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们都是九零后 > 第172章 抉择与蜕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抉择:当花香漫过教案本

九月的风裹着花的甜香漫过教学楼长廊时,九月正坐在图书馆二楼靠窗的位置翻译教育名着。摊开的《爱弥儿》旁压着一部手机——一部屏幕亮着学生会纪检部的工作群,部长刚发了新生辩论赛纪律细则;另一部弹出心理协会信息部的提醒,师范生心理韧性量表数据统计需在今晚完成。指尖在课堂管理技巧的批注与工作消息间切换,她忽然意识到,这两个曾让她快速成长的平台,此刻像两本摊开的参考书,让她难以专注于最该精读的那一本。

作为纪检部资历最深的干事,上周例会上,她的目光落在会议室墙上的值班表上——那上面有她两年间的107次值班记录。从大一时跟着学长检查晚自习出勤,到如今能独立制定课堂纪律评分标准,她的工作手册里记满了教育相关的心得:提醒迟到同学时语气要温和,避免伤害自尊心处理课堂冲突时需先保障教学秩序......这些在纪律工作中积累的沟通技巧,曾让教育学老师在课堂上特意表扬:九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很到位。

心理协会信息部的文件夹里,还存着她设计的《师范生压力源数据分析表》。作为信息部里唯一的师范专业学生,她总能从教育视角解读数据——上个月提交的《新生适应期心理报告》中,她特意增加了教师期待效应对适应速度的影响分析模块,指导老师在批注里写:这个角度很有师范特色。上周部长找她谈话:下学期想成立教育心理数据组,打算让你当组长。可翻开日程表,顶岗支教前培训心理咨询师考试等关键节点已经排到了年底,辅导员在大三第一次班会上强调:英语师范的顶岗支教是教学能力定型的关键期,这学期必须把80%精力放在专业准备上。

那天晚上,九月在宿舍翻出了大一的录取通知书,扉页上她用钢笔写着:成为会管理、懂心理的优秀英语教师。让她焦虑的是,上周教学实训时,她因为前一晚熬夜统计心理数据,试讲时居然卡壳在语法点讲解环节。指导老师课后说:支教时面对的是真实课堂,任何准备不足都会影响学生成长。这句话像粉笔划过黑板的声响,在她心里留下清晰的印记。

九月,你看这个。室友递来的《顶岗支教手册》上,用红笔圈着:需完成80课时教案设计+40节模拟授课+10篇教学反思。九月忽然想起在纪检部查课时看到的场景——资深教师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深夜,教案本上贴满了学生的课堂反应记录。她在工作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放弃不是退缩,是为了把力气都用在讲台上。决定放弃纪检部部长竞选,退出心理协会信息部,把时间重新分配给教案设计、口语练习和支教备课。这个决定让她在深夜辗转反侧——想起和纪检部伙伴们在课堂纪律调研后分享的奶茶,想起信息部成员帮她整理的《教育心理学文献索引》,心里像被板书擦轻轻扫过,留下温热的痕迹。但当她在日历上圈出支教倒计时180天时,眼神又变得格外坚定。

二、启程:笔尖划过的教案式申请

做出决定后的第一个周末,九月坐在书桌前准备写退出申请。晨光透过梧桐叶在稿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握着笔的手悬了许久——作为习惯了写教案的师范生,她总想把这份告别写得像教学设计一样,既有情感温度,又有逻辑条理。

先写致学生会的申请。开头的感谢融入了教育元素:尊敬的指导老师、主席团及纪检部伙伴们:提笔时想起大一时查寝,学长教我提醒同学关灯要像课堂点名一样亲切,这句话我记到了现在......

说明退出原因时,她附上了时间分配表每周12节专业课+3次教学+5小时支教备课,已无法保证纪检部工作时间。尤其想到需要承担的指导责任,若因精力不足影响干事成长,是对教育责任的失职......这种从培养者角度出发的解释,是她在教育学课上学到的共情表达。

最后一段,她写下:纪检部教会我的严慈相济,会成为我未来课堂管理的准则。反复修改时,她像打磨教案一样推敲措辞,确保每句话都既有诚意又不失专业。

给心理协会的申请则充满了数据与教育的结合:亲爱的指导老师、会长及信息部伙伴们:还记得分析教师角色认同度数据时,大家为师范生是否该隐藏负面情绪争论到深夜,最后用SpSS做了相关性分析才达成共识......作为信息部成员,她擅长用数据案例代替抽象抒情。

解释退出时,她重点写了支教需求:顶岗支教需要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能,我计划把原本用于数据统计的时间,用来参加学校的心理班会设计工作坊。目前正在跟进的《师范生压力报告》,我会在本周内完成,并附上支教期间压力调节建议补充模块......这种带着专业延伸的交接承诺,体现了她对教育+心理结合的思考。

两份申请打印出来时,九月发现纸页边缘沾着些许钢笔墨水——那是她反复修改时不小心蹭到的,像极了教案本上常见的修改痕迹。她轻轻用橡皮擦拭,仿佛在整理一份即将提交的教学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师范生特有的严谨。

