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混在乱时空 > 第248章 六十年代地主婆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得了什么病连东西都吃不下?”

“哪是吃不下!是没得吃, 社里分的粮食吃完了就肯菜根, 菜根啃完了就啃草根,她娘生病后就盼着自己快死了,死了也能省口吃的”刘兰眼圈红了红, 雨桐心里跟着难受。晚上的饺子很好吃, 但是吃到嘴里缺少了味道。

初一一大早, 雨桐去了草泊, 再次放出一批鱼和兔子, 外面的雪很厚, 兔子在雪地上是跑不快的, 只要看到,男人抓应该没问题, 她带了两只兔子回来,一只给了隔壁张家,告诉他们草泊里很多兔子脚印, 现在去或许就能抓几只, 张家男人忙出去,今年怎么这么多兔子?

老人的解释是老天爷看不得百姓受苦!张家还真抓了几只回来, 村上呼啦去了一群。高家总是落在人后, 气得高久立大喊:“那是公家的, 你们在偷公家财产!”都快饿死了谁还管什么公不公家!别的大家或许不敢,但是野地里的兔子,河里的鱼谁抓谁得。

总之,晚上很多人家飘出了香味。河开化后, 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一群群野鸭,以前是有,但是没今年多。野鸭子打不着,但是鸭蛋还是能捡到的。下工的在草科、苇塘幸运的话就能找到一窝野鸭蛋,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尽管六二年开春不好过,但是大家每天都能吃到东西,尽管吃不饱。

今年雨桐的篱笆好看很多,去年一年小树苗长大了很多,尤其春树,有一寸粗细,里面夹杂着柳枝,槐树,居然有个样子。刘建强在正月十六给雨桐送去了一块粗布,这块布更稀,软软的用手能扒出缝隙。

徐大娘掂着布道:“刘广义家怎么娶了这么一个媳『妇』!这布织得可一点良心都没有啊!”

雨桐笑道:“我正愁夏天穿啥呢?正好就这个可,咱们娘俩一人一件,保管凉快!”

“可不凉快!都快透天了!”老太太无可奈何笑笑,家里还有藏蓝『色』染料,娘俩都能穿。雨桐过来收拾院子挑水,看到一脸不愤的周姝妹时,自动忽视。院子里她种了满满一院子土豆,这次她混合了一点高产的,土豆没长熟前不用担心,隔几天过来浇浇水就行。本以为最安全的土豆,在雨桐再次来的时候却少了很多,这是有人挖走了栽去自家院子。

雨桐把弄开的篱笆重新绑了绑,缺少的补好,这些对她无所谓,只要不祸害,种在谁家都一样。徐大娘这边什么都种了一些。开春的韭菜味道鲜美,加上雨桐偶尔带回来的野鸭蛋最是美味。可惜家里油很少,去年每人才分了三两油,缺油的菜能有多好吃,但对饥饿的人们能吃饱就是美味。

夏粮比去年强,大伙再次得到粮食后,公社宣布解散,村里成立互助组,雨桐和徐大娘祖孙跟隔壁张家分到樊立昌一组,这一组十家子,一共一百来口人,分到手的地人均一亩,每人二分自留地,再有就是上级政策,鼓励开荒种粮,谁开荒地归谁。

樊立昌与几家人一合计,决定在麦洼地开一片水田,那边与河道相邻,用水方便,开春的自留地家家种上了土豆,种好后一百多人除了老少全部去洼地开荒,洼地最多的是苇子根,那东西扎的深,很牢固,男人挖,女人往外捡,雨桐自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可以与男人抗衡,拿起挖锹往土里一『插』,脚下用力,一翻就是一块!

一连几锹下去,男人都看直了眼,这女人还真是---!干活的人多一个就快一些,各组都在比赛,看谁开的荒多,开荒后水稻是没办法种了,等土干后,大伙儿一致表示种谷子和豆子还来得及,谷子需要需要定期除草,雨桐在播种的时候加了一点高产的谷子和黄豆,秋收的时候那片荒地居然还打了不少粮食!

荒地的产量不用上交,谷子按人头分,就连雨桐家都分到二百多斤,等黄豆下来还能分到一百多斤,这一下子让各家各户粮食充实起来,后半年明显好过前半年,加上地里的产出,大伙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洼地秋收后还是一片小菜,以前的菜籽都是自己留,像白菜,开春了把地窖里的白菜种上几颗,白菜就能开花结籽,种子成熟收起来就是菜籽了!所以想种菜很简单。

去年得了实惠,今年大伙儿都跟着种起来,于是,秋后到处种的都是小白菜。雨桐跟徐大娘商议后赶上大集去换了两只母鸡,家里菜叶子多,粮食够吃了麸子和糠就不吃了,养两只鸡还能养得起。

