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55章 更喜团茶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承事!”车顺姬看到韩清正望着自己,就施了礼说道:“来过你影院多次,貌似这是第一次来你的这清水轩呢。”

“你来过这里好几次,都是在影剧院大厅里,这次确实是来我办公场所第一次。”韩清说道:“车小娘子不知寻我有何贵干?”

“无他!”车顺姬扬了扬手中的提篮说道:“想和韩承事品茶论道。”

“和我品茶?”韩清笑笑说道:“我可喝不惯现在的茶。”

“韩承事莫要拒绝,先看看我的茶如何。”车顺姬说完把提篮放在桌上,打开了篮子的蒙布。

篮子里有一个精美的漆盒,车顺姬打开漆盒之后取出一个用纸包着的茶饼。等她把纸打开之后,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块儿团茶。

“龙团茶!”韩清笑了笑说道。

“韩承事是识货之人。”车顺姬笑道:“这茶可否喝的惯?”

“如此贵重的茶,能在我这清水轩出现,也是让我韩清荣幸之至。”

他是知道这茶的行情,这龙团茶制造是有讲究的,不能用茶芽,而是要用茶笋来制。

茶芽和茶笋的区别,茶笋是在茶籽地上长出的芽,茶芽是枝上长出的芽。

在地上长的茶笋,将其采下来以后只留当中的一鎏,这时候刚从地里出来,还是有些青白,不够绿。要把这茶笋拿出来放在口袋里,用力『揉』,『揉』到里面成浆糊。

把浆糊掏出来以后搁到茶模,做出来的叫茶饼,再压上花纹即可。压龙纹就叫龙团茶,压凤纹就叫风团茶。这团茶还得串成茶串,一串团茶的价格能有上千贯钱。(注1)

唐贞元年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兼建州剌史时,改革茶的制作工艺,把蒸青茶叶研末和膏,压成茶饼,创制了研膏茶,俗称片茶,因茶饼中间打小孔便于穿绳携带,也叫串茶。时建州研膏茶中名品中的紫笋,即香腊片,在全国已享有声誉。

车顺姬笑笑说道:“今日就在韩承事这里展示一下手艺如何?”

“求之不得!”韩清笑了笑,并指了指旁边的全套茶具,示意她可以随便使用。

这个时代喜欢“斗茶”,韩清的清水轩成了行首们斗茶展示手艺的地方,所以茶具都是准备的足足的。

只见车顺姬搬过来一个锦墩坐下,从旁边茶具里拿出竹镊子夹住龙团茶,放在炉子上开始左右翻转的烘焙起来。

这女子手指纤细,藕白的胳膊在眼前不时地晃动,颇让人赏心悦目。

车顺姬把烤好的龙团茶放在茶碾砸成小块块,然后过箩,只见那极其细的茶叶末轻飘飘落下,有种轻如鸿『毛』的感觉。

“车小娘子居然如此的熟练,真是令人佩服!”

“这汴京影剧院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今日能进入到韩承事的办公之所,实属荣幸,岂能不把平生绝技展现出来呢?”

车顺姬虽然嘴上说着话,但是手上却是一刻也没耽误功夫。

她把箩好的茶叶末全都收集到荷叶形的茶罐里,取出里面的的茶则,然后把茶盏放在炉子边烘烤,顺便用砂瓶去墙角边水缸里打了水放在路上烧。

“茶则”是一个长柄小木勺,勺子很小,用这勺子舀出来茶叶末是标准三钱的量。

“喝这龙团茶据说要用最甘甜的山泉最好,可惜我这里没有。”韩清看着车顺姬一套行云流水般动作说道。

“功夫到了,水就是其次了!”车顺姬说完用手试了一下烤热的茶盏,然后取了过来摆放在桌子上。

她从茶叶末罐里头用茶则拨出来三钱茶叶末放入茶盏,倒上少量的热水然后去调,将茶叶末调成茶膏。然后微笑着说道:“北苑龙茶者,甘鲜的是珍。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

“车小娘子的‘调膏’手艺令人赞叹,张弛有度。”韩清只是坐在桌子对面看这个女人忙碌,并未伸手去帮忙。

车顺姬用砂瓶里的开水往茶盏里倒,边倒边搅合,并且接着又说道:“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

韩清看着这一幕点了点头,这女子的点茶手艺比起路振和雍半仙要顺眼了许多。

“长疾勾萌并,开齐分两均。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只见车顺姬念完这句之后开始点茶,她看了看眼前的茶盏,用茶宪击打了一下茶盏念道:“宿叶寒犹在,芳芽冷未伸。茅茨溪口焙,篮笼雨中民。”