三、面谈:在教育者视角下的坦诚

提交书面申请前,九月决定先和负责人当面沟通。她始终记得教育学课上的一句话:重要的沟通,要像师生对话一样真诚平等。

周三下午没课,她提前和纪检部部长约好在图书馆一楼,部长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班级管理技巧》。这是你上次推荐的书,部长翻开扉页,上面有九月写的批注,你标红的纪律是为了养成自律这句话,我们在例会时专门讨论过。

九月的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批注,深吸一口气说起支教的重要性:我下学期就要参加顶岗支教了,不如这学期就开始培养新人了。她特意举了教育学案例,就像实习老师不能同时带太多班级,精力分散会影响教育质量。

部长静静听着,翻到书里夹着的课堂纪律检查表——那是九月结合《英语课堂管理》课程设计的版本。他合上书本,你在工作里总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在选择更适合的方向,我们都理解。

临走时,部长把那本书送给了她:扉页的批注很有教育智慧,说不定支教时能用到。九月抱着书走出图书馆,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像极了学生递来的小纸条,带着温暖的重量。

第二天中午,九月在心理协会活动室见到了信息部部长。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堆积如山的问卷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

我下学期要去顶岗支教,她打开带来的《支教手册》,指着心理辅导要求部分,需要重点学团体辅导,实在没时间做数据组组长了。她特意带了自己设计的支教心理准备清单这是我结合信息部学到的知识做的,或许对其他师范生有帮助。

部长翻看着清单,在如何用数据记录学生心理变化一条下画了波浪线:这个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合作把它完善成《师范生支教心理手册》。他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是我考研时用的书,里面有很多课堂心理技巧,应该对你有用。

两次面谈让九月想起《有效沟通》课上的结论:当双方都站在对方的成长角度时,理解会自然发生。那些原本担心的不解,最终都变成了带着专业祝福的支持。

四、交接:带着教育者的传承意识

面谈结束的当天下午,九月就开始整理交接材料。她始终认为,体面的告别要像优秀的师徒结对,不仅要交工作,更要传方法。

纪检部交接工作中,九月选中了干事里同为师范生的小林做接手人。

这是我整理的《纪律工作与教育原则对照表》,九月把一个文件夹递给小林,里面贴着尊重原则疏导原则等教育学原理对应的工作方法,遇到棘手问题时翻一翻,比单纯记流程有用。这种带着理论支撑的交接,是她在师范学习中养成的习惯。

心理协会的交接则突出了教育应用维度。九月约了接手的学妹在心理实验室见面。这个数据分析模型可以这样优化,九月指着屏幕上的图表,教学阶段变量后,能更精准地看出不同学期的心理变化。学妹认真地录着视频,镜头里两人的倒影,像在共同完成一份教育实验报告。

最耗时的是数据解读方法的交接。九月设计了三维解读法先看原始数据,再关联教育理论,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她带着学妹实操分析了英语课堂焦虑指数,直到对方能准确说出:这个数据说明需要增加小组合作环节。

所有交接完成的那天,九月看着那些消息,忽然明白:教育者式的交接,不是把工作交出去,而是把思考方式传下去。

五、落幕:在祝福里装满备课笔记

九月把签好字的退出申请分别交到学生会办公室和心理协会时,阳光正好穿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负责登记的同学笑着说:九月学姐,你设计的纪律评分表我们改成课堂表现评分表在用呢,老师都说好用。

晚上整理东西时,九月从抽屉里翻出许多教育纪念品:纪检部工作证、心理协会的数据分析表、还有那本写满批注的《班级管理技巧》。她把这些东西放进一个纸箱,轻轻放在书架最上层——不是丢弃,而是收藏,就像珍藏学生时代的每一份成长作业。

六、转身:让讲台成为新的主场

退出组织后的第一个周一,九月在日程表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对勾——那是她第一次完整完成45分钟的英语模拟授课,没有被工作消息打断。

教室成了她最常待的地方。早上七点半到教室练口语,上午打磨教案,下午进行模拟授课,晚上参加支教备课小组的讨论。

现在的九月,依然会在笔记本上记录心得,只是内容变成了英语语法课的导入技巧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策略。但那些在组织里学到的能力,正以教育者的方式滋养着她的成长——纪检部锻炼的沟通技巧,让她能更好地设计师生互动环节;信息部培养的数据思维,让她能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痛点。

九月坐在教室的讲台上练习板书。她忽然想起开学前那个纠结的自己,忍不住弯起嘴角。原来成为教师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学会在纷繁中找到核心——就像一堂好课,既要丰富多彩,更要紧扣教学目标。

学生会的纪律工作教会九月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沟通,心理协会的数据分析让她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这些经历像落在教案本上的阳光,明亮温暖,却从不遮挡她望向讲台的视线。

九月明白,转身离开不是结束。那些在组织里习得的共情力、统筹力,终将化作课堂上的从容——是处理突发状况时的冷静,是解读学生眼神的敏锐,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巧思。

她奔赴的顶岗支教,不只是一场教学实践,更是将所有经历熔铸成教育智慧的开始。讲台才是她真正的主场,而过往的一切,都是为了此刻能更坚定地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