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大洋收到如此一件元青花大盘,贺掌柜今儿这是要捡天漏呀。”曹子建暗道。
但他清楚,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等贺掌柜和老吴头交易完毕,自己在花钱从贺掌柜手上购买。
至于这会跟老吴头报价这事,曹子建没有想过。
除了会坏了行内的规矩,遭人嫌以外。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是贸然出价,肯定会让老吴头和贺掌柜下意识的认为这大盘肯定是件宝贝。
虽然可能是什么宝贝他们也不清楚,但到时候,绝对会是另外一个价格。
届时,自己将会十分被动。
所以,他只能耐心的先等着。
当然,等归等,肯定不能一直盯着贺掌柜那边干等。
不然明眼人就能察觉到自己对这盘子有想法了。
当即,曹子建随手指了指柜台上的一件商品,道:“伙计,把那件双耳炉拿给我瞧瞧。”
伙计这会正站在贺掌柜的边上,探着脑袋,跟贺掌柜一同查看起那件元青花大盘呢,并没有听到曹子建喊自己。
曹子建无奈,正准备重新喊一声。
只是,还没等他出声,贺掌柜呵斥的声音率先响起。
“小万,没听到客人要看货吗?还杵在这,信不信我扣你工钱?”
“啊?”伙计这才回过神来,回眸朝着曹子建望去。
见对方这会正用手指着货柜上的一件商品,心中气不打一处来。
“看看看,就知道看。”
“在铺子里看了没有十件也有八件了,只是一个劲的询问价格,就是不买,我看你个头。”
“这就算了,还害我被掌柜的给骂了一顿。”
伙计心中埋怨归埋怨,但碍于掌柜的在场,身体还是很诚实,赶忙去将曹子建所指的双耳炉给取了下来。
甚至,没等曹子建询问价格,便是直接跟曹子建报起了这件双耳炉的价格。
“这炉子要一千五百大洋。”
听到对方的报价,曹子建暗道:“价开得可真高。”
虽然说,此双耳炉的皮色跟宣德炉有异曲同工之色,底部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识。
但曹子建肯定,这绝对是后世仿的。
因为一上手,曹子建就发现这双耳炉的材质不对。
真正宣德年间铸造的宣德炉,用得是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与金、银、锡、铅等金属按比例混合的合金工艺?,而此件双耳炉乃精铜铸造而成。
当然,虽是仿品,但这双耳炉仿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光是一望有古朴雅致之感,整体的包浆也是醇厚光润。
所以价值还是有的。
只是到不了一千五百大洋那么高,甚至三百大洋都够呛。
不过曹子建也没有吭声,而是似模似样的审视起这件双耳炉。
实则,大部分心思都在贺掌柜和老吴头那边。
此刻,经过一番打量的贺掌柜已经清楚,这就是昨日老吴头拿过来的那件。
不过他没有急着付钱,而是朝着老吴头开口道:“吴老弟,随我去后房取钱。”
当即,贺掌柜抱着元青花大盘走在前头,老吴头则是跟在后头。
曹子建见状,这就同时发动了心如明镜和绝对听感。
........
后房。
此刻,那盘子已经被贺掌柜给放到了桌上。
他朝着老吴头做起了最后的确认:“吴老弟,十五块大洋对吧?”
“我想要多点,您也不给呀。”老吴头叹息道。
“吴老弟,不是我故意压你价,而是你这件大盘,它就值这么多。”贺掌柜说着,指着元青花大盘的釉面,继续道:“你自己瞧瞧这花卉纹边缘,都能看到明显的黑褐色斑点。”
“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斑点吗?”
