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594章 别时无计,空想罗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4章 别时无计,空想罗裙

那老者听了依旧是要摇头表示不懂。

小娘子笑道:“我钱庄现在与广元楼共同出钱,在江宁府,真定府、应天府等地开办了新的酒楼,也在京郊购置了大批地产,这些买卖是普通百姓所不能直接参与的。”小娘子让人给老者端来一盏热茶继续说道:“但是钱庄既然投资这些买卖了,肯定是要挣钱的,如果老伯你要参与投资,那就和钱庄一起享受钱财的分配即可。”

“我能与钱庄一起投钱?”老者笑道:“小娘子凭的说笑了吧?”

“千真万确!”

“我哪知道千里之外的买卖是不是挣了钱?”老者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说道:“这债券型的买卖既让能挣钱,也肯定能亏钱吧?”

“我钱庄一定会保护客官的最大利益,老伯大可放心,钱庄在京师已经有数年了,每个储户都是钱庄重要的客官。”小娘子看老者一副不信任的神情,就继续说道:“如果老伯不愿意购买债券类型,也可以定投养老。”

“养老?”老者听到这话来了兴趣就问道:“怎么个养老?”

“将你存放在钱庄的钱财做个改动,改为定投养老,每月只需往钱庄里存一定数目的钱财,那么到期之后会连本带利归还,这钱足可以让老伯你吃穿不愁的。”

“这不是和你们钱庄的存定期一样吗?”老者听了这话有些『迷』『惑』的说道:“我还以为你钱庄又营造了福田院。”

大多数人认为宋朝的官员致仕之后,可以领半俸,即在职工资的一半,这个半俸便是退休金。有一些受到优待的官员,退休后还可以领全俸。这些有退休金的人员,养老一般是没有问题的。而民间百姓养老靠儿孙,是家庭养老,不需要退休金。确实,家庭养老是古代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但请注意,它并不是唯一的养老方式。

在宋代,也存在其他养老模式。

除了宗族或者儿孙养老,宋代地方官府也鼓励人们成立一个养老基金会,平日将余钱存入基金会,年老时再取出。同时,朝廷对八十岁岁以上的高寿之人,是要发生活补贴的。再然后,就是国家养老了。朝廷设有很多福利养老院,福田院、居养院的主要功能是接济、收容“老疾孤穷丐者”,在汴梁设有四个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按规定,凡五十岁以上的鳏寡孤独老人,可以进入国家在京师及诸路开设的福利院养老。国家给他们的养济标准一般为每人每日一升米,价值十文钱。

老者认为养老就是要去福田院,所以才有这么一问。

小娘子细心地给老者做了诸多的解释,经过与存定期的对比,老者最终觉得还是定投养老收益颇多,便欣然接受了这种理财方式。不过办理这种理财略微有点麻烦,需要将手中钱头子重新更改为存折。

韩清站在钱庄门口,与张万财和魏俊春看到那老者满意的离开,三人相视一笑。

与众人告别之后,他坐在马车里溜溜达达的往回走,就听见外面有人叫道:“韩大官人,终于找到你了。”

韩清一听这声音就皱了皱眉头,休沐的日子十天一次,就不能让人好生的休息一下?非要弄这么多破事?他拉开车窗帘子往外看了看,那高庚正在马车外面拱手作揖呢。

“上马车来吧,外面天寒地冻的。”他在马车里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说道。

“谢大官人。”高更听罢大喜,急忙登上了马车钻进车厢里。“大官人的马车果然别具一格,难怪京师人士都在夸耀。”

“哦?”韩清好奇地问道:“这马车有这么多人称赞吗?”

“京师中能有多少人坐的起这马车?又有多少人有资格做这种马车?”高庚笑道:“光是车窗上这平板假玉,有几个人买得起?车里的取暖小铜炉放上几块那蜂窝的炭,冬天乘坐这马车可是一点都不觉得冷,更何况这是四轮马车,大轴上面有扭纹螺丝铁抗震。”

“那叫弹簧!”

“哦哦对,弹簧。”

“说吧,那裴家人有什么条件?”他知道这高庚是个揽子出身,嘴上夸人那是没边没沿,懒得再听他奉承,直接奔向了主题。

“裴家人的意思是影剧院今后不能在用白娘子的戏中出现法海的名号,此其一。”高庚说道。

“这没问题!其二呢?”

