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现在看到的那件被摆在货柜上白碗,直径有17cm,高度在6cm左右。
这尺寸,在碗中属于器型比较大的了。
该碗通体施白釉,无雕无饰,给人一种素雅自然之感。
在碗的口沿处,还被施加的一圈酱釉作为‘装饰’。
白瓷,而且口沿处还施酱釉,形成装饰性边缘,这让曹子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一种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
定窑以精细白瓷着称,胎质细腻,釉面光滑,白中微微见黄,颇有象牙质感。
因其质量精良、风格淡雅,曾被宋朝皇室选为宫廷用瓷。
而定窑口沿处的酱釉,跟它独创的覆烧法有关。
所谓覆烧法,就是将碗,盘等器物倒扣过来进行烧制。
它会使用一种由垫圈组合而成的特殊匣钵,将器物的口部朝下、底部朝上倒扣在支圈上,然后层层叠放。
这种垫圈组合匣钵的高度仅为普通仰烧匣钵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如此一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那就是节省了窑炉空间和燃料消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同时,还能显着提高单窑的产量。
毕竟匣钵高度降低了,在同样的窑炉空间内就可以叠放更多层器物。
而且器物倒扣烧制,受热能更均匀,大大减少了变形的可能性?。
当然,除了优势,这种覆烧法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会导致器物口沿无法施釉,露出胎骨。
于是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即掩盖露胎的粗糙感并提升美观度,古代的窑工们就想到在口沿处施酱釉或用金属片(如金、银、铜)包镶口沿,既作遮掩又成装饰?。
“伙计....”曹子建轻喊了一声。
顿时,那伙计跑到了曹子建的跟前,询问道:“公子,瞧上本店哪件宝贝了?”
曹子建这就伸出手,指着货柜上的那件白碗道:“将那碗拿给我看看。”
“得嘞。”伙计应了一声,这就将碗给取了过来。
只是随着白碗一上手,曹子建心头一沉。
该碗釉色确实莹润,造型也颇为典雅。
奈何,釉色并不是白中泛黄,而是白中泛青,胎体也不是呈现白色或米黄色,而是呈灰白色。
釉面也没有泪痕啥的。
而且,碗的内壁同外壁一样,并没有曹子建想看到的精美刻花或暗纹。
要知道,自赵匡胤借“陈桥之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后。
宋朝就开始大力推行息民政策。
这使得当时的经济迅速恢复,自然而然像陶瓷这种手工业也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定窑在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就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不仅完全掌握了生产高档白瓷的机会,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创新。
到了宋代中期,定窑开始注重对器物的装饰。
像汝、官、哥、钧四窑都以釉色见长,唯有定窑兼以精美刻花取胜。
“哎,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件宋代定窑呢,敢情并不是呀。”曹子建心中大失所望。
不过他没有急着将这碗让伙计放回去,而是准备通过问价,先了解一下该商铺要价的路数,方便后续自己发现其他中意的藏品,也好为讨价还价做准备。
“这碗,什么价格?”曹子建开口道。
“公子,这碗五千大洋。”伙计答道。
“多....多少?”曹子建讶然道。
这价格,显然是把这白碗当成宋代定窑在卖了。
“五千。”伙计重复了一遍价格,解释道:“公子,只要您对咱华国瓷器有所了解的话,就清楚,这价格真的不高。”
“如果是定窑,那这价格确实不高,可你特么这是德化窑白瓷碗呀。”曹子建心中忍不住腹诽了起来:“而且还尼玛是清中期的,那这价格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要知道,德化窑,以生产日用器皿为主,属于是地地道道的民窑。
除了个别极少数工艺精湛者具有研究价值?外,基本都不贵。
而曹子建手上的这件清中期德化窑白瓷碗,在德化窑中属于中上的存在,但是跟真正的官窑相比较的话,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别说五千大洋,哪怕五十大洋,曹子建都要好好斟酌一下。
当然,如果是五块大洋,曹子建还是会勉强拿下的。
虽然已经知道了这白碗的路数,但曹子建并没有出言戳破,而是摇头道:“太贵了,我没那么多钱,还是看看其他的吧。”
说着,曹子建将白碗给推到了伙计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放回去了。
只是伙计并没有打算因此作罢,而是朝着曹子建继续道:“公子,那您说个价,我这边可以去后房跟掌柜的商量一下。”
“算了,我怕我说得价格太低,你会把我给轰走。”曹子建摆了摆手。
“公子,这您大可放心。”伙计拍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证道:“自打进入这一行,掌柜的就一直教导我,这古玩买卖,兴我们要价,自然也兴客人还价。”
“不管客人将价格还得多离谱,我们都不会生气,更不可能做出将您轰出店门这种过分的事了。”
“你掌柜教导的还挺到位的。”曹子建淡笑道。
“那可不嘛...”被曹子建这么一夸赞,店伙计也是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只是,这笑容,在曹子建报出价格后,便是彻底僵住了。
“五个大洋,这白瓷碗我要了。”曹子建缓缓开口道。
店伙计在短暂的愣神后,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
他没有跟曹子建继续废话,而是直接用行动告诉曹子建,这价格不仅卖不了,甚至连去请示掌柜的意思都没有。
只见店伙计拿过白瓷碗,头也不回的朝着货柜走去。
在对方转身的刹那,曹子建看到对方的嘴唇在不断蠕动,显然是在心中暗戳戳的骂自己不识货。
曹子建也没放在心上,继续看起了店内的其他藏品。
不多时,曹子建指着柜台上一件通长30厘米左右,器呈长方,倭角,撇口,浅腹,随形矮足,材质为瓷的笔船开口道:“伙计,把那件拿给我看看。”
有了之前曹子建还价五个大洋的先例,店伙计对曹子建的态度比之刚刚进来时,明显差了不少。
因为在他看来,面前这个跟自己年纪差不了多少的青年压根就不懂瓷器。
不然也不会报出五块大洋这么离谱的价格出来。
但差归差,伙计还是将那笔船给拿到了曹子建的跟前。
所谓笔船,是古代文房用具的一种。
它的作用跟笔筒一样,都是用来搁置毛笔的。
立式筒状的笔筒,适合集中存放多支笔,而笔船则呈扁平船形,更便于平放和取用,尤其适合绘画时对多种笔触的快速切换。
该笔船里分大小二格,以山形板饰相隔。
中心以青花绘正面逐珠五爪云龙。
器壁内外绘龙凤纹,辅以卷云。
器底直书双框六字楷款:大明万历年制。
“子母口设计,胎质细腻,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灰,色调沉静?,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胎釉交界处有自然氧化的火石红。”
“款式瘦劲,青花鲜艳,确实是明万历时期的青花龙凤纹笔船。”曹子建心中这么判断着,这就朝着伙计问道:“这怎么卖?”
