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瑶意识到,对方已经察觉她在调查,开始杀人灭口了。她必须更加小心。
傅韶景带着龙涎草匆匆返程。为了赶时间,他们选择了一条近路,却不知已经落入陷阱。
行至一线天峡谷时,两侧突然滚下巨石!
\"有埋伏!\"萧寒大喝,\"保护王爷!\"
箭如雨下,暗卫们奋力抵抗。傅韶景发现这些箭矢制作精良,根本不是普通土匪所能有。
\"是戎狄精锐!\"他判断道,\"我们中计了!\"
果然,峡谷尽头出现一队戎狄骑兵,为首者大笑:\"傅韶景,等你多时了!交出龙涎草,饶你不死!\"
傅韶景冷笑:\"就凭你们?\"
激战再次爆发。傅韶景虽勇,但连日奔波加上之前受伤,渐渐力不从心。眼看就要被擒,突然一支冷箭射中戎狄首领!
\"王爷快走!\"原来是萧寒拼死相救。
傅韶景趁机突围,但萧寒却陷入重围。最后一眼,傅韶景看到萧寒对他喊:\"一定要救世子!\"
温瑶终于查到确凿证据:端王妃的真实身份是南疆巫女,奉命潜入中原报复傅家。而指使她的人,竟然是...李贵妃!
原来李贵妃的母亲是南疆公主,当年因政治联姻嫁入中原。李贵妃从小耳濡目染,懂得不少南疆巫术。
温瑶正准备将这些证据呈报朝廷,端王妃却先发制人。
这日,端王妃突然来访,还带着一盒点心:\"妹妹近日辛苦,我特意做了些南疆点心给你尝尝。\"
温瑶心中警惕,推辞道:\"姐姐客气了,我近日胃口不好。\"
端王妃笑容诡异:\"妹妹还是尝尝吧,毕竟...这是你最后一餐了。\"
话音刚落,温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她震惊地发现,连锦书和其他下人都瘫软在地!
\"你在熏香里下了毒?\"温瑶强撑着问。
端王妃大笑:\"不错!这种毒无色无味,中毒者会慢慢失去力气,最后在睡梦中死去。到时候,所有人都会以为你是操劳过度而亡。\"
她走到摇篮边,看着熟睡的世子郡主:\"至于这两个小孽种,我会送他们去地下陪你。\"
温瑶心急如焚,却无力反抗。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窗外突然射进一支弩箭,正中端王妃肩膀!
\"什么人?\"端王妃大惊。
只见本该在江南的傅韶景破窗而入,虽然满身伤痕,但眼神锐利如鹰:\"你的死期到了!\"
原来傅韶景在归途中就察觉不对劲,故意制造遇伏的假象,实则暗中潜回王府。他早就怀疑端王妃,特意让温瑶配合演了这出戏。
端王妃见事情败露,想要服毒自尽,被傅韶景制止。经过审问,她供出了全部阴谋:
李贵妃确实是幕后主使。她不甘心只做贵妃,想要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而傅韶景作为镇北王,手握重兵,是最大的障碍。所以她才与瑞王余党、南疆势力勾结,想要除掉傅韶景全家。
\"世子中的毒也是你下的?\"温瑶问。
端王妃冷笑:\"不错。可惜没能要了他的命。\"
傅韶景大怒,正要处置端王妃,温瑶却拦住他:\"留她活口,作为指证李贵妃的人证。\"
然而第二天,端王妃就在狱中\"自尽\"了。显然,李贵妃在王府还有眼线。
傅韶景带回来的龙涎草及时救了世子的命。经过这场风波,王府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清除了所有可疑人员。
一个月后,皇上病愈重掌朝政。傅韶景将李贵妃的罪证呈上,皇上震怒,将李贵妃打入冷宫,其党羽也受到严惩。
傅韶景凯旋的消息传回北境时,温瑶正在教承烨认字。
孩子的小手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父王\"二字。锦书急匆匆进来禀报时,温瑶的手微微一颤,墨点滴在纸上,晕开一团黑迹。她放下笔,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王爷。\"镇北王府顿时忙碌起来。下人们洒扫庭院,张灯结彩,厨房飘出准备宴席的香气。
