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591章 献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官家笑了一下,然后问道:“师傅近些日子一直在忙于公务吧?毕竟刚上任度支部,很多人与事都是很陌生呢。”

“确实是忙,回到家还要哄娘子,哄孩子,偶尔与一般狐朋狗友吃吃喝喝。”

“狐朋狗友?”官家听到韩清用这个词语描述他那一帮朋友,起初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就问道:“师傅,那刘涵可是回京城了?”

“刘涵现在更名为刘从德,在赤梓县正在做县令。”

“哦!”官家听完这话,瞅了瞅韩清,似乎想从他嘴里在听到什么。

韩清看到官家这幅表情,略微的笑了一下说道:“官家,过去的事就过去吧,还记得臣曾经给你说过的话吗?一笑一沉浮,一休一来去,一念一世界,一梦一轮回。”

官家眼神有些黯淡的接着他的话:“英雄也罢,看客也行,南来的相逢北往的,都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值得我们死死咬住不放的。看天气正好,心情正畅,饶过自己一把,过一回宽怀人生,笑着看天下。”

韩清点点头,就笑而不语。他知道官家刚才那神情表达的意思,官家想知道王飞捷的讯息。

这里的故事就有些微妙了,刘美曾担任过嘉州都监,而当时的王蒙正知道刘美是太后的表哥,就想巴结他,想把女儿王飞捷许配给刘涵,在还在很年幼情况下,两家就经常的走动。后来刘美回京师之后,王蒙正干脆让女儿跟着一起进京。由于刘美的特殊身份,所以也经常带着王飞捷进宫玩耍,一来二去就让官家看到了。

官家才十一二岁的孩子,但是也是情窦初开,看到王飞捷聪明漂亮,而且说话做事风风火火,于是就对王飞捷有了好感。(赵祯喜欢王蒙正女儿,此为史实。)太后刘娥知道了此事,她下令王飞捷速速嫁与刘涵,于是这王蒙正就正式的成了为刘涵的老丈人,后来因为权势越来越大,夺人盐井引发命案,韩清在此事中顺便引入崔默等人参与,故意激怒寇准,于是一帮人都被寇准给办了。不过这里要顺便提一下的是,过个几十年后,苏轼与王家的人交往颇多,友情深厚。

有人说男人只能记住两个女人,一个是刚上完床的女人,另一个就是初恋。

这王飞捷就是官家的初恋,现在初恋虽然已经嫁做他人『妇』,但是时不时的仍然会想起。

韩清看到官家还有些恍惚就笑道:“臣听闻说,太后近日安排两名女子已经进宫,官家应该着眼于眼前了。”

官家说道:“郭氏和张氏都在宫中。”

太后为了断绝官家的念想,安排王飞捷与刘涵成亲之后,就张罗着官给官家选皇后了。

郭氏,乃是郭崇的孙女。郭崇,本名郭崇威,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官至平卢军节度使,卒年五十八。累赠尚书令兼中书令、英国公。

张氏,乃是张美的曾孙女。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 ,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将领,在太祖以及太宗皇帝时期,历任三司使、检校太傅、检校太尉、定国军节度使、左绕卫上将军等。

“官家已经长大成人,也该考虑这头等大事了。”

他说完这话自己也翻翻眼,官家才十三四岁,这就开始要考虑娶媳『妇』的事了,不过想想自己当初这个年龄应该是在初中时期,也是勾搭漂亮小姑娘谈过恋爱,所以说男女之间的事,放谁身上都一个样。豁牙子吃肥肉,肥(谁)也别说肥(谁)。

闲聊几句之后,韩清就拿起书本继续给官家授学。现在说是作为官家的算学教授,但实际上已经慢慢脱离了算学的概念。因为初中那点数学知识已经让官家掌握的差不多了,再往高一点就该讲正弦余弦定理或者立体几何了,可是官家将来是要御领群臣的,讲那么多的数学知识恐怕将来也用不上,况且官家有时候也是问他,这些算学知识能应用到哪里?所以韩清现在授学时候,有些数学知识就是一带而过,反而着重讲一些物理知识以及地理知识。

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韩清反而觉得轻松了一些。因为讲授算学的时候,他写的那些阿拉伯数字让官家总是很不适应,每当应用到数学公式时候,用汉字书写的公式着总是觉得怪怪的。

快到中午的时候,韩清就去了承明殿。

“小猢狲还知道来看看老身啊?”刘娥正在看奏章,看到韩清规规矩矩的站在殿下,就随口问道。

“现在师傅听政颇为辛苦,徒儿这是寻得空来看看师傅。”

“难得你还记得老身。”刘娥说完话看到有人抬上来一个箱子就问道:“这是弄到什么宝贝了?”