“一千大洋。”店伙计开口道。
这价格对于这件笔船而言,无疑有些高了。
根据曹子建对现实世界万历时期青花笔船的价格了解,自己手上这件,破百万都有些悬。
这就跟对方开始了讨价还价:“三百大洋。”
“一千大洋,少了不卖。”伙计摇头道。
“三百五十大洋。”曹子建适当的加了五十大洋。
“卖不了。”伙计再次摇头。
对于这件笔船,曹子建最多也就能给到四百大洋的价格。
见对方没有丝毫要松口的意思,曹子建也就没了要继续加价的意思。
这就让对方给放回去。
之后,曹子建又问了几件还算让自己满意的商品。
但无一例外,那价格,都死贵死贵的。
“还是上别家看看吧。”
就在曹子建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身材有些消瘦,穿着一件大棉袄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店内。
可能是因为寒冷吧,中年男子的身子有些微微弓着。
“老吴头,你怎么又来了?”伙计看着来人,开口道。
“贺掌柜呢?”那被称作老吴头的中年男子问道。
“掌柜的在后房。”伙计答道。
“喊他过来,我手头有东西要出手给他。”老吴头催促道。
“昨天拿过来的那件?”伙计问道。
“没错。”老吴头说着,还拍了拍自己的肚子。
确切的说,是那件被他绑在腰间,放置在棉袄内的物件。
“老吴头,昨天掌柜的不是跟你说了嘛,你那盘子,他不收。”伙计摇头道。
“你懂个屁。”老吴头没好气道:“贺掌柜只是说五十大洋的价格不收。”
“听您这话,是准备让价了?”伙计笑问道。
老吴头显然没耐心跟对方废话了,直接道:“你哪来那么多话,把你掌柜喊过来就是。”
“得。”伙计应了一声,这就转过头,扯开喉咙朝着后房喊道:“掌柜....”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
即便曹子建也不例外。
听着两人交流声的他,已经发动了心如明镜。
这让曹子建看到,在老吴头的棉袄下是一件大瓷盘。
这盘子光曹子建目测,直径就有45cm以上了。
由于正面是朝内,所以曹子建只能看到盘子的背面,也就是瓷盘的底。
该盘子底部圈足露胎,足内无釉,无落款,但却布满了火石红。
火石红是胎土中的铁元素在高温烧制时聚集,并在冷却过程中二次氧化形成的三氧化二铁。
尤其是元,明时期的瓷器,因为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较高,火石红现象极为常见。
而到了清代乾隆后,随着工艺进步,火石红开始逐渐减少?。
“这物件,一眼老,而且还如此的大...”曹子建暗道一句,决定留下来看看。
此时,一个年约四十五六,下巴留着修剪整齐短须,穿着一件藏青缎面长衫的贺掌柜从后房走了出来。
“贺掌柜..”老吴头朝着贺掌柜打了个招呼。
“吴老弟。”贺展柜礼貌性的笑着回应道。
“贺掌柜,我昨天拿过来的那盘子,您看...”老吴头跟对伙计截然不同的态度,朝着贺掌柜开口道。
贺掌柜可能是觉得店内还有其他客人在,也就是曹子建,这就将自己声音压低,朝着老吴头开口道:“十五个大洋,您要乐意卖,就留下,不乐意,那我也没办法。”
“贺掌柜,三十个大洋不成吗?”老吴头弱弱的问道。
“吴老弟,不是我不想给你那么多钱,而是你那盘子只是一件民窑,也就年代看着远了一点,要不然别说十五个大洋了,我收都不会收。”贺掌柜摇头道。
“二十,二十成吗?”老吴头给自己争取道。
“您还是上别地问问吧。”贺掌柜再次摇头。
见贺掌柜不肯加价,老吴头陷入了沉默。
贺掌柜也不急,默默的等着。
他清楚,老吴头肯定拿着盘子从别处问过了,而且其他人给出的价格都没自己高。
不然也不会今儿再次过来了。
好半晌后。
老吴头一咬牙,好似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道:“行吧,十五个大洋就十五个大洋。”
“把盘子拿出来我检查一下,没问题的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贺掌柜微微点头。
当即,老吴头将绑在自己腰间的盘子给解了下来。
此刻,曹子建总算看到了那盘子的正面。
只一眼,曹子建眼中便是布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该盘广口折沿,浅弧壁,圈足,体态浑厚大气。
口沿饰花叶锦地,内壁绘缠枝莲花,盘心圆形开光绘鱼藻,游鱼肥美生动。
构图完整。
外壁装饰缠枝宝相花。
“居然是元青花,如此尺寸,属于罕见的重器!!!!”
之所以曹子建敢如此断定,得益于他此前获得过元青花烧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