温瑶却独自在书房待了片刻,对镜整理鬓发时,她注意到自己眼角已有了细纹。
这一年多来,她既要打理王府事务,又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应对朝中明枪暗箭,确实憔悴了不少。傅韶景是在黄昏时分到家的。
风尘仆仆的他翻身下马,第一眼就看见抱着孩子站在门前的温瑶。他大步上前,伸手想抱孩子,又意识到自己满身尘土,手在半空中顿了顿。温瑶却主动将承烨递到他怀里:\"让父王抱抱。\"承烨有些认生,瘪着嘴要哭,傅韶景笨拙地轻拍孩子的背,眼神柔软。
这时,奶娘抱着明玥过来,小姑娘看到父亲,竟咯咯笑起来,伸出小手要摸他的脸。
这一刻,傅韶景眼角微微湿润。晚宴过后,孩子们睡下了,夫妻二人才有时间单独相处。傅韶景取出一个锦盒:\"给你的。\"里面是一支白玉簪,雕着木兰花,正是温瑶最爱的花样。\"经过江南时看到的,觉得配你。\"温瑶接过簪子,指尖抚过温润的玉石,忽然注意到傅韶景左臂动作有些僵硬。
\"你受伤了?\"她放下簪子就要查看。傅韶景握住她的手:\"小伤,不碍事。\"但温瑶执意要看,解开衣襟后倒吸一口冷气。他肩上缠着的绷带还渗着血,伤口显然不浅。\"怎么伤的?在戎狄圣山遇到点麻烦。\"他轻描淡写,但温瑶从他略显苍白的脸色看出,这伤绝不简单。
她立即唤人取来药箱,亲自为他换药。伤口很深,几乎见骨,她上药的手微微发抖。\"要是再偏一寸......\"她不敢说下去。傅韶景用没受伤的右手轻抚她的背:\"我这不是好好的?\"温瑶替他重新包扎好,忽然靠在他肩上:\"以后别再这样冒险了。\"她的声音很轻,\"我和孩子不能没有你。\"傅韶景搂住她,许久才道:\"好。\"
次日清晨,傅韶景召见北境将领议事。温瑶本不该参与军政,但傅韶景特意让她一同前来。当着她面,他宣布:\"即日起,王府一应事务,包括部分军需调配,均由王妃决断。若本王不在,王妃之令如本王亲临。\"众将面面相觑,但无人敢质疑。
这一年多来,温瑶的能力有目共睹。待众人退下后,傅韶景才对温瑶解释:\"朝中局势未稳,我可能要经常进京。北境不能无人主事。\"温瑶明白他的用意,轻轻点头。
三日后,京城果然来了旨意,召傅韶景入京述职。这一次,他带走了大半亲卫,只留下石磊保护王府。他走后的第七日,温瑶正在查看账本,锦书匆匆进来:\"王妃,赵将军求见。\"赵擎是傅韶景一手提拔的将领,负责云州城防。此刻他面色凝重,行礼后低声道:\"王妃,边境有异动。\"
温瑶示意他继续说。\"探马来报,戎狄各部正在秘密集结。而且......\"赵擎顿了顿,\"这次不同以往,他们似乎换了新的战术。\"
温瑶放下账本:\"详细说说。\"原来戎狄改变了以往抢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开始有组织地骚扰边境村庄,却不与守军正面交锋。更奇怪的是,他们专挑粮仓和医馆下手。\"他们在试探我们的防御弱点。\"温瑶立即明白过来,\"传令各关隘,加强粮草和药材守卫。
另外,让各村百姓暂时迁入城中。\"赵擎领命而去。温瑶独自在书房沉思。
戎狄突然改变战术,定有高人指点。她想起被剿灭的瑞王余党,心中隐隐不安。
果然,几天后,边境传来消息:戎狄袭击了一个小村庄,抢走了所有过冬的粮食和药材。
幸好村民已提前撤离,没有人员伤亡。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北境冬季漫长,若不能保住粮草,不用戎狄进攻,百姓自己就撑不过这个冬天。
温瑶苦思对策,忽然想起傅韶景临走前说过的话:\"必要时可动用'那个'。\"他说的\"那个\",是指王府暗藏的一支精锐骑兵,平时化整为零,潜伏在各处,只有见到特制虎符才会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