。
秦军帮塞琉古帝国打垮西边大敌,且只需要一仗就行,打垮他们的主力就可以了。
而作为交换,塞琉古帝国不仅提供了非洲那边的情报,还答应以后年年给他们抓一万以上的奴隶,其余多出来的数额再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谈判或者交换。
“这……”
看着上面写的消息,李缘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
历史的坑里还是那个受害者……
“我不认为他做错了。”嬴政说:“塞琉古帝国也是有私心的,秦军虽然只是帮他们打了一仗干掉了敌人主力,就换来了他们以后当苦力的待遇,但之后塞琉古可以借着秦国的势获得更多。”
“至于你哥……”
嬴政冷笑道:“历史上唐朝人干事的时候,还没欧洲的事呢,我只不过是加快了一些历史进程而已。”
李缘表示政哥说得对!
“这也没什么呀!你至于把我喊来吗?”
李缘放下这封信,看起了第二封。
前面还没什么,只是以朋友的口吻说着一些对异域情况的贬低和不屑,但后面就开始说世界很大了。
【……末将听说西边和南边各有一片大海,哪怕是被打败的那个国家南部的大陆都无边无际……综合各国情报,末将才知道国师曾经流传出的世界舆图极有可能是真实的,国师真乃仙人……】
【……想到那比中原更广阔的世界,末将激动难耐……此次远行,第八军虽然达到了前人未曾有过的地步,但依旧不是靠着华夏自有力量达成的,少不了中途各国的慷慨解囊……末将以为,华夏族不该困于世界一地,末将想为华夏族拓展荣光和影响……】
【……末将恳请您将第八军改制,改为水军,打造大船,出海探寻……末将愿亲自打下楚、齐两国为大秦建立海疆防线……世界那么大,末将想去看看……】
李缘放下信,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华夏族的航海先驱要来了?
可哪个航海队伍特么是由一支上万人且装备精良的部队改建的?
郑和当初下西洋,战斗人员比例已经很高了,这都变成了郑和‘吓’西洋。
这要是第八军改成海军了……
蒯明吓东西南洋?
“政哥,这蒯明,是你亲信?”
“以前未必。”
李缘想了一会才明白他的意思,以前关系没到这么近,但之后就未必了。
所以,这信里是哪点正好戳中了嬴政的心吗?
他拿起信再次仔细看了起来。
嬴政默默的看着他,没打扰他的思考。
“哦,懂了!”李缘恍然大悟:“他提出第八军改制,是不是正好能加快你消解军功爵的脚步?”
“不错,有点国师该有的脑子了。”嬴政夸奖道。
秦国现在有十几个野战军,虽然大多都不满编,只有出任务前才会临时扩充,但加起来也有小二十万人。
即便现在秦国富裕了很多,但养着这么大一支军队依旧是很大的开销——最主要的,是现在秦军几乎全是陆军,水军总共才几千人,这不应该是一支热兵器军队该有的情况。
既然秦军的精英培养模式已经开始成形了,那也该朝着其他兵种去发展了。
但以前,这种事他不太好开口。
因为大部分中下层军官和底层士兵的见识都是不如他和高级将领的,他们不会去管海洋有多大,他们只知道,国家要把一支野战军去变成海军。
这过程中有多少人淘汰,有多少人不适合,或者有多少人的生活和人生会发生改变,都是会让人们感到不安的。
大部分人都不想脱离固有的舒适圈,包括思维上。
现在,蒯明提出来了。
第八军跟着他也出去见识过世界有多大了,让第八军改制的阻力会小很多。
而且,齐国如今也被拿下了,造船技术人才也都有了,海岸线也有了,是该发展海军了。
听着嬴政说了一大堆,李缘只感觉到了一个道理。
“你可真是天命之子。”
如果当初没有因为想要震慑异域而派一支野战军出去晃荡,如果蒯明没有出去这么久到现在才回来,如果齐国那场台风没有来,如果齐国贵族没有把齐王建整得抑郁,如果齐王建没有投降。
上述这些可能但凡有一个出了问题,事情都不可能这么顺利、这么巧合。
而第八军是秦王十三年出去的,今年已经十五年了。
“你不会真有外挂吧?”李缘问了一句。
嬴政有些想骂人。
我跟你解释半天,你在这跟我搞玄学?
“喊你来是让你做好准备。”嬴政选择无视李缘的问题,接着说安排:“等蒯明回来后,他一定会来寻求你的支持,你身为国师,又是最先拿出地图的人,你必须支持他。”
李缘沉默了一下,身影忽然消失。
嬴政还没来得及疑惑,下一秒,李缘又出现了,手上还拿着一个东西。
“喏,国师令给你。”
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