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启恒这下子傻了眼,心虚的很。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

李青竹见朱启恒不搭话,料他心里藏着什么小九九呢。

她呜呜哭泣着,骂着朱启恒这个负心人:“朱启恒你可真是有能耐啊,我在家里辛辛苦苦的怀着双胎,忍着刀割火燎的疼痛给你生了两个金贵的儿子。你可倒好,倒是趁我不注意,就到处勾搭小姑娘。”

李青竹根本没有真哭,她在宴会上也听出来了,此事应该是郭大小姐一厢情愿而已,而且朱启恒也拒绝了她。

她现在不是伤心,是有些生气,气这个男人什么事都瞒着自己。

果然,听到李青竹一顿指责的朱启恒,可不想背这个黑锅。

他急忙解释道:“你瞎说什么呢?谁去勾搭她了?她往本王身上扑,本王都不惜的甩她。”

“我不信,你没勾搭人家,那我刚才问你认识不认识,你为什么急着否认?”李青竹步步紧逼,直视着朱启恒的眼睛。

朱启恒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这不是怕你误会吗?”

李青竹怒道:“误会?你什么都不跟我说,什么都瞒着我,才会让我误会。你若是什么都跟我通个气,我至于两眼一抹黑干着急生气吗?”

朱启恒也不服气了,反驳道:“还不是因为你爱生气我才瞒着的吗?再说我本就对她无意,又何必说了让你烦恼呢?”

这下可好,变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

到底是李青竹因为朱启恒的隐瞒才生气,还是朱启恒因为李青竹的生气而隐瞒呢?

李青竹的关注点没在这上面,反而是抓到了朱启恒的话柄:“你的意思是说你对她无意才隐瞒我,如果对人家有意了,是不是打算说都不说就娶进门来?你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说,你对谁有意思了,提前跟我说声,也给我个心理准备。”

好好的一顿饭,本来还打算交心的。现在好了,吵起来了。

两人已经很久没有就娶侧妃或者纳妾之类的事情争吵过了。也许都是刻意的回避了这个问题。现在,李青竹进府一年了,做为一个正牌王妃,为了给朱启恒开枝散叶,她也该主动为朱启恒找女人了。

可惜,李青竹哪会这样做来践踏自己的尊严?别说让她主动了,就是朱启恒有点这种意思,估计她都会河东狮吼了。

朱启恒觉得自己简直被李青竹拿捏的死死的。一个皇子,连纳个妾的自由都没有了。不知道京城中人都如何笑话自己了。这个女人倒好,不但不安慰自己,反而跟自己吃这种没有理由的飞醋。

都是自己惯得。

不过,这个女人是自己选的,生气了,那也得自己负责哄才行。

朱启恒态度软了下来,劝道:“生什么气呢,我对哪个女人都没有意思。只对王妃一人有意思。想我堂堂一国皇子,却保留处子之身与你大婚,你就知道本王不是那贪图好色之人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李青竹见他声音软了下来,自己也不禁跟着把声音降了下来,但是依然抓住了话柄:“你说你不是贪图美色之人,你的意思是我没有美色了?难道我很丑吗?”

朱启恒认真地看了看李青竹,点了点头道:“嗯,很丑。”

李青竹刚消下去的火气,马上就要燃烧起来。

朱启恒则快速接着说道:“你生气的时候是很丑,不生气的时候就是天仙了。天下女人都没有你美。”

“油嘴滑舌。”李青竹见求生欲望如此之强的朱启恒,不由得笑骂了一句,火气也散了。

两人又雨过天晴了。

李青竹又接着说起了宴会上事:“我发现,户部尚书家的张夫人,和吏部尚书家的郭夫人,话语中都无意维护着武王妃,对我好似并不太友好。倒是兵部尚书家的赵夫人对我颇多维护。刑部的严夫人倒是没有多话,做为厉王妃的嫡母,似乎跟厉王妃也没有过多交流。”

朱启恒不由得夸赞道:“王妃果然观察仔细,如今朝中局势,的确如你所说的几位夫人的表现。户部和吏部的尚书都被武王和皇后拉拢了过去。刑部的严怀瑾是中立,两方都不靠,好像不到最后不打算表明自己的立场。兵部的赵阔赵尚书,因为赵志泽的关系,已经跟本王表明过支持本王了。”

李青竹觉得自己的直觉还是挺准的。

不过,她依然疑惑道:“这次参加宴会的,六部尚书,就来了其中四个的夫人。还有礼部和工部的尚书夫人并没有来参加。其他一些侍郎夫人,基本上也都看不清她们的态度。”

朱启恒想了想,说道:“依武王妃的周到,不会不请礼部和工部的尚书夫人的。想必是那两位夫人有事情或者找借口拒绝了。”

李青竹想想应该是她们找理由拒绝了。她问朱启恒道:“这两位尚书大人,是支持你还是支持武王的呢?”

夫妻两个此时也完全不避讳彼此,真正的敞开心扉说起朝中大事来。

朱启恒给李青竹分析起来朝中局势,说礼部和工部,因为在六部中的存在感比其他四部要弱,所以武王并没有特意费心相交。

安王自己之前因为人微言轻,也没有敢过于暴露自己的野心,去结交大臣。而且那两位尚书,对皇帝也是颇为衷心,因此算是基本上只忠于皇帝,不参与党政。

刑部的严怀瑾虽然也是中立,但并不是因为对皇帝衷心,而是还没确定自己要选择跟随哪一位。想必是正做着自己的打算。

李青竹听完朱启恒的一番分析,想了想,颇为忧心道:“现在六部中,有两位是铁定中立的。有一位摇摆不定的。这三位先不说。剩下三位,户部和吏部都属意武王,而你,只有兵部,好像情况对你不利啊。”

兵部管着朝廷的钱袋子,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吏部,管着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之事,权利不可谓不大。

而安王手中的兵部,即使兵部尚书有心依附于他,可是他手中却实际并没有多大权利可言。

兵部的权利,实际是掌控在皇帝自己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