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 > 第66章 全球断供?康神:问题不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全球断供?康神:问题不大!

董越紧紧地攥住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咬了咬牙,像是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

“好!我马上去办!”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董越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源能工业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是最灵敏的。

源能工业这艘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和争议的巨轮。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

起初,只是一个在m国留学的博士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长文分析。

这位自称在麻升理工攻读材料学博士的博主,Id叫做“材料狗的自我修养”。

“最近国内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那些国外顶级的材料供应商。

会联合起来拒绝为‘源能工业’提供t800、t1000级别的碳纤维,以及航空级的特种合金。”

“很多人觉得这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或者是歧视。我只能说,你们太天真了。”

“你们根本不了解康临这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放几个公开的,但很多人没串联起来的信息。”

“一,康临,青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在读。这个大家都知道。”

“二,去年,国内某款改进型涡扇发动机关键性能取得突破。

总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提了一句‘得到了青北一位同学的颠覆性思路启发’。

这位同学是谁,你们猜?”

“三,今年上半年,海军某新型舰载无人机项目,在气动布局和飞控系统上实现了重大进展。

项目组的公开嘉奖名单里,有一个名字,也被打码了,身份是‘校外顾问’。”

“现在,把这几件事和康临串起来,你们再想想。”

“一个能改进航空发动机,能参与设计舰载无人机,并且在微电子领域是顶级天才的人。

他现在要造超跑。”

“你觉得,国外那些人,是怕他造超跑吗?”

“不,他们怕的是,源能工业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怕的是,康临这个人!”

“所以,断供,封锁,才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

因为在他们眼里,源能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

这篇分析长文,逻辑清晰,证据链(虽然是推测)完整,瞬间就被引爆了!

无数军事迷、科技爱好者、吃瓜群众涌入评论区。

这篇文章仿佛一个信号弹,彻底点燃了国内媒体和舆论场。

《釜底抽薪!源能超跑项目或因原材料断供而搁浅!》

《天才的傲慢?康临遭遇创业以来最大危机!》

《国产材料之痛:我们距离世界顶级,还有多远?》

一篇篇报道,带着或惋惜、或质疑、或唱衰的标题,迅速占领了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头条。

网络上的言论,更是彻底分化。

“我就说嘛,造车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超跑!这下玩脱了吧?”

“年轻人还是太气盛了,以为有点小聪明就能为所欲为,现实会教他做人的。”

“国内材料就是弱项,这是事实。

别说t1000了,能稳定量产t700的都没几家,人家凭什么卖给你核心战略物资?”

“哈哈哈,之前吹得那么响,还F1车队,还源能超跑,现在好了,造车的米都没了。”

“前段时间不是刚爆出来,康临在京都一号院买了套豪宅吗?

有这钱,还不如多搞搞研发呢。”

“楼上的,人家花自己的钱买房,关你屁事?酸什么酸?”

“我反正不看好,就算最后造出来了,你会买吗?

一个连供应链都搞不定的公司,你敢开他家的车上路?”

当然,也有少数支持的声音。

“我相信康神!他总能创造奇迹!”

“就是,一群人跪久了站不起来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搞定材料?”

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讽之中。

风暴的中心,源能工业的官方围脖账号,评论区更是早已沦陷。

无数人涌进来,质问,嘲讽,发泄着各种情绪。

终于,有人在一条最新的动态下面,直接@了康临的个人围脖。

“@康临,康神,我就想问一句,‘源能超跑’这个项目,到底还能不能顺利完成?”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还抱有一丝希望的人的心声。

所有人都以为,康临会选择沉默,或者由公司公关部发布一篇不痛不痒的官方声明。

然而,三天后。

一直埋首于实验室和办公室,几乎与世隔绝的康临。

在处理完一批技术文件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放松一下。

他偶然看到了这条@他的提问。

此时,这条评论下面,已经盖了十几万楼,全都是在催促、在追问、在冷嘲热讽。

康临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不是因为被骂,而是觉得这些人很吵。

他手指轻点,在那条评论下方,用自己的个人账号,回复了四个字。

“问题不大。”

简简单单,甚至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回复完,他便锁上手机,丢到一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他不知道,这四个字,在网络上掀起了怎样一场新的,更加猛烈的海啸。

……

江州。

一套普通的居民楼里,康志和与马娟夫妇正对着手机屏幕,唉声叹气。

自从儿子去了京都上大学,后来又折腾出这么大一个公司。

老两口的生活就多了一项内容——上网看新闻。

他们不太懂什么叫碳纤维,什么叫特种合金。

他们只知道,新闻上说,儿子的公司遇到大麻烦了。

“这孩子,怎么电话也打不通!”康志和拿着手机,来回踱步,脸上的皱纹拧成了疙瘩。

他从昨天开始,就一直在给康临打电话。

但每一次,听筒里传来的都是“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别急,小临肯定是在忙。”马娟嘴上劝着,眼里的担忧却藏不住。

“忙?忙到连亲爹的电话都不能回一个?”康志和脾气上来了。

“我开了一辈子工厂,还能不知道?这肯定是出大事了!”

就在这时,康志和的手机突然响了。

他一个激灵,拿起来一看,屏幕上跳动着“儿子”两个字,后面还跟着一个视频通话的请求。

“通了!通了!”

他手忙脚乱地接通,马娟也赶紧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