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51章 玄中外,更深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承事没有见过吗?”李小乙问道。

“你丫脑子里进水了?”韩清说道:“你要是能告诉我,咱们这样身高的人如何能搬得动那几丈高的铜人,我就给你说我见过。”

“韩承事莫要动怒,我们四果也正在派人寻这铜人,如果能从韩承事这里寻得消息一二,定是感激不尽。”

“我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一,陈道人已经死逑了!二,那铜人,我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三,铜人之事,我是在这两年才听说的。”

“在下还有一事想跟韩承事打听!”李小乙拱了拱手说道:“那陈姓道人带着韩承事进入山中,在这之前定是在山中安置好了一些家当。”

“那又如何?”

“就不知韩承事是否看到过陈道人经常离开居住之地,在其他山林里游『荡』?”

“他经常炼丹,还有就是出去采『药』。”韩清说道:“俩大活人每天围着个炉子转,要是你也会疯。”

“那就是说陈道人还在其他地方有落脚点?”

“不清楚,没去过。”

“好吧,感谢韩承事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在宋辽边界游『荡』,乃是被广信军斥候所救,就是你眼前这位衙内的爹爹管着这一群人,你若是还想打听,就去河北武遂城问问。”

李小乙惊疑的看了看杨文广,听到韩清说这人是衙内,那就是官府身份的家人了,而且又是管着斥候,难道这衙内身份很不一般?想到这里他就冲着身旁的杨文广拱了拱手。

“这位衙内是...”

“他叫杨文广,他的爹爹就是高阳官部署。”

“啊?原来是杨部署的衙内?失敬失敬!”李小乙听到介绍,慌忙不迭的再次和杨文广施礼。

“不必客气。”杨文广笑笑说道:“你们找铜人做什么用?”

“铜人身上有关乎我四果的生死大事。”

“能否告知有什么大秘密?”韩清想起在张弓的通华寺时候,和老和尚聊了很长时间都没套出铜人秘密,今天这李小乙来打听,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

“韩承事真不知道吗?”李小乙问道。

“这铜人我是这两年才知道的。”韩清面无表情地问道:“道士找,和尚找,这又冒出个四果来找,你若能告诉我铜人有什么秘密,我或许能够帮你找找。”

“如果韩承事能帮着找,那定是比我们这些人要方便的多,因为韩承事跟着那道人一起生活过。”李小乙说道。

“但我真不知道那铜人究竟有什么惊天大秘密。”韩清说道:“你若是能告诉我,或许我真的可以帮你找找。”

“既然如此,那我就简略说一下。”李小乙沉『吟』了一下说道:“只是此事过于重大,还请韩承事莫要外传为好。”

“这你放心,今日里房中只有你我三人,定不会再有外人知道。”韩清说完指着椅子说道:“还请李小乙坐下说吧。”

“好的!”李小乙苦笑了一下,坐在了办公桌跟前的椅子上。

一进来就没遇到韩清的好脸,也没招呼自己就座,这是要找自己打听事情了,才安排座位,看来这韩清也是喜怒分明。

“不知韩承事可否听说过秦始皇时候的‘荧『惑』守心’天象?”李小乙问道。

“不知道。”韩清摇了摇头,“还请小乙兄细细道来。”

“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想必韩承事知道吧。”

“你这么一说我大概是有些明白了。”韩清点了点头。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极为重视,因为他们都认为天象表达了天意。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备受关注:一是五星连珠,二是荧『惑』守心。

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排成一条直线,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

史书记载刘邦登基那一年曾经出现五星连珠的天象。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演,证明五星连珠发生在刘邦继位的第二年。

最不吉利的天象是就是荧『惑』守心。中国古代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的天象。

这种天象为皇权做出的解释是,天蝎座的三颗星中间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叫做星占学。星占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皇权服务,皇帝设立了占星官,设此官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

韩清倒是知道这么个传说,但是不知道这名字叫法,所以李小乙这么一讲,他才慢慢明白。

“荧『惑』守心和铜人能有什么关系?”韩清好奇地问道。

“秦始皇当年遇到了荧『惑』守心,但是找到了人通过法术避开了这一灾祸,于是就把这避开之法刻录在了铜人手上。”李小乙答道。

“那你们找到这铜人之后干什么用?”杨文广旁边问道。

“顺应天意!”李小乙只是回答了这四个字。

韩清和杨文广面面相觑,二人心中却是在想,这四果是不是有造反的征兆?

“我感觉是在听小乙兄说故事。”韩清笑了笑说道:“找到铜人就能顺应天意了?”

其实他心里想问的是这几年要出现荧『惑』守心天象了吗?天上星星排列和你地上的人能有什么关系?

“言尽于此!”李小乙说完站起身对着二位施礼道:“还请韩承事帮忙费心打听一下这铜人下落,如有信息可派人通知城南薰门附近的李家油铺。”

等到李小乙走了以后,韩清就让人去把编撰里最年长的一个人叫来,此人现在影剧院一直做着编撰。

这编撰已经有六十八岁,也算是应试的学子,但是多次考试未中,本来可以做“特奏名”。但是这人已经心灰意冷,投身到影剧院做了编剧一职。

“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

宋朝是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录取的名额比前代大大增加,但毕竟僧多粥少,屡试落第、五六十岁还在为功名奔波的仍大有人在。

考虑到这些读书人“易农而学,应书躬策至于历年且老而无所成”,皇帝特许在正榜之外,另发一榜恩赐其功名“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因老人居多,此榜即被戏称为“老榜”。

老榜录取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优待对象主要为五六十岁的老年士子,虽然后来各朝应举数屡有变更,但年龄条件基本不变。

而榜上有名、以特恩获得功名的老年士子们就是老榜官。

名登“老榜”并非易事。宋朝规定:达到“四举”、“五举”、“六举”乃至更多举的老年士子才有资格入选。

宋朝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州举行取解试,合格者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通过后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

这与人们所熟知的明清举人不同,宋朝举人不过是通过州县考试后获准参加省试者的一种临时身份,这些人如果没能通过省、殿试,下次应举仍然需要从州县取解试开始。

因此,“四举”“五举”中就包括一些参加过省试乃至殿试而被黜落的士人,这些人除了年龄上偏老之外,学识方面想来并不差。

老榜官以恩科得出身,名望很难与正榜进士相比。

正榜进士按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一甲最优,五甲最次。一甲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仕途前程无量,备受朝廷重视,人人称羡。

与之相比,老榜官虽也依据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但是,第一等的前两名(俗称老榜状元和榜眼)也就仅够资格附于正榜最末等的五甲,被授予知县、县尉、主薄等微职,其余四等就更不着边际,任职于州县学,充其量只是蒙朝廷恩赐得到一次“微官沾禄”的机会罢了。

事实上,很多老年士子也把恩榜入仕看作是无奈之举,很少像正榜进士那样炫耀出身。更有一些老榜官着力摆脱此种尴尬处境,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韩清找来这位投身于影剧院的老年士子,特意问了问四果是个怎么回事。

老编撰听完韩清的叙说,想了想就告诉了四果的由来。

原来这四果是摩尼教的别称,摩尼教从唐代时期有国外传入。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国人严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