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返1987 > 第119章 困局的解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困局的解法

表彰大会开了足足两个小时。

快到上午十一点的时候,与会人员才堪堪离场。

“不骄不躁,有大将之风啊,哈哈。”

说话的是个熟面孔,叫何广生。李前程记得这人,三天前才见过一面。是廖建国给自己引荐的,说是市里边的一个朋友。也是北峰县人。

表彰大会的时候,李前程坐在台上。

这人就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位置。这位置,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VIp专座。

能有此殊荣,显然,何广生的职位应该不低。

面对对方的称赞,李前程笑着摆了摆手。

“生哥,过奖了,我就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别谦虚了,这表彰大会,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冲着你来的。这还叫微不足道?呵呵,年轻人有你这份沉稳,不得了啊。”

何广生的眼神当中,带着一抹欣赏。

“何科长,你们两认识?”

县城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朱长武此时也走了过来。

何广生笑了笑,“老廖介绍的。他对这位李前程同志可是赞不绝口啊。”

“何科长,你说的老廖是廖建国吧?”

“没错。”

“巧了,跟这位老弟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我们公安局,管刑侦的两个队长,也常把李前程同志挂在嘴上。”

朱长武很是震惊于对方的人脉。

李前程这人的背景很简单,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但跟他打交道的却都是极有分量的任务。

不过转念一想,他立马又想通了。

李前程是乡下孩子不错,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铁齿直断的神算子。

别的不提,615人口拐卖大案,不就是他破获的?说是提供了重要线索,不过是明面上的说法。

具体什么情况,重要参会领导,哪个不知道?要是没他的这一卦,这案子能破的了?

一想到这个,朱长武的语气变得更敬重了一些,“李老弟,咱们过去合个影吧?就那边,电视台的人还等着拍照呢。”

说罢,又对着何广生歉意地笑了笑,“何科长,要不,您们待会儿再聊?”

“这么客气干什么,不用管我,你们忙吧。”……

“那个何科长,是什么职务啊?”

李前程跟着朱长武一起,往台下走去。

“你不知道?”

“不知道。”

“老弟,你不是跟何科长认识么?”

“认识是认识,但却没多打听人家的职务。”

“哦。”

朱长武向来不是个多嘴的人,如果是别人询问,他大概打个哈哈,装作没听见。可问话的是李前程,他还是痛痛快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是市粮食局的督查科副科长。就是管粮食调运的那一块。”

“这么巧……”

李前程神色古怪了片刻,接着笑了起来。

昨天,才和徐树林夫妻结下梁子。有些担心,徐树林的表哥齐大伟,日后会卡自己赚钱的脖子。

一天还没过去,就来了一道护身符。如果齐大伟公报私仇,为难自己,那到时候也投诉有门。直接去找何广生,就能解决问题。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么?”

见他笑了起来,朱长武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没事,就是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情。”

台下。

几位县局领导,正在和一些找回孩子的家长,进行着互动。电视台的女记者,正在指挥着摄影师拍摄。

镜头前的郭宏恩瞧见李前程过来,赶紧上前,正打算握住对方的手。不料他的手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抢先握住了。

“郭书记,你好,你好。”

“你是……”

郭宏恩脑子有点懵,面前这个穿着一身白衬衫的老头,他根本就不认识。

“忘了自己介绍,我,我是红旗公社,李家村的村支书,吴,吴强。”

老支书有些激动。

他人生中,第一次和这么大的官儿握手。

摄影师原本的任务,是拍摄下英雄李前程和政法高官友好互动,相谈甚欢的一幕,用来衬托官民一家亲。不料突然出来一个老头搅局。

他不知道还拍不拍,扭头去看女主持。

女主持脸色有些难看,暗道:这爱面子的老头,又来耽误自己时间,真是烦人!

她咳嗽了两声,“这位老先生,能请你先到旁边等一等么?”

“记者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

郭宏恩的脸色沉了沉,“人家话还没说完,就让人家走?你有什么权利指挥别人?”

“就是,你有什么权利让我走?”

有了政法高官的话,原本还畏畏缩缩的老支书,腰杆一下子直了起来。

女记者被呵斥了两声,脸红了红,小声嘟囔了一句,“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郭宏恩没理她,朝着吴支书温和地笑了笑,“老同志,你刚才说,自己是李家村的支书?”

“没,没错。”

吴支书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指了指李前程,“这娃就是李家村的,我是村里的支书。”

“是么?英雄地出英雄。李前程是一位好同志,我刚才听了他的发言,他讲得很好,思想觉悟也很高!他是从李家村走出来的。可见,你们村的文明建设,是好样的。我得向咱北峰县的老百姓号召号召,让他们向李前程同志学习,以他为榜样。

这个社会,若是人人都是李前程,何愁社会不好,家国不兴?”

虽然这话的中心,是在李前程身上,村里的建设,不过是擦了个边。但老支书还是被表扬地心潮澎涌。

“郭书记,您说的太好了,说的太有水平了。您说的不错,我们村,精神文明风貌一向是好的,去过的人就没有不夸的……”

“那就好……”

郭宏恩随口附和了一句,话还没说完,老支书又开始滔滔不绝,自顾自地讲了下去。

“前程这娃,是我看着长大的,打小我就知道他肯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有人民有贡献的人。郭书记,你可能不知道。

我这个人,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思想觉悟那是达标的,还是比较高的。

作为支书,我一向对村子里的人很严格,时长会组织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隔壁村子都有一些小偷小摸的习惯,但我们村子从来没有这种情况。而且……”

郭宏恩一脸尴尬地听着。

这老支书前面的半截话,听着倒还正常。一个劲儿地说李前程的好。

作为支书,村子里出来一个人民英雄,换了谁,都得自豪。

可听到后半截,他就有些遭不住了。

这老人家明显是在自我吹嘘。一个劲儿地替他自己吹牛,而且还丝毫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