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16章 谈妙说虚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想到了韩清真的是对自己好,手里的地契是马行街旁边的一处坊郭户,这处宅子现在已经涨了五倍了,地契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她林青竹是拥有者。

就因为和秀儿和萧匹敌的事儿弄得关系比较紧张,为了缓和气氛把这地契拿出来让秀儿看了看,秀儿在几年的酒肆管理中已经变得很是市侩,但是看到这地契也是感慨不已,然后就打趣这韩清真是鬼头。

竹娘问秀儿为何要这般评论,人家好心好意的给咱弄了个万金求不来的地产,还说人家鬼头。

秀儿笑着说姐姐笨,你迟早是他韩清的人,你这财产后来还是韩清的。这话让竹娘羞红了脸,和秀儿开始辩解,越是讲越是说不清,虽然姐妹俩这样开玩笑,但是关系自从这地契开始了缓和。

竹娘在屋里满脑子正在胡思『乱』想,韩清走出了屋子却是有些茫然,今晚去哪住?戚氏的屋子不能随便进了,万一竹娘闯进去就不好解释自己为啥在这里睡,可是还能去哪?前面绕开挡墙就是行首们的聚集地,但也不能去啊。

他更是不敢去竹娘的青竹轩办公屋住,现在正在躲着她,明天一早直接被擒个正着就麻烦了。

偌大的一个影剧院,居然没有容身之地啊?他苦笑了一下只好在最前排的座椅躺下,在这里将就一宿吧。

快要睡着的时候,一个悄无声息的影子走到了跟前,静静的看着他。影剧院里虽然熄了灯,但是每隔七八米远都有一盏小油灯在琉璃灯罩里燃烧,方便剧院里的人半夜出去能看得见。

这个影子的主人就是竹娘,她思考了一会儿坐起身来打算继续找韩清,不能便宜了这个下流货,非要怒斥他一通方解心头之恨。可是起身悄悄走到屋外,戚氏屋里和自己屋里都没有人,她就轻声下了楼找到了韩清。

看到韩清蜷缩在观众席上的座椅上,她是又心疼又生气,但是心里却是有种莫名的触动。

“中棠,起来了!”竹娘晃了晃他:“在这里容易着凉。”

“啊?”韩清被晃动醒了,看到是竹娘就坐了起来说道:“你怎么来了?你在屋里睡就成,不用管我。”

“我在屋里睡!我在哪个屋里睡啊?”竹娘被这番话气的哭笑不得的说道:“赶紧回屋里睡吧,这里容易着凉。”

“哦!”他站起身来跟着竹娘上了楼。

“回去睡吧!”竹娘给他打开门让他进了屋,就关上门自己回了自己的屋。

韩清已经很是犯困了,二话不说躺倒在榻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竹娘在自己屋里躺着,却是失眠了,她不由得想起在应天府时候的情景:浑身上下被韩清瞧了个通透,该『摸』得地方也『摸』了,不该『摸』得地方也被『摸』了,想到这里她有些暗自脸红,继而又想到戚氏说的那大本钱,不知怎么就浑身有些燥热难耐起来。

第二天剧院里一干人等早在起来,排练的排练,上戏的上戏。看到竹娘也是洗漱完来到后台,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不再谈论任何话题,只是静静地忙着自己手里的事。

韩清到了中午才起来,洗漱完就下了楼,竹娘看到韩清走到后台来,就说食堂里有给他留着饭,都在蒸笼里,自己去吃吧。

季芳华惊奇的看着这一幕,然后看了看韩清,不由得赞叹这中棠究竟使了什么本事能让竹娘消了气。

顾若兮这些日子神采有些飞扬,这梁祝的戏真是一个好故事,况且自己要演一个男儿身,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且又带着几分稀奇。毕竟她一介女流从未扮过男子。

常常来剧院的人中少了一个丁婳,每当看到李奕蕾在和顾若兮谈话话题,韩清就不再走过去答话。

二女看到他也都是了然于胸,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东京城的三月天已经十分的暖和了,人们纷纷换上单衣走了出来,赏着青山绿水,郊外出游别是一番滋味。

这一天影剧院里正在上演《卷珠帘》,韩清坐在清水轩办公屋里看书,就听见有人禀报,说包厢里有人要见他。

“谁啊?”韩清问道。

“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是他的随从来通知我的。”

“这又是哪冒出来的王公贵族吧?”韩清有些不耐烦的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衫就去了包厢。

走到白羊座包厢门口,就看见门口站着两个武士,看到韩清走近,就准备拦着他。

“里面有人要见我!”韩清看了看左边的武士说道:“你能告诉我里面是何方神圣?姓甚名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有无婚配,是否有不良嗜好?”

