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流民到燕云王 > 第3章 假鼎迷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扬州鼎在烛火下泛着幽光,鼎腹取出的帛书已呈送汴京。然而不过三日,李昪的钦差便快马追至,带来一个令人错愕的旨意:

“经太常寺鉴定,扬州鼎系前朝仿品。着陈远即刻停止寻鼎事宜,专司御敌。”

随行的太常博士言之凿凿:“真鼎纹路该用错金,此鼎却是填银,且缺了禹王亲铸的暗记。”

钱元珎闻言激动:“绝无可能!此鼎在我钱家传承千年...”

“钱侍郎,”钦差冷声打断,“令尊当年为讨好吴越先王,私铸假鼎的事,还要本官当众说明吗?”

这话如同惊雷。钱元珎面色惨白,颓然后退。陈远注意到钦差袖口若隐若现的星图刺青,与星槎使者玄玑手上的如出一辙。

当夜,钱元珎在驿馆自缢,留书“以死明志”。但凌素雪验尸后却道:“非是自尽,是先中了一种令人癫狂的迷药。”

案情顿时扑朔迷离。更蹊跷的是,次日太常博士暴毙客房,所有鉴定文书不翼而飞。

“有人在灭口。”老鹰从博士枕下搜出半封密信,上面只有潦草数字:“真鼎在...雷泽...”

---

陈远当机立断,明面遵旨返京,暗派精锐前往雷泽。那是一片位于徐泗交界的古沼泽,传说大禹曾在此治水。

雷泽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祭坛。坛下埋着的却不是鼎,而是一具身着前朝官服的尸骨,怀中紧抱的玉匣里,藏着真正的《鼎鉴》。

“是宇文恺的弟子公输衡。”张仲卿辨认随葬竹简,“他为防九鼎落入奸人之手,故意散布假鼎传言...”

竹简记载,真鼎早已被宇文恺拆解,分铸成九件“镇物”,藏在各州水脉要害。唯有集齐镇物,才能重铸九鼎。

突然,沼泽中杀出大批死士!这些人身手矫健,用的竟是失传的前朝禁军武艺。

激战中,一个重伤的死士吐露真相:“我们是...守鼎卫...星槎许诺重光前朝...”

陈远心中凛然。原来星槎不仅渗透当世,更笼络了前朝余孽!

夺得的《鼎鉴》揭示了一个更大阴谋:星槎集鼎并非为了归墟,而是要利用九鼎的能量,将整个中原改造成适合星槎人生存的“新家园”!

“所以他们要在中原建定脉塔。”凌素雪恍悟,“是在改造环境!”

---

返程途中,陈远遭遇连环截杀。最危险的一次,刺客竟动用了北疆制的雷吼铳!

“军械库有内鬼。”老鹰检查缴获的火铳,面色阴沉,“是三个月前的新批次。”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在刺客身上发现了与赵匡胤麾下禁军相同的腰牌。

陈远不动声色,抵京后径直求见李昪。然而皇宫戒备异常森严,接见的竟是称病多日的宰相冯道。

“陛下突发恶疾,暂由老臣监国。”冯道咳嗽着展开地图,“星槎已占登州、破海州,不日将兵临汴京。”

地图上,星槎的进军路线形成一把利剑,直指中原腹地。但陈远注意到,他们的真实目标似乎是沿途的几处古遗址——皆与《鼎鉴》记载的镇物埋藏点吻合。

“冯相可知九鼎真相?”

老宰相浑浊的眼中精光一闪:“知与不知,有何分别?倒是防御使...可知宇文恺因何而亡?”

他取出一卷泛黄手稿,竟是宇文恺的临终绝笔:

“星槎非人,乃殷商遗族。彼等携东海三神山之力重返,欲复辟玄鸟之祀...”

陈远如遭雷击。若星槎真是殷商后裔,那他们争夺中原就非侵略,而是...复国!

就在这时,宫外突然杀声震天。赵匡胤浑身浴血闯入:

“冯相!禁军哗变,已攻破玄武门!”

冯道缓缓起身,露出袖中暗藏的匕首:

“老臣侍奉三代君主,今日该尽忠了。”

混乱中,陈远护着老宰相退往偏殿。却在屏风后看见本该“病重”的李昪——正与玄玑对弈!

“陈卿来得正好。”李昪落下一子,“朕与玄玑先生刚谈到九鼎归位之事。”

玄玑微笑执礼:“星主愿以半壁江山,换防御使袖手旁观。”

陈远看向棋局,黑白子正组成一个熟悉的图案——北斗九星。而天枢位空缺的那点,恰好对应着...镇北关!

“你们要北疆的定脉塔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李昪抚掌大笑:“聪明!届时九鼎重现,朕便是中兴之主,星槎可为国师,而你...仍可永镇北疆。”

殿外火光渐近,赵匡胤的平叛军即将攻入。玄玑悄然退入密道,临走前留下最后警告:

“星槎五鼎已备,若不得北疆塔,便引东海之水倒灌中原。何去何从,君自择之。”

冯道突然举匕刺向李昪:“老臣今日清君侧!”

却被暗处射来的弩箭贯穿胸膛。

老宰相倒在陈远怀中,血手指天:

“九鼎...重器...不可予...夷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