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125章 草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官家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一直就凝结在了脸上。

当晚,群臣在宫中挤在延庆殿等候讯息,天蒙蒙亮的时候,内侍悲呼而来:官家大行了!

宋乾兴元年二月二十九日,大宋皇宫西北角延庆宫,官家赵恒去世!

群臣听罢,齐齐下跪,嚎哭声立刻充满皇宫。

韩清挤在殿里后面正在犯困,听到内侍的悲呼,心里一惊,愣愣地抬起头,不由得叹息一声。

他想起刚从河北武遂城入京时候,第一次见到官家情景,一身纱袍,面容慈祥。他一个千年之后的人第一次见古代的君主,就觉得这个皇帝是一个好人。

如果说官家懦弱,说他糊涂,这倒也不能否认。但从官家登基之后做的许多事来看,不能否认他是位仁慈、善良、公平甚至爱民爱官如子的好皇帝。他是从唐朝中期开始直到这一时期,唯一一位把士大夫,以及臣民们当“人”看的皇帝!

太祖皇帝赵匡胤有杀伐决断的时候,太宗皇帝赵光义更加猜忌心重,一旦发火,无所不用其极,可在现在的官家的管理下,国家开始有钱,黎民开始有饭,甚至就在他后期的拜神行动中,他都用重宝向占城国(今越南境内)买回了耐旱的水稻新种,即后世流传的“占城稻”,又从西天竺(今印度境内)买回了绿豆新种,在自己的宫廷内院中试种成功,然后推广天下。尤其是对官员士大夫们赏赐慷慨到了奢侈的程度,更是前朝历代所未闻未见。

但是官家确实也做了太多的错事,他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宋朝真正富强奋发的机会白白地溜走了,东封西祀、封禅拜神,这些事情是难以抹掉的污点。

赵恒是个好皇帝!

宋初三代的君主各有各的特点:赵匡胤为宋朝打下了江山,赵光义给宋朝定了格调,因为从他的时代开始,向外扩张已经不再可能,而让宋朝变成了人们现在心目中的那个既繁华又委靡的文人天堂的,就是赵恒。

但也就是这个赵恒,白白的让大好时机从眼前溜过。眼看着契丹的内『乱』置之不理,党项方面正和吐蕃、回鹘杀得昏天黑地更是漠不关心,这些事都成了后来宋朝的顽疾。而在内政方面,赵恒更是疏漏了更大的事:土地清查以及农业税制!这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太祖皇帝赵匡胤连年征战顾不上,而太宗皇帝从即位起到驾崩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澶渊之盟以后,多年的安静时光让大宋休养生息,正好是关起门做大事的时候,赵恒却忙着拜鬼神。

这事说起来也真的很是让人无奈,后来的辫子王朝皇帝康熙想清查全国土地以及农业税制的整改,但也是虎头蛇尾,雍正皇帝用尽了铁腕手段,不惜残忍,也只是做的马马虎虎,而且被骂成了筛子!

赵恒让大宋变成了富贵奢华的国度,带来了大宋百余年的太平岁月,再没有连年的战争。可是大宋从这个时期开始被圈养,武人血『性』和杀气的一面被埋藏了起来,都被融入到了诗画当中,开始变成既繁华又委靡的文人天堂!

韩清随着众臣一起跪倒,心中也是无限的悲哀。官家这一驾崩,留下了孤儿寡『妇』。不过他也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宋朝开始了,璀璨绚烂光华夺目的大宋名臣就要登场了,他们和新皇帝的故事历久弥新,被千古传唱!

群臣正在趴地上嚎啕大哭,屏风后面走出来刘娥,看到众人皆是一般模样,就高声说道:“有日哭在,且听处分!”(并非我打错字或者排列字序出错,此处并非是“有日再哭”,刘娥在正史中留下的最初八个字就是这样。)

东西二府的高官听罢此话,立刻躬身退出殿外,转身去了旁边的殿庐做目前最重要的事--写遗诏!

