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秋节后第三日,一辆朴素的乌篷马车从汴京侧门驶出。没有御驾的仪仗,没有禁军的护卫,只有赵顼、三娘,以及章惇、曾布二人,还有几个扮作仆役的亲信侍卫。他们一行人扮作往来南北的商人,实则是赵顼想看看褪去帝王光环之后,在民间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也想亲自看看新政执行后的百姓情形。

马车里,三娘难得的穿了一件樱桃色银线绣花襦裙,外衬浅粉色外裳,外裳裙裾和袖口领口处简单的绣着几支白梅,白梅花心用金线密密的描了一圈。整个人显得娇艳而不张扬、朴素中带着几分精致,倒是十分符合她商人娘子的身份。

她身旁的赵顼,身穿银色暗纹织锦广袖长袍,头戴象牙冠,腰上松松系了一根墨绿色绦子,一副儒雅的模样。

此刻赵顼正细细打量着三娘,脸上笑意盈盈。忽然看到她头上戴着自己多年前送她的绞丝珍珠翡翠梅花钗,粉色翡翠的梅花配上金银色的花蕊,几片绿色的叶子点缀的清新灵动,直衬得她清丽动人。

“你还留着呢?”赵顼看着三娘问道。三娘愣了一下,随即回过神,轻抚了下发簪笑着答道:“这是你送我的第一支发簪,我很喜欢。”

赵顼拉过她的手,想到当初在二人一起在庆州相遇,解救三娘二舅舅杨素致的情形,就对她说着:“那次好像是我们第一次远行相遇。”三娘点点头:“想来,也很多年了。不过,我对当时一路上的风景印象还是很深刻的,震撼于庆州的壮阔。”

赵顼见她眼睛亮亮的,就说着:“你若喜欢,我以后常带你出来走走,让你看看天下四海的壮丽。”三娘抬头看着他,笑着回答:“好。”

赵顼将她拥入怀里。他们一起出门过很多次,唯有这一次,是二人这样惬意的依偎在马车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四野的风景、聊聊百姓与收成。赵顼很喜欢这样的感受。

而三娘在赵顼怀里却暗淡了眼神,因为她知道,身为帝王、身为后妃,想要如此的逍遥的游历人间,谈何容易?何况赵顼还带着那样宏大的救国救民的愿望。三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陪着他、支持他、鼓励他。仅此而已。

下午的时候,就到了郑州新郑县。

车窗外的景象便让三娘眼前一亮——田埂上满是弯腰割稻的农户,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禾秆,风一吹,便掀起层层稻浪,连空气里都飘着稻谷特有的清香。

赵顼让马车停在路边的茶寮旁,几人下车歇脚,茶寮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见他们衣着体面,却没架子,便主动搭话:“客官是从外地来的吧?今年这路好走,往年这时候,到处流民,今年都忙着收粮食呢。”

“老伯,今年的收成好吗?”赵顼端着粗瓷茶碗,语气随意得像拉家常。

老汉黝黑的脸上皱纹舒展,声音洪亮:“比往年好很多呢!关键是家家都能有粮种!不瞒您说,开春的,我家里也没钱买粮种,本想着要借些银钱买种,没成想官府推了什么青苗法,我就去借了粮种,今年收了六石!不仅够吃,还能留些卖钱呢!”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田埂,“还有还有,你看那边,官府修的水渠刚通了水,明年就算天旱,也不怕了!这日子,才有盼头呢!”

三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条青石砌的水渠蜿蜒在田地里,几个农户正忙着引水灌溉晚稻,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几个农妇提着篮子走来,一群人见面笑着说话,脸上一派喜气洋洋。

章惇与曾布到田里握了一把新稻,颗颗饱满。他们递给赵顼的时候,赵顼拿到三娘面前,三娘看到赵顼眼底满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