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竹并不觉得,每天多出一两银子请村长帮忙是亏了。

第一,自己每天收入这么多,完全可以出得起这个价格。

第二,村长是一村之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上,没有人比他们更合适。或者有他们在,不用担心会有突发事件。

第三,现在眼红他们的人越来越多,村长出面,他们会少了不少麻烦。

再说,不让村长有的赚,也许,第一个给捣乱的人就是村长呢。

青竹不会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有可能的。

青竹非常感激,这个时代信息不发达,传播速度慢。

等其他酒楼反应过来的时候,爬爬已经下市了。

二婶宋娟因为青竹拒绝她进制衣坊,早就不满。看到她们现在每天红红火火的收购爬爬,还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这时候李青枫回来了。

李青枫,就是青竹的堂哥,宋娟的独子。

出去做学徒几个月,终于有时间回来一趟。

闲聊中,青枫无意透露了县城卖的油炸金蝉,有的酒楼竟然卖到了二百文一斤。

宋娟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她想,李青竹就是五十文一斤卖给酒楼,都不知道得赚了多少钱。

便出去跟村民到处说,说县城里爬爬的卖价,说青竹这丫头坑村里人,自己赚大钱什么的。

本来村里一家人出动,每天晚上忙一个多时辰就能挣个几十文,心里还感激着青竹。

现在看到青竹从自己身上赚了这么多,心里马上就不平衡了。

有的村民开始过来闹。也都被青竹顶了回去。

她从自己这边的成本算起,又从酒楼的成本算起。

总的算下来,村民们觉得青竹好像也没赚多少钱,酒楼也像没赚多少钱。

于是,村民们被说服,也不再闹了。

青竹冷笑着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只一个多时辰,一家就能多收入一二两银子,还不耽误做其他的。现在看到别人挣了钱,反而都觉得自己吃亏了,这人啊,永远没有满足的。”

宋氏没想到村民这么快就被劝下来,没有让青竹损失什么,她还觉得气愤。

青竹后来也知道了宋氏背后捣鬼,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收购爬爬半个月的时候,青竹已经让人开始盖哥哥的婚房了。

制衣坊已经走上了正轨,爬爬也赚了不少钱。

青竹不想欠着陈宝良人情,早就提前还了另一半的砖钱。

制衣坊那边,工人已经把东西搬到了四间偏房里。

偏房只做了简单的涂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修,所以清理的非常迅速。

正房是要住人的,青竹便打算好好的设计装修一番。

现在新房的装修和哥哥的婚房同时进行着。

这时候,自己分家的分的四亩多地的小麦成熟了。辣椒也青了。

青竹对现在这个时代的庄稼很失望,亩产二百多斤,都不够一人吃的。还要交公粮。

按人头交公粮,夏季公粮,按人头,一人八十斤小麦。

青柏累死累活的种了半年多地,交完一家人的公粮四百斤之后,就剩下五百多斤小麦了。

这个时代有个弊病,就是交税只按人头交,而不按拥有的地多少来交税。

不管男女老幼,人人平等,只要是个活人,就算人头税。

有的人家孩子多,劳动力少,或者人多地少,也是按一人八十斤粮食交。

所以逼的很多地少的人家只能卖地,然后做为佃户租地种。

这就肥了地主的腰包了。地主家的人数差不多固定的,拥有再多地都不需要交多少粮食。

他们把地租给佃户种,有点良心的就收个五成租子,没良心的甚至收六成。

地主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青竹一家,因为青竹最近比较给力,所以交公粮也没压力,交的痛快。

但是其他人家就不一样了。平时吃糠咽菜够个温饱,期盼了半年的收成,一半又交了公粮。

很多人还指着打下来的粮食,卖掉,换其他的必需品。

毕竟,乡下挣钱不容易,出去找活干也不好找。狼多肉少。

大部分的乡下人,一年所有的收入就是地里这点粮食。

小麦是细粮,价格高。村民们有的一口都舍不得吃,全卖了换成银子。

只等秋季的玉米高粱等粗粮下来,留点口粮糊口。

一家人的吃穿用都不够,别说生个病了。

村民们心痛,无奈,却也不得不交。

不交就是对抗官府,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青竹家里的地不算多也不算少,交了公粮还有五百多斤的小麦。

按照以往,不用多说,王氏也早就让儿子们挑了粮食去卖了。

但是今年,分家了,家里条件早已经是不用愁吃穿了,只要不要求奢华,一日三餐,细粮荤素都不缺了。

李氏也没有卖掉小麦,存到空着的一个偏房,打算什么时候吃的时候就去磨成面粉。

看着村民们并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对未来麻木的茫然,青竹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大家共同致富,自己也不会这么显眼遭人眼红妒忌了。

而且,虽然自己不是多么博爱的人,但是如果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她很愿意为此而努力。

割了麦子,留在地里的麦茬影响耕种下一季粮食。村民们习惯把麦茬直接烧了。

其实这样做,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土壤。只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懂的这些。

但是青竹懂,毕竟成为暴发户之前,一直是生活在农村的。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懂得一些。

青竹告诉哥哥,不要焚烧麦秸秆,就直接把土地翻松就可以,麦茬本来也不长,翻松了土地,麦茬就直接被掩埋在地里了。

这样土壤会更加松弛透气不会板结,而且麦茬本来也可以作为一种肥料,算是间接给土壤施肥了。

青柏也不知道妹妹什么时候懂的这些事,但是早已经对妹妹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对此便深信不疑,一切照做。

青竹还让青柏去告知村长这件事,让村长对此事广而告之。

村长这一个月白赚了二十几两银子,顶他以前几年的结余了。因此对青竹也格外客气。

有不少村民还是很怀疑的,这个麦茬留在地里,会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有一部分聪明的村民,眼看着李家三房买牛车盖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便决定青柏怎么做他们怎么做。

虽然有风险,但是也有希望不是?

即使不这么做,这一季作物种下来,也剩不下什么了。

但是如果这样真的有利,那么还有希望翻身,吃个饱饭。

更多的村民还是拒绝了,如以往一样,一把火把麦茬烧了个干净。

村长选择相信青竹。

就算是他今年秋季粮食因此绝收,这白赚的二三十两银子,也够他衣食无忧的撑到明年夏季的粮食了。

这丫头白给他这么大的好处,他也得表个态支持一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