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自己的人可以往管家这方面培养,到时候,必定是供不应求。

李青竹很快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各个项目都确定了下来。

每个办学项目,她只打算先少量招收。毕竟,学校好建,师资难求。

她不想招一些浑水摸鱼的老师,要招,就招高水平的老师。这样,教出来的徒弟出师了,到了外面才有竞争力。

若是随便什么样的水平都能混进来当老师,她还不如不办这个学校了。

酿酒(红酒),糕点,李青竹都有现成的人选,毕竟这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本事。她手底下可是人才辈出。

美容,会计,这个应该李青竹要亲自来教才行。等她教会了第一批学员,直接就可以把她们留在女校任教。

刺绣是这个时代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女子赚外快的唯一方式。在这个做什么都靠手工的时代,刺绣又是慢工出细活的工种。刺绣这一行,对人才的渴望,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可是正因为稀缺,好的绣娘工钱可贵着呢。一般有高超手艺的绣娘也是手艺不外传的。如果能让人家把真本事拿出来广而告之,估计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事,古往今来都有。

厨艺也是一样,有些手艺的,都自己去开馆子去了。哪个学厨师的不是跟在师傅身边白干个几年,才能学的一点皮毛?厨艺,同样是很多人不外传的赚钱技能。

可是,如果没有这两样招牌项目,学校的形象必定会有损失的。

美容会计可以没有,但是刺绣和厨艺,是必须有。

朱启恒见李青竹在烦恼什么,便问了缘由。待听得李青竹在苦恼什么之后,便笑着安慰起来。

“你可能不知道,你身边的两位嬷嬷,可是刺绣大家。当时选在母亲身侧,本就是教授母妃刺绣技艺的。只是后来进了宫,就不需要自己的绣娘了,嬷嬷们这才放下了自己手艺。”

李青竹高兴起来,总算解决了一个难题。不过,两个嬷嬷多年没有摸过针线,手艺会不会退步呢?

她觉得考教一番。

两个嬷嬷听了王妃的话,互相对视一眼,便用李青竹准备的针线开始做了起来。

刺绣可是个慢活,容不得两人绣什么大件,便只给了一人一个帕子。

李青竹命题,一个绣竹叶,一个绣兰花。

两个嬷嬷刺绣的功夫,李青竹继续跟朱启恒商量着厨艺师傅的事情。

朱启恒安慰道,自己虽然不认识什么厨艺高超的人,可是凭他一个王爷的身份,从宫里调几个御厨还是可以的。根本就不必从外面请人。

能做御厨的人,必定是厨艺最高超的人。外面又有多少厨师比得上?

李青竹没想到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

当然,她也不会凭自己的身份施压,平白让别人奉献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她更倾向于用合作的方式。

于是,李青竹在考虑女学的这个设计和区域划分之外,又开始考虑起来和这些师傅们的合作了。

等李青竹彻底把这些规划整理清楚之后,已经是半天过去了。

两个嬷嬷做的快,已经把李青竹交代的做完了。

李青竹看着两副绣帕,可真是惊喜不已。她虽然不会绣,可是会欣赏啊。

“巧布山河入画帘,天香国色列朝班。飞针纳缕群鱼动,接木移花众鸟喧。任尔春风能写意,何如妙手绣毫端。修身静技勤无价,方寸之间天地宽。”

这首咏刺绣的诗句,虽然用来夸赞这两个绣帕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帕子只绣了一个兰花一个翠竹。可是于细微处才更得知其精妙。

“嬷嬷辛苦了。想不到二十年不动针线,竟然还能绣的如此精妙,实在让人赞叹。”李青竹丝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

其中一个嬷嬷笑道:“王妃谬赞。这刺绣是奴婢当时吃饭的手艺,学起来自是不敢怠慢。这二十年来,我们两人也并不曾懈怠,有时间还是会练习手法技艺的。否则,二十年不动针线,天分再高,都也会如初学一般,登不得大雅之堂了。”

李青竹这才大赞道:“嬷嬷说的是,这刺绣考的就是手上功夫,如果不是经年累月的不间断练习,又怎么来得今日的这般轻松巧妙?是本妃想的太简单了。”

两个嬷嬷赶紧福礼致意。

李青竹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两人,请两人作为女学的刺绣先生,为女学出力。当然,不是白出力。

李青竹也不是想白出力做冤大头的人,要想个办法做到共赢才是。毕竟,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她不能做了好事还要破财。

她可是个财迷,而且朱启恒也需要银子,是个更财迷的人。

如果女学要收学费,按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来说,必定要收的很高才能回本。

可是,有那些银子交学费的人家,自己都可以请先生了,或者根本就不必来这女学学赚钱的手艺。

来学手艺的女子,必定是生活困苦想学的一技之长养家糊口的人。这些人,反而交不起高昂的学费。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助学贷款。

进来的女子,不必一次性付清学费。而是可以选择助学贷款,待到毕业学成之际,可以用工钱来慢慢还。

首批女子们学成了,倒是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她还缺人呢。

现在就看看该怎么跟这些师傅们分成了。

最后,李青竹决定,女子学成之后的三年,都要进到自己铺子做工。三年中,工钱的五成都拿来抵学费。

而这五成学费里,有两成给教授的师傅们,三成交给学校,用以扩大学校规模及师资聘请。

虽然,学成后三年都上交一半工钱,可是别忘了自己的师傅是什么人。可是天底下技艺最高超的师傅了。

老式的师徒关系,可是徒弟要给师傅白干十几年呢。而且所学手艺,也不可能有李青竹现在提供的师傅手艺好。

三年之后,可就是她们一辈子都可以养家糊口的东西了。

这对学员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