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大宋 > 第78章 把芳心,深意低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到二人离开了房间,月茹高兴地跳了起来,跑过去关上门上好门闩,不愿意让人打扰他俩的二人世界。

“非要让我下不来台?”韩清没好气的说她。

“是你的故事交代的不够清楚呗!”萧月茹没心没肺的跑到炉子旁坐下,拨弄着里面的蜂窝煤。

“你这样说的我有点脸挂不住,他俩一个劲的看我,等着我解释呢!”韩清皱着眉头说道。

“不要去管这些事儿了!”月茹盯着炉子中红红的炭火有些愣神,然后放下了手中的铁钎子幽幽的说道:“再过几天我就要回契丹了!”

突然地听到这个消息,让韩清有点不适应,他站了起来走到月如跟前,抚着她的肩头,低头闻了闻她的秀发说道:“可以来年再见的!”

“你愿不愿意和我去契丹?”月茹突然抬起头已是眼泪汪汪。

“去契丹?去放牧?你爹爹认识我是谁啊?”韩清有些苦笑的说道:“我现在的身份还说不清楚呢!”

“你连哄哄我都不会!”月茹站了起来,泪眼婆娑的说道。

韩清只好将她轻轻地拥入怀中,二人就这么抱着,似乎能够听见相互的心跳。

“抱我紧一点!”月茹把头枕在他肩膀上,带着哭腔说道:“人生在世是不是有太多的说不准?很多人都是匆匆来,匆匆散,偶尔的驻足,偶尔的擦肩,短暂的相伴走过一程风景,和你说过的话总是还萦绕在耳畔,我真的好怕你我的的缘分只是是一次偶遇,一旦分别,再见无期。”

“不会的!不会的!”他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安慰道。

“你知不知道我总是在想或许一切冥冥中已成事实,很害怕这是一场如同烟花般的邂逅,我忘了自己是谁,但我一直清楚的记得你的模样。假如繁华如花散去,你会不会把我遗忘在那个我们曾经相识的地方?”

“怎么会?你是和我在出使辽国的路上认识的。我还教你了『潮』尔,还冲你发过脾气!”

“和你分开之后,我在辽国守着一份柔柔的清冷,心里一直勾勒你的样子,一遍又一遍的想你。我不知道是不是思念久了,人就会孤独,我只知道每次在想你的时候,我开始有种『迷』路的感觉。这次来南朝,没有人知道我怀着怎样的热情向你走来,可是我又怀着怎样的失落独自而归。”月茹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韩清一直认为自己两世为人,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儿女情长的柔情对于自己来说绝对不可能再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迫切所求,可是被萧月茹的一番衷情诉说,似乎触动了心中的某个柔软的地方,他心里也是有种酸酸的感觉。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嘲弄人,让我遇到你,但你我却是身处两个世仇的国家;让我遇到你,却不知怎样才能相依;让我们有了情,却只能分开!我前几天在驿馆里躲着不想来见你,以为把这种思念深深埋在心底,以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却不知如此的距离也将自己伤的最深。我试着恨你,却总是能想起你的笑容。”

韩清抱着她,听着她讲着一切,心里实在是不好受,于是将她扳开告诉她道:“心里想着念着,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肯定会有好的结果!你看你小脸蛋都哭花了,晚上怎么去放灯?”

月茹知道他这是安慰自己的话,离开了韩清的怀抱,擦着眼睛还在暗暗啜泣。

韩清只好坐在跟前哄着她开心,给她讲一些笑话或者是自己的糗事,一会儿的功夫小妮子就破涕而笑,赶紧又重新补了妆。二人在房间里腻了一下午,晚上随便吃了点就上街了。

元宵节的时候,朝廷会放假,又叫“放灯”,意思是开放城门,解除宵禁,允许城乡居民自由进出,彻夜观赏花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放灯时间为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赵宋立国后,宋太祖将元宵放灯时间延长至五天。

其实过了冬至放灯的气氛已经开始出现了,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开封府早已用竹木搭好了用于放灯的棚楼,饰以鲜花、彩旗、锦帛,挂着布画,“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这种棚楼叫做“山棚”。