“师傅每日『操』劳国事,这皇宫里的饭肴恐怕也吃的腻了,所以给师傅弄个新奇的宝贝,让师傅以后能有个新鲜的吃法。”

“什么宝贝?”

“臣让人打造了一台压面机,只需把活好的面让进这机器里,就能做出来有模有样的面条。”韩清说完就命人把那箱子打开。

“压面机?”刘娥本来和他说话也是漫不经心,但是一听到这么个新鲜的词语,就被引起了好奇心。

“对,就是压面机!”韩清指着那箱子里的东西说道:“现在人们吃面的时候无非就是面皮面饼面条之类的,如果想吃面条,需要和面,用擀面杖把面坨擀成面皮,再用刀把面皮切成条,徒儿这个宝贝就是把面皮放进这压面机里,摇动要把,就能自动把面皮切成面条,十分方便。”

刘娥听到这个宝贝无非就是个做饭的东西,也只是下了殿走到跟前观摩一下而已,看到那两个圆棒形的铁轴上面互相咬合的刀口赞道:“小猢狲总是能弄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怪东西。”

韩清看到刘娥并不太在乎这个压面机,就有些气馁。因为这个压面机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在前世少年时代,父母下班回来没时间做饭,他就去袋子舀几碗面粉装在提兜里,去附近专门压面的地方,将面粉交给工作人员,眼看着人家把半湿的面粉倒入机器,往复个十几次压成面板子,将面板子放入面条刀具里,一排面条就源源不断的做成了。

“这压面机做出的面条形状大小一样,吃起来味道很是独特。”他指了指机器上的刀具说道。

“挺好。”刘娥看完压面机,并无太大的兴趣,只是面无表情的夸了一句。

“这面条如果晾干包装起来,可以存放十天半个月。”他又补充道。

“当真?”刘娥听到这话开始重视起来。

“千真万确。”韩清说道:“因为可以用硬面做成面条,然后挂起来晾晒阴干,用纸包起来存放,存放个十几天不是问题,这就是挂面了!”

“这倒是个宝贝!”刘娥听了之后思量了一下说道:“如此说来就可以给前方将士们送去面条吃。”

韩清听到刘娥这么说,不由得暗自赞叹,这女人作为统治者,还真挺关心前方将士的疾苦。

“说吧,这次进宫见老身,又有什么坏主意?”

他听到这话不由得苦笑,我帮你阴了老丁没落好,现在是吃饱了骂厨子啊!

“师傅,徒儿的钱庄现在还兑着钱头子,这有些难办啊。”

“哼,你个小猢狲,老身就猜到你要说的是这事。”

“以前丁谓把持朝政,要将徒儿那钱庄换个做法,于是就弄了钱头子来兑换百姓手中的存折,现在丁谓已经被贬嫡,这钱庄一事就一直尚未有定论。”

“现在钱头子与存折不是都能使吗?”

“是都能使,可是...”

“莫要讲了,老身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刘娥叹口气说道:“你这猢狲弄了那钱庄,朝中大臣起初不知道这钱庄的厉害,等丁谓被贬嫡之后,钱庄挣钱的能耐就传开了,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跟老身提过,都想打那钱庄的主意,老身都一一拒绝了,至于现在钱头子与存折并行之法,也不得不说是让你远离灾祸的一种法子。”

“徒儿知道很多人图谋我那钱庄。”韩清说到这里就叹口气:“一直闷声发大财就是了,和这丁谓结怨,结果得不偿失啊。”

“老身也派人暗中调查过你,虽然你身家数百万贯,但是并没有因此而为富不仁,并没有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徒儿一直告诫家人要与人为善。”

“钱庄之事先这样吧,现在用了钱头子的方式,就代表朝廷作为钱庄的东家,让图谋之人无法下口,否则,哼哼!”刘娥冷笑一声道:“你以为自己智计百出聪慧无比,但是一直猛虎斗不过几十只饿狼。”

“徒儿明白。”韩清叹了口气。

这种事在千年之后仍旧是一模一样的『操』作,看到你腰缠万贯的大金主,一群狼就会围攻争夺你的资产,很多大佬儿功成名就的时候赶紧申请加入了外籍,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灾祸,但是网友并不买账,只是在网上叫嚣着抵制这个成功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