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219章 西行路上,把风景看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西行路上,把风景看毕

林特已经有些佝偻的身影有些打晃,他一步步迈向堂外,似乎有着万般心事。

“爹爹!”竹娘终于站起来,对着林特轻轻地道了一声。

林特正在迈开步子往外走,听见这一声称呼,似乎被雷击中一番,就此定定地站着。

“爹爹保重身体。”竹娘看到背朝着自己的林特,再次轻轻地说道。

林特缓缓转过身,朝着竹娘笑了笑,这才转过身走了出去。

五日后,林特突然中风倒地,一直昏『迷』。当晚,来诊断的大夫看过之后宣布不治。

天圣元年(1023年),被人们称为“五鬼”之一的林特病逝。

林家将丧讯报于朝廷,官家仁慈,感念于林特生前为朝廷做的许多事,特赠尚书左仆『射』。

又过了三日后,远在西京洛阳的韩清得到这一讯息,叹息一番,心里惦记着竹娘,不知道她作何感想。

算算时间,韩清在洛阳已经住了半个月了,自己都觉得有点不要脸了。拿着告身一直就闲逛不去赴任,估计也就是在大宋才有的事吧?此时的他正在山上四处的浏览。

一大帮侍卫以及跟着来的那几个人都在他身后,听着他口若悬河的讲解。

很多

“我们现在脚下这座山叫做龙门山,远处那山叫做香山。这石窟里的佛像众多,两座山上都有,能绵延二里地。”他转过身仰着头看着眼前的大佛说道:“这一尊佛名叫大卢舍那像龛,乃是在唐朝时期建造。”

朴仁猛和崔慕蓝二人看到这么多佛像,极为的惊叹,俩人在佛像跟前像个呆瓜一般,张着嘴不断地看着巨大的佛像,都忘了对着佛像磕头行礼。

“这奉先寺是这佛像群中规模最大、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院,所以在这里以被称为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这尊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是仿照武则天的样貌而建。”韩清仰头看着大佛说道:“等大佛建造完成,武则天率领群臣前来参拜。”他说到这里转过身看着众人问道:“当上百名大臣共同拜倒在这大佛下面之后,只有武则天一人站着,你们可知道是为何?”

“武后已经是大权在握,已经是人上主,所以不用拜。”崔慕蓝抢先回答道。

韩清摇了摇头。

“武后已经是女皇,所以认为自己有神灵僻佑,所以不用拜?”于俊试着答道。

韩清摇了摇头笑道:“刚才我说了,卢舍那大佛是仿照武则天的样貌而建,这武则天站在大佛下面当然不用拜,哪有自己拜自己的?”

众人听罢恍然大悟。

“现在听韩大官人这么一讲才明白,怪不得武后能引得两位皇帝的痴『迷』,”刀雁青看着大佛叹道:“这佛像已经几百年了,历经多少风和雨,可是依旧如此靓丽,可见当时的武后多么的美丽啊!”

韩清听罢默默地点了点头,千年之后他站在龙门石窟这卢舍那大佛跟前时候,看到石刻佛像的尊荣后,也是这般想的,可见当时的武则天是多漂亮啊。

现在朝廷为了保护这大佛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所以有很多工徒在佛像后面叮叮当当的开凿着方形石洞。他慢慢上前两步,看着旁边的迦叶和阿难,心里说道,大佛能够在风雨中站立千年,可是禁不住贪婪之辈的宵小之徒,因为千年之后,很多石刻都被人铲了卖到了国外。

淳空和尚来自于通华寺,见到这么多的佛像十分的激动,对着每一尊佛像都是拜了又拜。

纵观一大帮人中,只有几个人站着,其余人都是虔诚的对着佛像拜了又拜。

站着的人中有韩清,鹿菲子、四果的于俊和刀雁青。

鹿菲子是道家人,所以对着佛家的佛像不拜,于俊和刀雁青来自于四果,四果是明教的另一叫法,也称为摩尼教,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所以对着石像也不拜。

韩清悄悄地打量着于俊和刀雁青,因为他觉得这二人应该拜一拜。因为明教的创教者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既然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那么是不是也有佛家渊源结合啊?可是看着二人只是就那么站着,没有一点敬仰的意思。

这个时期的人们都对神灵敬重,像佛像祈福的众侍卫看到韩清就那么大喇喇的站着,就有人凑过去轻轻地劝他,他笑道:“人太多,佛祖一时半会儿记不得那么多人,所以你们祈愿就算是给大家祈愿了。”

