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秀才家的空房间多,放下八个大缸还有很多的地方空着。

商量过后,青竹又定了五口大水缸。这样每天就泡发三缸豆芽。

付了水缸的银子和买豆子的银子之后,李氏发现自己又成了穷光蛋了。

还不如分家的时候,那时候还有二两银子呢。现在手里就几十文了。

手头紧也不过几天的时间。五天后,第一批三缸豆芽成熟了。

因为青竹感恩于客满楼的知遇之恩,所以每次都是按照两文钱一斤的价格,给他们留下一百斤。

剩下一百斤多点,青竹就按照三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其他酒楼。

不担心卖不出去,只担心不够卖。这就是垄断。

每天青竹都能带着五百多文回家。李氏都会把门关起来,把钱倒在炕上,娘俩盘着腿数钱。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正式卖豆芽也快二十天了。

青竹还了刘冬的五两银子。还剩下五六两银子。

这段时间,李小环也帮了很大的忙。

毕竟水缸就在李秀才家,李小环也不用下地干农活,很多零碎的活便顺手帮青竹干了。

青竹跟李氏商量过后,便拿出二两银子,顺带买了两只老母鸡,让青柏送了过去。

占了人家两大间屋子还有一个牛棚,添的麻烦不少。

而且李小环还跟着每天帮忙弄豆芽,不辞辛苦。跟给自己干一样的实诚。

青竹觉得这是他们该得的。何况,李秀才还每天都要教哥俩认字。李德偶尔也跟着学。

李秀才却觉得自己也没出什么力,又是亲戚了,便不肯收银子。

青柏直接把银子和猪肉往小环怀里一塞,就赶着牛车去城里送豆芽了。

这几天,青竹没有跟着去县城。

因为豆芽每天的量都是一样的,也是固定送那几家,青柏自己完全可以搞定。

青竹这几天,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去了镇上学堂,见到了院长,给青松报了名。五月初一就可以送青松去镇上了。

大房的李青宝是在陈家村读书,一年束修是二两银子加一百斤小卖。

青松在镇上读书,一年要交三两银子加一百斤小卖。

之前,李家一大家子,十个劳力,一年也不过收入五两银子。

读书可真是太贵了。李青竹直咂舌。

怪不得古人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都是银子供起来的。

青竹无比怀念前世的九年义务教育。

李德不用说,宋桃根本没有条件送他去读书。

青竹一直在村里打转,看看新房盖到什么地方合适。

看来看去,还是相中了自己田地旁边,靠着小河的地方。

靠着河边盖房子,离水源近,不用每天辛辛苦苦跑那么远挑水。

就算是不做豆芽生意,其他不管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水。

而且地方够大,离村里其他人家有些距离,做什么都要更保密些。

青竹知道自己以后的重心,不止是豆芽生意。

这个豆芽生意,说白了太简单,别人一个月不会,两个月也都试验的差不多了。

以后这么厚的利润,应该是不容易获得了。

最近一家人都习惯了让青竹拿主意,包括这次看地基盖房子。

青竹打算拿两亩地,盖两所宅子。

一所给哥哥成亲用,一所自己和李氏青松住。

每所宅子一亩地。需要两亩地。

这个时候一般盖房子的地基,半亩就可以了。

一亩地,真的非常大了。

五月中旬,青竹估计李氏手里有大概六七两银子了。

便催了李氏去村长家,买地基。

去村长家的时候,李氏和青柏去的。

这个时候,是需要一家之主出面的。

青竹的父亲不在,那么作为长子和一家之主的李氏就要出面。

来之前,青竹已经把要建房子的地点跟李氏说了。让李氏到时候就要那一片地。

如果是耕地,要十两银子一亩。

北方的农村,地都是差不多的,没有田和地的区别。都是土地,没有水田。

不过还有荒地,在河堤附近,之前是一片浅水池塘。

后来,连年干旱,本来水就不多,干旱的那几年直接就成了旱地荒地了。

青竹奇怪没有人开荒。

李氏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地里都是石块,开荒非常费力,而且几年都不一定长成良田。

买块好地,十两银子一亩,要省心很多。

买荒地,三四两银子一亩。

三四两银子,不是每户农家人都有这么多钱拿出来开荒。

李氏带了条猪肉,大概三四斤的样子。已经是非常重的礼了。

村长看到李氏上门,还带着重礼,便开门迎了进来。

知道这个李家最近又定亲又买牛的,村里人没少红眼的。

但是红眼也没办法,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真正红眼到给使绊子的,没有几个有这个勇气。

村长听说李氏要买地基,还是要二亩地地基。

心道:“果然是发财了啊。”

最后,村长看在那条猪肉的份上,卖了个人情,给算的三两银子一亩。

这种无主的地,一般三两多四两多,都要看村长的面子了。

当然再便宜也不可能。

再便宜,去县里办地契也说不过去。

村长说好了价格,便写了地契,让李氏几人第二天一起去县里盖章。

李氏也知道自己占了便宜,谢过村长,便回了家。

办完地契,李氏把钱袋子全倒空了,放到炕上数。

“唉,就是存不住钱,只剩下几十文了。”

青竹安慰道:“娘,老话说的好,钱是王八蛋,花了咱再赚。”

李氏打了一下青竹的脑袋:

“一个小丫头,怎么说脏话呢?你从哪里听来的老话,我都没听过。”

青竹被打了脑袋,也不恼。

地基是买下来了,手里的钱又花光了。盖房子的事情还得等。

现在每天的收入都是五百多文。

一个月挣十五两银子,之前是没有人敢相信的。

但是现在挣了这么多,对盖房子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青砖大瓦房,五间房的宅子大概需要三十多两。

但是青竹,并不满足于只是五间青砖大瓦房。

她要盖两所房子,都是青砖大瓦房,连东屋西屋院墙,都要用青砖。

到时候,室内的装修和家具,青竹都不想凑合。

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对居住环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青竹心里算了一笔账,也许按她所想的盖,二百两银子是保底花费。

一直这样小打小闹,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还是再去县城转转,看看其他挣钱的法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