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寻医问瑶 > 第428章 郡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傅韶景最后的底牌,连朝中都不知道这支力量的存在。

温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取出了虎符。三日后,一支神秘的骑兵出现在边境。他们行踪诡秘,专挑戎狄的小股部队下手,每次都全歼敌人,不留活口。更神奇的是,他们似乎总能预知戎狄的行动路线。

戎狄接连受挫,不得不暂时退兵。边境暂时安稳下来,但温瑶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重。

这支骑兵的出动,意味着北境的底牌已经亮出。

若是被朝中知道傅韶景私养精兵,怕是会惹来大祸。

就在她忧心忡忡时,京城来了消息。不是傅韶景的信,而是太后身边的太监,传太后口谕召她入宫。

这一次,连理由都没有给。温瑶心知不妙,但太后懿旨不可违抗。她将王府事务托付给石磊和几位老管事,又特意去看了睡梦中的孩子们。承烨睡得正香,小手攥着傅韶景给他做的小木剑。明玥则抱着温瑶给她缝的布娃娃,小脸红扑扑的。她在孩子们床前坐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入宫那日,天色阴沉。太后面色不豫,待温瑶行完礼,冷冷道:\"哀家听闻,北境近来不太平?\"温瑶谨慎应答:\"托太后洪福,边境尚安。是吗?\"太后挑眉,\"那为何有人上报,说镇北王私养精兵,图谋不轨?\"温瑶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太后明鉴,王爷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忠心?\"太后冷笑,\"那支神出鬼没的骑兵作何解释?\"果然是为了这件事。

温瑶垂眸:\"臣妇不知太后所指何意。北境军务皆在兵部册录在案,若有不明军队,定是有人冒充北境军士,意图嫁祸。\"太后盯着她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哀家的意思。镇北王功高震主,朝中弹劾他的奏折已经堆满了御案。\"温瑶抬头:\"王爷一片赤诚,天地可鉴。赤诚?\"太后起身走到她面前,\"当年瑞王也说自己赤诚。\"温瑶心头一紧。

太后话锋一转:\"不过,哀家可以给你们指条明路。\"她示意宫女捧上一个锦盒,\"这是兵符,可调动京畿三万兵马。只要镇北王愿意交出兵权,入京担任太尉,哀家保你们全家平安。\"温瑶看着那兵符,心中冷笑。

交出兵权,就等于把北境拱手让人。到时不只是他们一家,整个北境的百姓都会陷入战火。\"太后美意,臣妇心领。\"她缓缓道,\"但北境安危关系天下苍生,王爷重任在肩,恐怕不能从命。\"太后脸色骤变:\"你可知拒绝哀家的后果?\"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通报:\"皇上驾到!\"皇上大步走进来,看也没看太后一眼,直接对温瑶道:\"镇北王妃受惊了。太后近日凤体欠安,有些糊涂了。\"太后气得脸色发白,却不敢作声。

皇上继续道:\"北境之事,朕心中有数。你且回去,告诉韶景,朕信他。\"离开皇宫时,温瑶后背已被冷汗湿透。皇上的及时出现绝非偶然,看来傅韶景在宫中也有安排。

但她心中的不安并未减轻。皇上虽然信任傅韶景,但朝中势力盘根错节,难保不会有人暗中作梗。

回府的路上,她特意绕道去了一趟温家老宅。这里自从温夫人去世后就一直空着,但她记得母亲生前在这里留了些东西。

在密室中,她找到了一本温夫人的手札。上面记录着朝中各大势力的关系网,以及温家多年来收集的一些把柄。这些都是温夫人为防不测留下的后手。温瑶仔细翻看,忽然注意到一页上写着\"林相与戎狄往来密账\"的字样。

林相是太后的亲弟弟,在朝中势力庞大。若是能拿到这个证据......她立即修书一封,动用了温家最后的人脉。

十日后,一个黑衣人夜访王府,送来一本账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林相通过江南商人与戎狄的交易,包括粮食、铁器,甚至军事情报。证据确凿,足以让林家万劫不复。但温瑶犹豫了。一旦公开这些,朝中必将大乱。北境正在用兵之时,朝局动荡只会让戎狄有机可乘。她思虑再三,最终只将账册抄录了一份,原件仍送回藏匿处。有些武器,亮出来比用出去更有威慑力。

傅韶景回府那日,北境下了第一场雪。他带着一身寒气进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孩子。

承烨已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扑进父亲怀里。明玥则咿咿呀呀地叫着\"父王\"。温瑶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眶微热。

晚膳后,夫妻二人在书房密谈。温瑶将太后的威胁和林相的罪证都告诉了傅韶景。

他听完沉默良久,最后道:\"你做得对。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飘雪:\"戎狄新任了大汗,此人心机深沉,不可小觑。朝中若在此时生乱,北境危矣。\"温瑶走到他身边:\"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傅韶景转身看她:\"皇上给了我密旨,让我全权处理北境军务。至于朝中那些跳梁小丑......\"他冷笑一声,\"自有皇上处置。\"果然,不久后京城传来消息:林相突然告老还乡,其党羽也被清洗。

朝中格局为之一变。但傅韶景和温瑶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王府来了位不速之客。是个穿着戎狄服饰的老者,自称是戎狄大汗的使者。\"我们大汗想与王爷做笔交易。\"使者开门见山,\"只要王爷答应不出兵干涉,戎狄愿奉上黄金万两,并将公主嫁给王爷为妃。\"傅韶景还没说话,温瑶先笑了:\"大汉倒是大方。不过我们北境不缺黄金,至于公主......\"她看向傅韶景,\"王爷以为如何?\"傅韶景握住她的手:\"回去告诉你们大汗,北境一寸土地都不会让。若要战,本王奉陪到底。\"

使者悻悻而去。温瑶待他走远,才轻声道:\"他们这是在试探。也是在离间。\"傅韶景补充,\"若我答应,他们就有了要挟我的把柄。

若我拒绝,他们就可以在朝中散布谣言,说我拒绝和谈,穷兵黩武。\"夫妻二人相视一笑,都明白对方心中所想。既然戎狄想玩这把戏,他们就奉陪到底。

新年过后,边境局势越发紧张。戎狄频频挑衅,傅韶景不得不经常前往边境巡视。每次他离家,温瑶都会站在城楼上目送他远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原中。

这日,傅韶景刚走不久,王府就来了位意想不到的客人——端王的女儿,永宁郡主。

她是端王唯一的子嗣,今年刚满十六,因端王战死,被皇上接进宫中和公主们一起教养。永宁说是奉皇后之命来看望温瑶,但温瑶从她闪烁的眼神中看出另有隐情。

果然,待左右退下后,永宁突然跪倒在地:\"求王妃救我!\"温瑶连忙扶起她:\"郡主这是何意?\"永宁泣不成声:\"皇后...皇后要把我嫁给戎狄大汗!\"温瑶心中一惊。和亲?这可不是皇后的作风。\"你听谁说的?我亲耳听见皇后和太子商议。\"永宁擦着眼泪,\"他们说,用我和亲可以暂时稳住戎狄,等朝廷准备好再......\"温瑶明白了。

这是要把永宁往火坑里推。戎狄大汗年过五旬,性情残暴,前几任妻子都死得不明不白。\"王妃,我知道您和王爷都是好人。\"永宁哀求道,\"求您帮帮我,我宁愿死也不嫁!\"温瑶沉吟片刻:\"你先在府中住下,此事我自有主张。\"她立即修书给傅韶景,同时动用了在宫中的眼线。三天后,消息传来:确有其事。但主张和亲的不是皇后,而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