从岁前开始,汴京御街两廊每天都有各『色』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鞠、猴戏、猜灯谜,节目丰富、精彩。从山棚到皇城宣德门,有一个大广场,官府在广场上用棘刺围成一个大圈,长百余丈,叫做“棘盆”。棘盆内搭建了乐棚,教坊的艺人就在这里演奏音乐。游人站在棘刺外面观赏。

入夜之后,从大内到坊间,各种花灯争奇斗巧。宫廷的花灯无疑最为豪华,在御街上摆放的宫禁制作的“琉璃灯山”,高五丈有余,上面有各式人物,由机关控制,活动自如。至深夜,则“乐声四起”,“放烟火(即烟花)百余架”。

元宵花灯的样式各种各样,以小孩子上街时手里提的花灯为例,就有纱灯、纸灯、琉璃灯和塔灯四种材质,其中塔灯是用大块青砖镂空而成,由巧手工匠雕成七层宝塔形状,每一层里都燃着一根小蜡烛,造型非常别致。

月茹和韩清手拉着手走在大街上观灯,每看到一种造型别致的灯,都是大呼小叫的让韩清赶紧过来看。(注1)

“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灯品至多精妙绝伦。走马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珠子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

有一种“无骨灯”吸引了月茹的注意,因为这个灯浑然就是一个大玻璃球,非常奇巧,吸引着月茹趴在跟前看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名为“大屏”的巨型灯,“灌水转机,百物活动”,用水力驱动旋转。“又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如花女眷,“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

站在街口看到山棚万灯齐亮,“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上面站着身姿曼妙的歌『妓』美女,衣裙飘飘,迎风招展,宛若神仙。山棚还设置有人工瀑布——用辘轳将水绞上山棚顶端,装在一个巨大的木柜中,然后定时将木柜的出水口打开,让水流冲下,形成壮观的瀑布,灯光映照之下,甚是好看。

韩清拉着月茹的手站在街口,看着五彩斑斓的花灯将御街打扮的如此壮观,不由得低声赞叹了一句,他想到了辛弃疾的《元夕》一词,此时此刻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怎能体会到这词的意境?老辛是南宋人,写的是临安的灯市,不知道此情此景能否赶得上词里所说的临安灯市。

看到小孩子上街时手里提的花灯,月茹也要闹着买一个,因为她看见头上戴着“闹蛾儿”的小孩儿一个个都是喜庆的模样。闹蛾儿”就是用丝绸或者草纸扎制的装饰品,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有的像飞蛾,有的像蜜蜂。

走到一处卖灯的地方,看到一老者正在一个小车旁边向行人兜售,这些手提的花灯有纱灯、纸灯、琉璃灯和塔灯四种材质,其中塔灯是用大块青砖镂空而成,由巧手工匠雕成七层宝塔形状,每一层里都燃着一根小蜡烛,造型非常别致。

老者看到二人拉着手走来,就给韩清推荐了琉璃灯。付钱的时候老者看了看二人就送了几句吉祥话:“给你家小娘子买个七彩琉璃灯,来年定会生个玲珑的娃娃!”

韩清有些不在然的看了看月茹,自己却是无奈的想:元夕都是小情侣逛街得多,自己这年纪轻轻的像是个已婚的吗?这老者也真是不会说话。

萧月茹听到这话并没有羞怯的表情,一手提着琉璃灯一手挽着韩清的胳膊对老者说道:“谢谢你的吉言!”

她提着灯笼走到街道中间,看着一条巨长无比的龙灯说道:“和我一同走过这龙灯吧!”龙灯是用稻草和铁丝捆扎成一条巨龙,稻草上『插』着几万盏花灯,从龙头到龙尾长达一百多丈,弯弯曲曲绵延几条街,光彩夺目,一眼望不到边。

韩清就陪着她沿着龙灯一直往下走,走了几十丈长之后,月茹驻足在龙灯跟前依偎在他怀里说道:“只希望这龙灯无边无际,这样我就可以陪你一直走下去!”

韩清将她搂紧一些说道:“上元节是多么的喜庆,别再想那些伤感的事。”他看到远处人山人海,就拉着月茹奔向了宣德楼附近。

待走过去就看见宣德楼下面搭好了一个一个大『露』台,周围则是围满了民众。他牵着月茹的手说道:“领你看看大宋的春晚。”

1 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有女子和男子手拉着手行走的,但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