刘娥让内侍们开始赶紧为官家换下龙袍,其余的事就顾不得吩咐,她也急匆匆的步入了殿庐中。

韩清此时的官职在一群重臣当众显得微不足道,他看到众人从殿中出来去了旁边的殿庐,还有些搞不明白,不知道这帮人把官家的尸身扔在这算是什么意思?旁边的蔡齐悄悄地告诉他这是去写遗诏,他这才点点头。

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官职目前进不了那个殿庐里,干脆就在殿外等着吧。哪知道刚挤在人后面,就看见内侍从殿庐里出来,看到韩清之后就走了过来说道:“圣人吩咐,让你速速去取来笔墨纸砚以作备用。”

韩清听到这话就不禁一呆,殿庐里岂能没有纸笔?不过他随即就明白了意思,现在是写遗诏呢,刘娥是看重自己,让自己也亲身经历一番。

他点了点头,迅速去旁边的偏殿中找了笔墨纸砚,然后就跟着内侍进了殿庐里。

一帮大臣正趴在案子上各自忙碌,丁谓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才那种悲痛的表情,反而是一副泰然处之的模样,背着手踱着步,站在大臣们身后探过来头,东瞅瞅西看看。

他在享受此时的寂静!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对威严的敬畏。官家在世的时候,他丁谓已经树立起无人敢犯的权位,那比石头还硬的寇准,在朝中多大的威望啊?不就是被自己给一举掀翻了吗?那状元出身的李迪,学识满满名誉天下,那又如何?还不照样被驱逐出去朝堂了吗?放眼天下,现在还有谁能超过自己?

韩清站立在一旁,静观着眼前的一切,看到刘娥远处搂着太子有些木然,然后又看到丁谓鹤立鸡群的模样,心里就叹口气,死皇帝活皇后现在都可以被丁谓扔在一边,因为发令者虽然有权力,但是『操』作者确实有技巧的。一个高明的ceo,能够让董事长的愿景变得面目全非;一个牛气的掌柜,能改变东家的初衷之外还把东家伺候的舒坦。

看看现在殿庐中的人,老丁是宰相,往下就是副宰相冯拯、任中正、王曾,二西府枢密院这一边,老丁的搭档枢密使曹利用,枢密副使钱惟演,还有个新上任的张士逊,貌似没有一个能够出来和老丁叫板。

韩清这么想,丁谓目前也是这么想。

这世间总有意外!

此时在殿庐草制遗诏的就是副相王曾,连中三元的大学霸!

丁谓伸头看看王曾草制的遗诏,突然说道:“孝先,有个字你多写了!”

简单地一句话!简单地几个字!却是犹如一记炸雷在殿庐中每个人头顶炸响!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可是草制官家的遗诏呢!多一个字?或者少一个字?篡改遗诏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丁谓看到整个殿庐的人目光全都被吸引过来,不动声『色』的说道:“孝先,我看到你草制的遗诏中,这句话是不是多写了一个字!”他用手指了指诏书中某处说道:“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孝先啊,有这个‘权’字吗?”

“权”这个字在此时是代理,暂代的意思,比如权知开封府,就是代理开封知府,开封的代理市长;权知枢密院事,就是代理枢密院知事,暂代为国防部长。

丁谓所说的这句话确实是大有玄机。“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那就是现在的皇太后刘娥代理处理军国大事,假如按照丁谓刚才的纠正,那么刘娥就不是代理,而是与小皇帝共同分享军国大权了。

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如果按照丁谓这种说法,那么刘娥终生拥有分享皇权的权利,成为实际意义的武则天!这不是篡改,这已经是翻写了!丁谓这样的行为分明就是忤逆先皇,纯属是造反了!

如果目光能杀人,丁谓估计早就被凶狠的目光剁碎了!东西二府的重臣们一致用目光咄咄『逼』人的看着丁谓,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发声。

此时在殿庐里,按照官职划分的话,韩清是最低级的。他站在最靠边地方,先是看刘娥的表情,似乎刚才丁谓的话语并没引起她多大的情绪波动。然后再看群臣的神态,很多人眼睛睁的很大,都在看着丁谓与王曾。

想不到王曾把笔直接往地上一扔,然后说道

“政令出于房阁,不入庙堂,已经不是国家之福。称‘权’字才能勉强善后,何况刚才言犹在耳,怎能随意篡改?”

韩清有些紧张的看着丁谓,不知道丁谓会怎样发怒。但是他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丁谓看了看地上的笔,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孝先如此坚持,那就留这个‘权’字好了。”

丁谓居然忍了?

王曾面无表情的拾起地上的笔,转过身继续书写遗诏。

“孝先,你又出错了!”丁谓看到王曾刚写下的几个字立刻叫停道:“淑妃应该是晋升为皇太妃,你这草制诏书中怎么依旧是淑妃呢?”

淑妃,就是杨姓的妃子。当初和刘娥共同侍奉官家左右。因为从大宋官场所传,杨淑妃的出身要比刘娥高贵一些,自立更是丝毫不差。所以这一路的封赏也是很迅速。从美人到婕妤,再到修仪和现在的淑妃。

太子的母系排名上,管刘娥叫做大娘娘,管淑妃叫做小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