那武士本来听到韩清的第一句话,就准备扭身打开门问问里面的人,但是听到后面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就有些愣神,皱着眉上下打量他。

门打开了,里面的侍从人员走了出来看到韩清就笑着说道:“来者定是韩承事郎吧?”

“正是!”

“我家相公想要见见你,请进来吧。”

韩清走进包厢里之后,就看见一个面容和蔼的老者正喝着茶看着下面舞台的戏,扭头看到他进来,并未起身笑了笑说道:“这娃子就是韩清韩承事?”

“正是。”韩清看到老者一身便装打扮,从衣着上看不出来是什么官阶,可是刚才那侍从说的话让他有些拿捏不准。因为那侍从说的是“我家相公”。相公一词可不是随便『乱』用的。

他只好小心翼翼的问道:“请问阁下是...”

“老夫寇准!”

“啊呀!”韩清听到这名字立刻大叫一声,不但惊住了老者和身边的随从,也惊到了外面守卫的武士。

武士急忙打开门往包厢里瞅了瞅,看了看情况又看了看旁边的侍从,就又给关上了包厢门。

“娃子你怎生了?”寇准正在品着茶,报完自己名号本以为韩清会毕恭毕敬的给自己唱个肥喏,哪知道会这么一惊一乍的,所以他也是有点不明白这韩清怎么了。

“原来是寇相公?”韩清这时候可是心里极度震惊,他在前世的历史知识中,宋真宗年间的人物中除了杨延昭之外,最为着名的就是寇准了。

只是在自己来到这宋朝的时候,寇准已经被贬到河南、陕西去做官了,而始作俑之人却是那纨绔王从益的老爹王钦若。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大中祥符七年的六月,寇准重回权力之巅,任西府枢密正使。

韩清倒是在前世的时候研究过寇准的经历,有时候也是不得不佩服此人。

在景德元年的时候,辽国举全国之力在萧太后的带领下攻打大宋。经过一路的冲杀血战,辽军居然攻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一带),这可把当今的官家吓个够呛,惊慌之余就打算跑路。

当时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王钦若和枢密副使陈尧叟,俩人都劝官家赶紧撂挑子踮了,只不过这俩人让官家跑路的方向有了争执,一个是让官家跑路到金陵,另一个让官家跑路到成都。

王钦若是江南人,陈尧叟是成都人。

官家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寇准力排众议,抓住官家的胳膊劝他御驾亲征。

官家不得已,算是被寇准『逼』着到了前线,结果这官家运气也实在太好,刚到了澶州,官兵就用床子弩一箭『射』死了敌方大将萧达凛,也就是萧月茹的爷爷。

辽军士气开始低『迷』,于是双方开始和谈,这就是着名的“澶渊之盟”。

不说这故事情节如何,单只是论寇准的魄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场战争是以宋辽的和谈告终。但是推敲一下寇准的做法,仔细想想也是有着赌徒的心理,因为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及时的通信设施,光是在朝堂里听到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就做出了判断,实在是有着高人一等的判断力。

但是这里就要掰开了讲了,战场上形式是说变就变的,不是说自己有着雄厚的兵力或者必胜的决心就能打赢的。

假如这场战争失败了那会怎么样?官家战死或者被生擒?那么中国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写了,后来崛起的金国就没得机会掳走钦徽二帝了,赵家王朝第三代帝王赵恒已经被辽国挑翻了!

“澶渊之盟”的签订,后人以及当时的一些汉族士大夫“愤青”、“愤中”们,每逢讲起此事皆愤愤不平,认为大宋在战场上的形势主动,竟然关键时刻软弱,反向辽朝支付岁币,以金钱换和平,太不划算。

其实,历史不能假设,即使宋辽双方真正继续打下去,结果还真殊难预料。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先前虽死了个辽将萧挞凛,没准日后大仗一打,宋真宗又在御营,万一有个闪失,估计宋朝最好的结局就提前北宋变南宋了。

仔细分析,澶渊之盟很类似日后康熙同老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事后双方都认为自己吃亏,其实最多是互相没沾得大便宜而已,最终还是有利于交战双方。

寇准的这场豪赌就是押上了自己和官家的『性』命,也同时押上了大宋的命运。

令人惊异的是寇准赌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