“车小娘子对茶很有研究啊。”韩清笑了笑说道。

“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车顺姬又念了一句之后就把茶盏推到了韩清跟前说道:“请韩承事品尝一下奴家的手艺如何。”

韩清看着茶盏边一层外翻得泡沫,闭上眼睛想了想说道:“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啜为灵『药』助,用与上樽亲!”说完之后还是拿起茶盏装作很享受的样子喝了一口。

点茶时会浮出一层泡沫,叫沫浡,这个时期认为茶的精华在沫浡里,最为养人。

但是韩清却是强忍着难受喝了一口,生茶叶末子被热水烫熟,味道貌似也还行,但是总觉得怪怪的。

他饮了一口后说道:“头进英华尽,初烹气味醇。细香胜却麝,浅『色』过於筠。”

这宋朝人喝茶之法被日本留学之人学了去,创办了日本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格外讲究,客人和主人位置有规定,端起碗到嘴期间,直线还是弧线也有讲究,而喝的茶就是普通的大茶叶,很苦。

所以,日本人喝茶之前要先吃点东西,就是大酱汤,防止喝下茶把胃黏膜给伤了。日本茶道这一套是为了维护日本武士道这种体系,不是为了真正喝茶。

看到韩清就是喝了一口放下,车顺姬有些拿捏不准,难道自己这套技艺出现了差误?

她自己端起来喝了一口之后,觉得味道还是不错的。可是这韩清为何只是喝了一口便不再动那茶盏?要知道她这手绝活儿在高丽能够震惊所有王公贵族的。

即使在大宋朝,有人到了同文馆做客,她看对方身份高贵才肯展示这手艺。只是今天到了韩清这里怎么不灵了?完全没看到韩清眼神中的惊奇和欣喜,只是很平淡的表情而已。

她不由得怀疑自己手艺是不是哪里出现了不对的地方?难道韩清更是点茶的行家?

“韩承事似乎看不上奴家的手艺!”车顺姬面『露』微笑的试探道:“这茶不符合韩承事的口味吗?”

“车小娘子的点茶技艺的确令人称赞,这茶确实不错。”

车顺姬点茶手艺在韩清的漫不经心地表情下,被打击的有如破碎的花瓶般。

她本来是带着剧本前来的,通过龙团茶和点茶手艺震一下韩清,然后用这种姿态再和他谈谈剧本之事,结果『露』完了手艺却是碰到这种不死不活的主,让她有些无奈之余也是惊奇韩清的身份。

刚才她和韩清对得那几句诗,乃是丁谓诗赋《北苑焙新茶》。

丁谓本身是好茶之人,在咸平年间入仕后,可谓一帆风顺,饶州任职一年,便进朝史馆编修本朝国史,随之又外任福建采访使,负责调查地方风俗政情。

回朝后,颇有心计的丁谓,除了常规述职外,还特别将福建存在的茶盐利弊提出改革建议。

第二年,朝廷见他精明干练,于是提拔他为福建路转运使,以精心监造御茶,进贡龙凤团茶。

丁谓不仅首创北苑御茶初期的极品,而且将团饼茶的采制工艺和生产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撰写出《建安茶录》,亦叫《北苑茶录》或《茶图》,对后人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

史载丁谓漕闽时着《茶录》,画《茶图》,记述宋初在建州监造龙团凤饼的茶事,北苑贡茶遂名甲天下。

车顺姬打算用这名震天下的北苑贡茶震一下韩清,然后再提出自己剧本的想法。毕竟这贡茶千金难求,现在拿出来给你韩清喝,也算是拿我的手短,吃我的嘴软了吧?

可是这韩清对这价值千金的龙团茶淡淡一笑,看到自己这点茶手艺也是淡然处之,并且喝了一口之后就不愿意在碰茶盏,难道这韩清是习以为常吗?

“看来韩承事似乎不好饮茶?”车顺姬有些不自信的问道,然后又下意识的看了看旁边一整套的茶具。

“喜好饮茶!”韩清说道:“天天都要饮茶。”

“既然喜好饮茶...”车顺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问,只好又劝道:“韩承事请喝茶。”

“多谢!”韩清举起茶盏放到嘴边轻轻地抿了一下就又放下了。

车顺姬看到韩清又把茶盏放下,有些不自信的说道:“素闻汴京影剧院广收民间各种故事,近日来奴家得了一新话本,不知韩承事能否给定夺一下!”

“什么话本?”

车顺姬从篮子里拿出一本手稿放到韩清跟前说道:“这话本,说的乃是你本家。”

1 北宋开宝末年(975年),灭南唐,收北苑。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976年)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茶录中说北宋初期,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即今天的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