“我哪懂这些。”老吴头摇了摇头。
“这是因为烧制这件大盘的时候,窑炉环境不洁,使得窑内燃料产生的粉尘吸附在了釉面。”贺掌柜耐心解释道:“这官家的窑厂根本不可能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唯有那些简陋的民间窑厂才会。”
在店铺内听着贺掌柜解释的曹子建明白。
贺掌柜说的那种情况,被称为荞麦地,而元青花上的黑褐色斑点,根本就不是窑炉环境不洁造成的,而是因为当时的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导致。
一个属于是缺陷,一个则是烧制过程中因青料成分和工艺形成的自然现象。
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知道了,贺掌柜。”老吴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贺掌柜见老吴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明白对方没什么耐心听自己解释,也是不再废话,从身上掏出十五个大洋,递到了老吴头的跟前。
“十五个大洋,你数数。”
老吴头接过,开始一枚枚检查了起来。
确定保真后,开始跟贺掌柜告辞。
“吴老弟慢走。”贺掌柜挥了挥手,目送着老吴头出了后房。
而他则是盯着放在桌子上的元青花大盘,眼中尽是惋惜之色。
“这盘子,不管是尺寸,还是那层次分明,豪放且不失典雅的绘画风格,都算上可。”
“可惜,只是一件民窑。”
民窑,价格自然跟官窑不能相提并论了。
其实,这会,别说是贺掌柜这么认为,哪怕是身为清代景德镇人,致力于陶瓷研究,《景德镇陶录》的原着作者蓝浦也会这么认为。
倒不是他们对瓷器不够了解,而是被历史认知所局限了。
因为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几乎都没有看到关于元青花的文献记载。
而且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元朝统治者缺乏创造精美陶瓷的文化能力,导致明以后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元青花这种瓷器的存在。
这就使得,在20世界五十年代以前,元青花这类瓷器被认为是“粗劣民窑”或“赝品”。
比如,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元青花象耳瓶。
在20世纪初,有一名华裔古玩商原本想着将它卖给琉璃厂的古玩行家,但当时古玩行的人认为“元代无青花”,因此将其视为赝品而拒收?。
最后,这瓶子被卖到了国外,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馆。
加之,元青花使用的还是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且带有铁锈斑,与明清时期常见的淡雅青花风格差异显着。
使得专家因缺乏对比样本,将其视为‘粗制滥造’。
其胎体较厚、画风豪放,与明清官窑的精细工笔又形成反差,被误认为是“民窑的随意之作”。
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不断有出土,窖藏等发现元青花的实物,学术界才开始逐渐相信,元代其实是有青花瓷的。
而这会,大家遵循的还是元代无青花的理念。
这也是为什么,贺掌柜会将其归为‘民窑’了。
........
店铺内。
“我说公子,你这双耳炉都看了不下一盏茶的功夫了,也没说到底要不要。”伙计见曹子建一直拿着双耳炉翻来覆去的看,忍不住开口道。
“一千五百大洋,你以为一块五呢?我不得看得仔细点?”曹子建反驳道。
“你的意思是,你相中了?”伙计双眸微亮。
“相中是相中了,就是这价格....”曹子建开口道。
“公子,你要真诚心要,我自作主张,给你让个价,一千四百大洋。”伙计开口道。
“一百四不行吗?”曹子建接口道。
“你想什么呢?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宣德炉,一百四上哪买去?”伙计没好气道。
“宣德炉?那是啥?”曹子建为了能在店内继续逗留,也是跟对方没话找话了起来。
伙计见自己这些年跟着张国学到的知识终于可以在他人面前好好显摆一下了,这就跟曹子建滔滔不绝的讲解了起来。
“宣德炉,那可是由由明宣宗朱瞻基下令铸造的铜香炉,被誉为“文房首器”?。”
“主要用于焚香,与插花、挂画、点茶并称生活四艺.....”
就在伙计介绍的正起劲的时候,贺掌柜抱着元青花大盘从后房走了出来。
伙计见状,也顾不上跟曹子建继续介绍了,赶忙朝着贺掌柜走去。
“掌柜的。”
“你看看哪个货柜空着的,将这瓷盘给摆上。”贺掌柜这就将手中的大盘递给了店伙计。
伙计赶忙接过,这就压低声音问道:“掌柜的,如果有客人看中这大盘,咱们开什么价呢?”
