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曦和小江所在的这个行业——插画和漫画的行业竞争实际上是很激烈的。只是靖曦进入了自媒体这个领域,并且因为“美术和大自然”的综艺节目而获得了超出他预期的名气。小江对社交网络不是太感兴趣,她不想去运营自己的账号,专注出版这个领域。
最近有一个青年漫画家爆火了。他的漫画一经面世就是黑马般的作品。他虽然没参加过任何网综可是人气已经超过了靖曦。小江的漫画也快要面世了,她看到这个情况觉得压力很大。名气盖过了于靖曦,也是画漫画,这让陶小江觉得必然要比拼一下了。漫画这个行业新人层出不穷,更不用说自媒体这个领域了。这件事让小江加快了新作面试的步伐。她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这个行业里的风吹草动她都是密切关注的。靖曦并未收到过多的影响,他虽然关注到了,但是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的工作节奏。
小江开始把爆火的新作跟自己的作品作对比。她发现对方的风格是自己所不擅长的,对方讲的故事也是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她突然就觉得自己熟悉的领域就不是很大。而当她去画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就更有安全感。她在创作之前会去判断这个主题是否适合自己去画。还有对一个主题的诠释是否有深度,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她感觉自己有时候去叙述一件事,阐述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点浅尝辄止,缺乏更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大家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了新晋漫画家身上,这个世界仿佛遗忘了靖曦。而靖曦竟然没有任何由此带来的失落感。他早就经历了很多这样的热度变化的时刻。这对他来说没什么。但是小江心里有些不舒服,她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在这个新人辈出的时期,不断有人崭露头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小江心里很明白。小江认为大众的品味是无法去迎合的,只会让作品变得不伦不类起来。她画的就是自己喜欢的题材,她觉得能够感动自己的才回去会画。
不出所料记者马上就提问靖曦有没有看新晋漫画家的书。
“你有关注吗?或者说你看了么?”
“现在好的作品层出不穷,这说明市场环境不错。”
“你的新连载很好,我觉得和‘脑电波女孩’不相上下。我现在无法分出哪一个更优秀。”记者并没有狂夸新作,而是觉得新作旧作难分伯仲。靖曦心里并没有不满,他告诉自己要接受这样的评价。
“你能够去看我的新科幻连载我已经心满意足。谢谢。”
“你妻子的漫画新作《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正在宣传当中,已经开启了预售,成绩是10万册。你怎么看?有没有期待有一天畅销过百万?”
“我觉得10万册的成绩已经很好了。我的话并不奢望那么多。”
“我预祝你妻子的新作热卖。”
“谢谢,很感谢你的关心和关注。”记者注意到了他洋溢着的期待以及在眉梢的温柔。经过一年多的创作,陶小江的新漫画已经预售了。小江还精心设计了赠品,这部新作真的是诚意满满。
“你已经写了有关人的多面性格,还有现在的记忆主题,你说过你关注人本身多过科技的元素。我真的盼着看你下一个作品,我个人是有点偏向还是人文气息的科幻题材。你会继续在这个方向探索吗?”
“我觉得您的描述很准确,人文气息的科幻,这个方向的确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热情继续在人文科幻的领域探索新的主题。”
“我感觉你是很坚持自己品味的作者。你会去调研一下现在读者的偏好吗?”
“我想调研一下。其实我想知道具体办法是什么?我现在能想到的是做一份调查问卷让读者填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能奏效。”
“如果做调查问卷你想问读者什么问题?”
“应该是很多作者都会问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但是我觉得即使知道了,我也很难符合所有人的期待,只能是一部分人会喜欢我的故事。”
“众口难调。任何作者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更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的口味。”
“是这样的。”
后来靖曦参加一个活动,是一个书展,在书展上就碰到了新晋漫画家。靖曦觉得这个人挺有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