韩清带着众人逛完石窟,就下了山往回走,那淳空和尚一直还在不停地拜佛,索『性』扔下他,让他拜完自己寻回去得了。

过了两天,一帮子人又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

离着京师越来越远,所以每到一个城里,韩清都是主动地去酒楼吃饭。在天子脚下不敢随便出入酒楼,怕那些御史台的喷子逮着就『乱』喷,但现在山高皇帝远,哪有那么多闲的蛋疼的人专门盯着官员是否出入酒楼,况且他现在是便服,没人认识他。

可是吃过两三次他就烦了,因为闹哄哄的一大帮人进酒楼,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于是他让姜阳秋带着一帮活土匪自己找馆子吃去。至于那几个跟班,那就管不着了。

这次跟随而来的十二护卫有广信军退役的斥候,也有雀武卫来的好手。这帮子人是后来才投奔到东京城的。眼看着先来的兄弟们吃香喝辣,日子过得好不逍遥,于是后到的兄弟们分外眼红,但是新来的只能是干些杂活或者跟班当马仔,所以这次韩清被贬嫡外放,一帮子人立刻响应,要舍命跟随。大家都明白,这韩清是富甲一方的大金主,而且是太后的红人,官居从三品,帝师,这些光环罩在身上,出去外放几年回朝,肯定是又能风光好大一截,此时不跟随还要更待何时?

这次跟随东主出门,一帮子人觉得甚是快活。一路上吃喝不愁,而且能看看沿途风景,晚上还能抽个空找个『妓』子乐一乐。

现在被东主给赶到一边去吃饭,这帮子人反而更是开心。因为和韩清一起吃饭时候,虽然听见韩清冒出个怪词怪语或者粗口,但是众人也不敢随便开玩笑,更不敢大呼小叫的热闹一番。现在可好了,东家在楼上吃喝,大家在楼下可以敞开了吃喝,没那么多的拘束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那马车,别让什么贼偷给『摸』过去就行。可是众人嘴上虽然没说,心里却是希望有哪个不开眼的蟊贼来光顾,因为这些人手里配备的刀剑还有弓弩全是最新的。平时里光听那些老相识们讲用这怪弓怪弩杀了多少山贼,可是这新武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还真没实战过,光是偶尔练手试试。

韩清在楼上独自一人吃喝,顺便看看大宋最着名的文化,那就是大宋朝的bbs论坛。

假如出门在外,又是孤身一人,黄昏时候,在陌生的城市投宿客店,看着窗外暮『色』四合,他乡的万家灯火逐渐亮起,也许会感觉到有一种惆怅与寂寞慢慢爬上心头,弥漫开来。这个时候,一般人会掏出手机,打开电脑上网,发帖,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漫漫长夜需要消磨时光,排遣寂寞。

千年前的旅人在客栈旅店,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与朋友圈,又当如何排遣愁绪?

唐宋时代流行的方式,是在旅舍驿馆的墙壁上留言寄情,这就是大宋着名的民间论坛了。题壁文字通常都是以诗歌的形式,不似今天的公厕壁板上,全是见不得人的粗鄙文字。诗歌用字洗练,信息容量大,最宜壁上遣怀。因此,唐宋的旅店,墙壁多有“题壁诗”,有些驿站还专门设置一些“诗板”,供旅人题诗。最为出名的就是南宋时期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的内容颇有讽刺南宋朝廷只顾歌舞升平、不知进取中原故土的意味。

其实这种题壁诗被广为流传之后,也能给自身带来不少的好处。大中祥符年间,又有一个不知姓名的小官员,投宿驿舍,大概更深人静之时,感怀世道不公,辗转难眠,便在墙壁上题下一首小诗,遣发牢『骚』:“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

“三班奉职”是宋朝的低级官职,薪俸极低,月薪“七百(文),驿券肉半斤”,所以这名小官员才有“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的感叹。这首诗后来不知何故流传开来,并传入朝廷,宋真宗说:“如此,何以责廉?”下诏给“三班奉职”增加工资。

但题壁成了一种文化之后,有时候也会让酒店客店烦不胜烦,广元楼干脆弄了滑轮吊轨题壁,壁上蒙着白『色』的大纸,别说题诗了,想当场作画都没问题,反正留不了半个月一撕了事。

作者 以然 说: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刘娥摄政时期对这种情况应该是未做改观,仁宗真正执政之后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