“其二,影剧院要张榜公示,向裴家人赔礼道歉!”

“这也没问题!其三呢?”

“其三,裴家人希望影剧院能出一部戏,为法海重新正名,宣扬裴家的功德。”

“这个...也没问题!其四?”

“其四,裴家人说,需要影剧院赔付钱财。”

“哼!我就知道有幺蛾子,只要弄到钱,前面那几条有没有都没关系吧?”韩清冷笑道。

“裴家人祖上被影剧院污蔑,所以有些要求也是能够理解。”高庚陪笑道。

“这帮人终于开口了,他们想要多少钱?”

“这个...裴老太公的意思是,影剧院至少拿出三万万钱。”

“三万万钱?”韩清听罢哈哈大笑道:“敲竹杠敲得倒是响!”

“啊?”高庚没听明白。

敲竹杠一词出自于清代。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了船舱的每个角落也没发现鸦片。这时,一个师爷吸着长烟筒,漫不经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撑船的竹篙上敲烟灰,敲得竹篙“嘟嘟”直响,别人没有反应,船主却吓得面『色』大变,知道师爷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这位师爷请到后舱,掏出大把的银子悄悄塞给他,请他关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师爷得到银子便没说什么,随缉私人员下船去了。此后,“敲竹杠”便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下来。

现在韩清把这个名词说了出来,高庚不知道这个词的典故,所以分不清韩清这句话的是个什么态度。

“三万万钱就是三十万贯!老子弄个话剧,就要赔他三个亿?我本想问一句,你们他妈怎么不去抢?仔细想了想才发现这话不用问,因为你们他妈就是在抢!这是一群活土匪吧?”韩清冷笑着说道:“土匪山贼抢十次百次,恐怕也不能抢这么多吧?你们还招人吗?老子也入伙得了!”

高庚脸『色』变得有些惊骇,他拱了拱手说道:“韩大官人是说...”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要是打官司,老子就陪着打到底,妈的!”韩清骂骂咧咧起来。

“大官人,此事若是深究,恐怕会波及到大官人的前途啊。”高庚舒了一口气劝道。

“前途?”韩清冷笑一声说道:“老子挣的钱都被这群鸟人给敲诈走,还他娘的有个屁的前途?挣了钱都被人讹走,老子忙活半天还要上街找典当行当裤子才能养活自己!”

高庚被韩清这满口脏话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作为牙人也接触过不少高官,头一次见这样口无遮拦的,况且眼前的这人曾经还是先帝御笔钦点的探花郎。

“大官人,如果觉得钱财过于巨大,不妨换个法子。”

“这群鸟人就他娘的是讹诈老子钱财来了,换什么法子也是要敲诈钱财!”

“那不一定!”高庚讨好的笑笑说道:“凡事总有个变通。”

“你有什么主意?”韩清斜眼看看他问道。

“大官人,小的本身就是做牙人的,在京师中也做过不少妙事,驵侩就是撮合两方的人把买卖谈成,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本领,小的还是有些法子的。”

“还价?”韩清不屑的问道:“能还到多少?”

“或许...咳咳...一文钱也不用花。”高庚眼神有些飘忽,四处『乱』瞅的看看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我『操』!有什么不靠谱的『骚』点子,说来听听。”韩清被勾起了好奇心。

高庚被韩清这话弄得有些哭笑不得,他正了正『色』说道:“大官人还记得那熟读《宋刑统》的培裴小娘子吗?”

“记得,那小娘子唇红齿白,高腰肥『臀』,端的是颗好白菜!看那藏在布裙里的翘『臀』就想着拍那么几下,捏一捏,听这小娘子吱吱叫唤,肯定煞是有味!把这小娘子衣衫剥净,摁住后好生的把玩...”他说到这里看到高庚正在吃惊地张着嘴看自己,赶紧正了正『色』说道:“小娘子俊俏的很。”

“这位高小哥?”他看到高庚还在保持着刚才的表情,就唤他一声。

“啊?”被雷的外焦里嫩的高庚回过神来愣愣地看着他,心里十分奇怪:这当年的探花郎说起『淫』词浪语怎么如此熟络?

韩清其实平时里不是这样,但是就因为被这群人敲诈的恼火,所以说起话来也是不管不顾,嘴上没把门的,把这做牙人的高庚惊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