秋后的蛐蛐蚯蚓被雨桐抓回很多,水焯后凉在院子草席上,只等冬天没吃的时候再给他们。两只鸡来后每天两个鸡蛋,肖国胜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肉。每天掏蛋的事主动要了去。

隔壁的强子经常带着他弟弟柱子过来玩,张家老太太偶尔上门唠几句,看到徐老太太养了鸡开始还觉得那是浪费粮食,可问明白人家的鸡根本不用吃粮食后让儿媳『妇』赶大集也用粮食换了几只回来。

鸡吃干菜叶、蚯蚓和蛐蛐,张家每天都能掏蛋后开始想着攒鸡蛋卖几个钱。徐老太太也想这么办的时候,被雨桐拦住:“妈,养鸡家吃行,但是卖钱就涉及到了政治问题,您改天跟张大娘念叨一下,好像说这是什么资本主义尾巴!不许搞个体经济”

“呦!那还真不行,咱们别惹事,我这就跟你大娘说去”

雨桐叹口气,这是事实,以后可能更严厉,抓了典型怕是要受些罪了!自己家养的以后会有定额,允许养,但不能超数量,能卖钱,但不能自己卖,镇上有采购站,任何商品只能交到那里去。

想着家里一分钱都没有,雨桐和徐老太太商量着去抓一头猪回来,现在是秋季,估计等来年才能养大,那倒是无所谓,只要能换到手一些钱就好,不然谁没个头疼脑热的,你就是去卫生院没钱人家也不收留你。

徐老太也明白这个道理,跟张家、李家等不错的人家商量后,咨询了李茂兴知道可以,几家子才带着粮食去供销站大集上找,小米才八分一斤,小猪仔差不多十来块钱,一百左右的小米换来一头小猪仔,可以说很贵。但是长大了一头猪交上去也卖五十左右,也就不贵了。

雨桐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小猪仔,偷着加一些料,为了不太特殊,串门的时候也偷着给那几家的猪仔加一些,所以,这批猪长得很壮实,让很多人都羡慕起来。

互助组的好处在于人手心齐,都知道地是自己的,没有不卖力的,所以今年的秋天收成尽管有些天气影响,但还算是过得去,上缴的任务是按收成比例算的,但是有些粮食不会算在内,例如打场的底子,粮食里会混合泥土,不在帐的土地,那是大家开出来的。

樊立昌做主,额外的菜全部分到各家,扣死理也没错,好的粮食混合一些沙土做土粮食分给了大伙儿,这样,雨桐这个互助组家家粮食搭上蔬菜应该能温饱。所以,六二年的新年比去年多了欢笑。

六三年柳河村算是丰收年,各组经过一整冬沤肥肥土,开春春种秋收,粮食收获满满。尤其樊立昌组的水稻种植成功,打破了柳河村不能种水稻的传说。

而且水稻的产量还很高,亩产到了六百斤,樊立昌被立为典型受到表扬,只有他知道,功劳最大的还是那个女人,他们没种过水稻,雨桐自报家门种过,可以作指导,但是不能外传,为了遮人耳目,樊立昌出去学习了两天。

聪明人都知道,那两天想把水稻种好是不可能,但是那个年代较真的就是少,人们不善于撒谎。于是,雨桐被地里指挥,水稻就这么让他们中成功了,稻种在空间让灵气滋润后产量自然比平时高。

稻米是精贵东西,分到手后,大家基本上都卖给了供销站,然后换回更多的玉米高粱,雨桐卖了一部分,加上卖猪的钱,家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底。她把布票买成了布,肖国胜长得快,去年的都小了,今年放出一些还能凑合,明年肯定不行。

今年给老太太做了一件上衣,等么家的布过来,娘俩再做两条裤子。夏天抓的两头猪眼看着有一百多斤了,过年倒是可以出去一头,留下一头开春卖。

养猪的吃不到猪肉,因为集上没卖肉的,卖肉的都要票,村上只有产『妇』才能分到二斤肉票。即使你有钱,却吃不到肉,雨桐没什么,想吃自己有的是,关键是那祖孙,每次自己在空间吃的时候都很有负罪感,好像是做贼。

吃不到猪肉但可以吃兔子肉和野鸭肉、鱼肉,鸡肉!但哪样也不如猪肉香。有樊立昌照顾着,雨桐觉得这俩年过得无比顺心,国胜五岁,基本能自己找伙伴玩,徐老太太精神越来越差,雨桐时不时带回家一些好东西给她,老太太含笑一一笑纳。

好东西让老太太身体慢慢好转起来,徐老太一次拉着雨桐的手道:“以后别往家带东西了,那些都不是咱们百姓人家能用的起的,我身体好了很多,再陪你们几年没问题”

“知道了,妈,东西都是身外物,只要您老好好的比什么都强”雨桐不能说的很明白,就这样吧!只要老太太在,她觉得活着好像有个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