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1166章 格物启明和星火燎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6章 格物启明和星火燎原

皇家格物院的筹建,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大庆的士林、工匠阶层乃至市井民间,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皇帝李君泽亲自题写“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匾额,并下旨由叶明暂领院事,负责具体的章程制定、人员招募与初期的研究方向规划。

这无疑向天下昭示了新皇对“实学”的空前重视。

一时间,前往京城西苑皇家格物院筹建处打听消息、毛遂自荐者络绎不绝。

这其中,有怀揣奇思妙想却屡屡碰壁的民间巧匠,有对传统经义感到困惑、渴望探索更广阔知识天地的年轻士子,也有少数原本就在钦天监、工部等衙门任职、对算学格物有所涉猎的低级官员。

叶明并未设置过高门槛,他深知人才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他亲自面试了第一批申请者,考核方式也别具一格。没有八股文章,更多的是实际问题求解、动手操作和思维发散能力的考察。

一位来自江南的老木匠,带着他精心制作的、利用杠杆和齿轮省力传动的模型前来,虽言语朴拙,但模型精巧,叶明当场录用其进入“机械坊”。

一位年轻的落第秀才,在考核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能力,对叶明提出的“如何测算一座山的高度”这样的问题,竟能提出数种颇具可行性的方法,叶明将其收入“算学舆图坊”。

还有一位原工部营缮司的主事,熟谙各类建筑材料的特性,对安阳的水泥、新式堤坝设计极感兴趣,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良想法,叶明让其负责“工程材料坊”的筹建。

当然,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自视甚高的传统文人,对格物院“不重经义”的考核方式嗤之以鼻,愤而离去。也有勋贵子弟试图走门路塞人进来混资历,被叶明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他顶住压力,坚持“唯才是举”,初步搭建起了一个涵盖机械、算学、化学、农学、医药、舆图测量等多个分支的草创班底。

与此同时,吏员加试算学格物与技术举荐的细则正式施行,也引发了连锁反应。

京畿某试点县,县衙贴出告示,招募熟悉文书、算学的吏员,明确注明需加试算学。一时间,不少原本只读圣贤书的童生、秀才傻了眼,而一些在账房、商铺做过事,精通珠算、丈量的年轻人则跃跃欲试。

江南某地,一位世代造船的工匠家族,因其改进了船体结构,使船只更稳更快,经当地知府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匠人联名举荐,其家族中最出色的年轻工匠,竟被破格授予了工部从九品的“匠作丞”衔头,虽品级极低,却意义非凡!消息传出,无数工匠家庭欢欣鼓舞,看到了凭借手艺光耀门楣的希望。

这些变化,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润物无声地改变着社会的风气。读书人不再只捧着四书五经,私下研习算学、了解格物常识渐渐成为一股新的风尚。

工匠们不再仅仅视手艺为谋生工具,开始更加注重总结、改进和创新。

而这一切的源头——安阳,则在叶明的遥控指挥和周廷玉、顾慎等人的具体操持下,继续发挥着“技术引擎”和“人才摇篮”的作用。

格物院各工坊不断优化着现有技术,小型蒸汽机开始尝试应用于矿山排水和纺织机械驱动;基于硝化甘油与硅藻土混合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的新式炸药“安阳猛炸药”进入最后的稳定性测试阶段;电报线路的铺设,在积累了经验后,开始向更远的北疆重镇和江南试点延伸。

这一日,叶明在皇家格物院临时的办公房内,接待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访客——来自江宁府的陈老学政。

“叶侯爷,别来无恙。”陈老学政拱手,态度比之当初在秦淮河畔茶楼时,已然客气和郑重了许多。

“陈老前辈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请坐。”叶明亲自为其看茶。

寒暄过后,陈老学政说明了来意:“老夫此次冒昧前来,一是代表江宁府诸多士绅百姓,再次感谢侯爷派人助我江宁度过洪灾。二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与恳切,“老夫迂腐半生,此前对新政多有不理解之处。经此水患,亲眼见得格物之力,保境安民,方知侯爷与陛下之深意。”

“老夫与几位江南同道商议,愿捐资在江宁设立一所‘格物学堂’,聘请安阳或皇家格物院的贤达前往讲学,传授算学、格物、水利、农桑等实用之学,不知侯爷意下如何?”

叶明闻言,心中大喜。这代表着新政在最顽固的堡垒之一——江南士绅阶层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本地士绅主动倡办格物学堂,其示范效应和影响力,远胜于朝廷强制推行。

“陈老前辈能有此心,实乃江南学子之福,国家之幸!”叶明郑重回礼,“安阳与皇家格物院定当全力支持!教材、师资、乃至部分实验器材,皆可由我们提供。晚辈还可奏请陛下,给予江宁格物学堂官学身份,其优秀学子,亦可享有技术举荐或进入皇家格物院深造的资格!”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陈老学政激动得胡须微颤,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更加务实和充满活力的未来。

送走陈老学政,叶明站在窗前,看着西苑中正在平整土地、搭建屋舍的皇家格物院工地,心中豪情涌动。安阳的星火,已然点燃了江宁,而江宁的这簇新火苗,必将引燃更多的地方。

从被迫防御流言蜚语,到主动出击以事实破局,再到如今有人主动前来寻求合作,推广的道路虽然依旧布满荆棘,但局面正在一点点打开。

他知道,当格物之学不再仅仅是安阳的特产,当它在全国各地扎根发芽,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它而受益时,那股汇聚起来的力量,将足以推动这个古老的帝国,挣脱某些束缚,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新方向。

星火已现,燎原之势,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