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流民到燕云王 > 第10章 殷墟迷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子昭的青铜舰队在黄河口一字排开,玄鸟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当先遣队登陆时,百姓们惊恐地发现这些殷商遗民竟抬着与宇文恺图纸上如出一辙的攻城器械。

八百年前的工艺,怎会与今世相同?张仲卿抚摸着缴获的云梯接头处精密的榫卯结构,百思不得其解。

陈远在都督府内仔细端详着子昭送来的商王诏书。绢帛确是古物,墨迹却透着新痕。更可疑的是,诏书上的印鉴竟与石敬瑭昔日使用的私印有七分相似。

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凌素雪将密报摊在案上,子昭的真正兵力,不会超过三千。

果然,次日子昭便提出要在汴梁城南重建。赵匡胤当场拔剑:

尔等真当我中原无人?

子昭不慌不忙,命人抬上十口木箱。箱中既非金银也非绢帛,而是满满当当的农书、医典、工谱,其中不少是早已失传的先秦典籍。

此乃大商八百年积累。子昭意味深长地看向陈远,愿与北疆共享。

***

新政推行正值关键时期。当子昭献上的改良曲辕犁在试验田里展现出惊人效率时,连最反对的韩知古都动摇了。

若能推广此犁,北疆粮食产量可增三成。老臣在田埂上激动得双手发颤。

但王铁匠在拆解犁具时发现了蹊跷:这铁器的冶炼手法...与我们在太原缴获的石敬瑭军械如出一辙。

陈远命人暗中跟踪子昭的使者。三日后,探马回报:这些殷商遗民夜间常出入汴梁城西的废弃晋王府——正是石敬瑭当年的别院!

当夜,陈远亲率幽云骑突袭晋王府。在地窖中,他们找到了正在密会的子昭与石敬瑭旧部。烛光下,子昭已卸去玄甲,换上了一身晋军制式的轻甲。

没想到吧?子昭冷笑,石帅早在三年前就在海外寻得殷商遗族,等的就是今日!

地窖深处,成箱的兵器正在被改装成先秦样式。更令人心惊的是,这里还藏着数百名正在受训的细作,他们的任务竟是混入即将举行的科举考场!

好一招偷梁换柱。陈远拔刀出鞘,可惜你太心急了。

***

汴梁城南的工地顿时剑拔弩张。子昭的三千兵马据守新建的宫墙,而赵匡胤率领的禁军已将工地围得水泄不通。

就在攻城即将开始时,一队契丹骑兵突然从北面驰来。耶律阮一马当先,弯刀上还带着血渍:

陈防御使!我们在幽州截获了石敬瑭的密信!

原来真正的石敬瑭并未死去,他一直藏身倭国,借子昭之手图谋复辟。更可怕的是,信中提到朝中已有大臣被收买,准备在科举之日发动政变!

名单呢?陈远急问。

耶律阮摇头:信使服毒自尽了。

此时工地内突然传来巨响。子昭竟点燃了预先埋设的火药,新建的宫墙在爆炸中坍塌大半。

保护典籍!张仲卿不顾安危冲向火场。那些先秦典籍虽可能是伪造,但其中确实混有真本。

混乱中,子昭带亲信突围而出。陈远正要追击,凌素雪突然拦住他:

看南方!

汴梁城方向升起三道狼烟——这是最高级别的警报信号。

几乎同时,一骑快马狂奔而来,马上骑士浑身是血:

防御使!科举考场...考场被围了!

陈远望向浓烟滚滚的汴梁城,又看看即将逃入太行山的子昭,瞬间明白了这是个调虎离山之计。

回援汴梁!他果断下令,子昭不过是诱饵。

但当大军赶回汴梁时,看到的不是预想中的叛乱,而是更令人震惊的景象:科举考场外尸横遍地,而带领士子们据守贡院的,竟是须发花白的冯道!

老宰相手持先帝御剑,站在贡院大门前:

乱臣贼子,可知此剑可先斩后奏?

叛军阵营中,几个世家族长面色惨白。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孱弱的老臣,竟还藏着先帝特赐的尚方宝剑。

陈远立即指挥铁山营合围。眼见大势已去,叛军纷纷弃械投降。但在清点俘虏时,却发现少了最重要的人物——崔呈华的儿子崔谅。

他往皇城去了!一个受伤的士子挣扎着指向北方。

皇城方向突然火光冲天。陈远心中一震:那里存放着即将运往北疆的新铸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