“先开个三百大洋,留出足够双方还价的空间。”贺掌柜同样用着只有伙计才能听到的声音,回应道:“总之,最后的成交价不能低于四十大洋。”
“至于话术,我等会会去写张纸条给你,你给我背下来便是。”
“好的,掌柜的。”伙计忙道。
“对了,那客人什么情况?”贺掌柜望着曹子建,问道:“刚刚我跟老吴头聊着的时候,他就在看那件双耳炉了。”
“应该是看中了,就是嫌咱们的要价太高,正在谈呢。”伙计答道。
“他还价多少?”贺掌柜问道。
他准备跟伙计好好了解一下,然后由自己亲自出马,完成这笔交易。
“一百四十大洋。”伙计答道。
见曹子建的还价如此之狠,贺掌柜顿时没了要出马的打算。
因为这双耳炉他的最低价是三百大洋。
这才一半都不到呢,怎么可能卖?
“你去跟他说,三百大洋,要就拿走,不要就别谈了。”贺掌柜开口道。
“好。”伙计答道。
“去吧,我去给你将这盘子的话术给写好。”贺掌柜朝着伙计挥了挥手,这就重新回到了后房。
两人的小声密语,都被发动绝对听感的曹子建给听在了耳中。
此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等下怎么让伙计将这盘子顺理成章的出让给他。
而伙计呢,正抱着元青花大盘,打量着店内的货柜。
奈何,由于这盘尺寸实在太大,货柜上实在摆不下,他只能先将大盘给放到柜子上,准备等处理完曹子建这边的交易,在好好给它找个位置。
随着盘子放好,伙计重新来到了曹子建的跟前,道:“公子,我们掌柜的说了,他看你如此喜欢这件双耳炉,决定亏本交朋友。”
“不要一千四百大洋,只要个零头,四百大洋你就可以带走这件精美的双耳炉。”
“可我没带这么多钱。”曹子建摇头道。
“你带了多少?”伙计耐着性子问道。
“一百四。”曹子建答道。
“得,这双耳炉算是跟你彻底无缘。”伙计说着,便是摊开手,示意曹子建将双耳炉还给他。
“哎...”曹子建故作无奈的叹了口气,将双耳炉放下。
伙计拿过,这就将其给重新摆回到了货柜上。
等到他转身想跟曹子建说点什么的时候,就看到曹子建这会正盯着被他放在柜子上的那件大盘在看。
“掌柜的说,别低于四十大洋,而对方身上有一百四.....”顿时,一个小心思在他心头涌现。
“公子,这盘子好呀,而且价格也不高,你要看中的话,刚好可以买得起。”伙计朝着曹子建开口道。
“多少?”曹子建问道。
“一百四十大洋就可以带走。”伙计答道。
“你故意的吧?知道我带了这么多钱,所以开价一百四。”曹子建皱眉道。
“公子,这真的只是赶巧而已。”伙计辩解道。
“那你跟我说说,这盘子什么来头,凭什么值一百四。”曹子建问道。
“呃...”这问题问的伙计一时语塞。
毕竟,贺掌柜还没教会他这这盘子怎么出售的话术呢。
而古玩买卖,最忌讳的的就是无言以对。
“那...那你说,这盘子你能出什么价?”伙计开口道。
“这盘子我看着除了大一点,老一点,也没特别的地方。”曹子建接口道:“五十大洋顶天了。”
虽然这价格已经达到了掌柜的预期,但伙计的还是想好好争取一下,摇头道:“五十大洋怎么可能?你看盘心的鱼,画得多肥美。”
“美吗?”曹子建反问道。
“不美吗?”
“我看也就那么回事。”曹子建摇头,以退为进道:“一句话,五十大洋卖不卖吧?不卖我就上别地看了。”
“肯定能买到比这还好的盘子。”
见曹子建如此,伙计也是没辙了,只能答应。
毕竟这价格,已经达到了掌柜的预期。
等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后,曹子建也没继续逗留,抱着大盘离开了店铺。
而伙计为了能让掌柜的好好夸奖自己,朝着后房叫唤了起来。
“掌柜的,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