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 > 第16章 官方发声与网络热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官方发声与网络热议

当康临还在家里对着墙壁思考人生的时候。

他那几个小伙伴,已经将白天的冒险经历,变成了一颗投向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视频的发布,仅仅是一个开始。

真正将这股热浪推向顶峰的,是一则来自官方媒体的转发。

“华夏军评”,一个拥有千万粉丝,以内容严谨、态度权威着称的官方账号。

在视频发布不到两小时后,便分享了这条动态。

官方的下场,瞬间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他们的配文不长,却信息量巨大,内容清晰地分为了两个部分。

首先,官V对视频的主角康临给予了高度肯定。

文中称赞他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出色的动手能力与卓越的创新思维。

特别是在航空领域表现出的惊人潜力,让人眼前一亮。

报道甚至乐观地预测,以康临同学的才华。

未来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必将大有可为,有望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这番评价,几乎是把“未来可期”四个大字直接拍在了康临的脑门上。

紧接着,话锋一转。

官V开始详细科普我国关于航空器飞行的相关管制条例与法律法规。

文章明确指出,康临所制作的这种超高、超速无人机模型。

虽然是个人兴趣的产物。

但其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航模的范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官方以一种严肃又不失温度的口吻,提醒广大航空爱好者与青少年。

切勿盲目模仿,任何飞行器的升空都必须在规定框架内进行。

这则报道一出,立刻为整个事件定下了基调。

报道中,还特意回顾了康临此前的“光辉事迹”。

高考结束那天,他在洲市新闻的镜头前,云淡风轻地表示今年的考题难度偏低。

他预估自己的总分大概在735分以上。

结果成绩公布,747分。

这个数字,让他毫无悬念地摘下了广省理科状元的桂冠。

也让他在当时就成了网络上小有名气的“学神”。

旧闻新提,让无数刚刚通过无人机事件认识康临的网友,补上了“前情提要”。

状元的身份,再一次被强化。

报道随后详细叙述了这次“试飞”的全过程。

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这位新鲜出炉的状元,没有去庆祝。

反而带着同学,拉着一架耗时近二十天亲手制作的无人机模型,跑到了郊区的练车场。

那架无人机,翼展超过一米,充满了银灰色涂装,设计极具攻击性。

它的性能,也确实如同它的外形一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也正因为性能过于超标,它在升空后不久,便被洲市军区的空情雷达捕捉。

军区方面反应迅速,立刻出动了两架高空高速侦察机前往目标空域进行查证。

高空视角下,两架代表着国家顶尖科技的军用侦察机。

与一架出自少年之手的无人机模型,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同框。

确认是模型后,侦察机并未离去,而是在高空盘旋,一路“护送”着无人机模型安全降落。

地面部队随之抵达。

但后续的发展,却出乎所有网友的预料。

康临一行人并没有被当场“逮捕”,而是被客气地请上了军用越野车。

他们被带到了军区。

在那里,他们不仅参观了部分对外开放的普通区域,还和战士们一起在食堂吃了顿饭。

甚至,在非涉密区域,他们还被允许拿出手机拍摄视频。

那张苏璃朋友圈里的军车夜景照,就是这么来的。

整个处理方式,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也透露出军方对这位天才少年的爱才之心。

官方报道的每一个字,都在为视频的真实性背书。

网络彻底沸腾了。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以每秒上百条的速度疯狂刷新着。

“卧槽!官方认证,最为致命!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状元同学有多牛了!”

“我关注的重点是,二十天?二十天造一架这个?兄弟们,这是碳基生物能干出来的事?”

“楼上的,你再仔细看看,高考成绩公布第二天就去试飞了。

说明这玩意儿是他在高考前就开工的!一边备战高考,一边造飞机,这是什么时间管理大师!”

讨论的焦点,很快集中到了那架性能惊人的无人机模型上。

立刻有技术宅和航空爱好者下场分析。

“从视频里的起飞姿态和加速度来看,这玩意儿绝对不是普通电机能带得动的。

我怀疑是微型涡喷发动机!而且推重比高得吓人!”

“看它在空中做出的几个机动,过载极大,机体结构强度肯定也经过特殊加强。

根据视频画面和旁边建筑的比例尺估算,这东西的重量可能接近一吨。

最高飞行高度我猜有1600米,瞬时最高时速绝对超过了800公里每小时!”

这个推测一出,评论区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被更多的惊叹所淹没。

“800公里\/小时?一吨重?哥们你确定这不是在写科幻小说?”

“这性能,已经摸到巡航导弹的边儿了吧?难怪军区会出动侦察机,这换谁不迷糊啊!”

“所以,那架无人机最后怎么样了?被没收了吗?这么牛的东西,上交国家不过分吧?”

“哈哈哈,真正的上交国家!”

绝大多数的评论,都是对康临的赞美与惊叹。

“天才少年”、“现实版钢铁侠”、“未来的总工程师”,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似的砸向他。

当然,有赞美,也必然有质疑。

“感觉有点假,不会是团队包装炒作吧?为了上个好大学,现在都这么卷了吗?”

“一个高中生,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在二十天内独立完成这种级别的作品。

设计、材料、加工、飞控……这里面哪一环都不是他一个人能搞定的。

背后肯定有团队,甚至有公司支持。”

“坐等反转,这种事见的多了。”

这些零星的质疑声,很快就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赞美浪潮里。

但他们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是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从零开始,设计并制造出一架性能如此恐怖的侦察无人机模型。

这听起来,的确不像是人类能够完成的任务。

只有康临自己知道,这并非不可能。

当“完美科学家”的技能被激活。

当“智囊系统”开始全功率运转时。

无数的知识与灵感便会化作最精准的数据,涌入他的脑海。

结构设计、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飞控编程……

所有难题,都在系统的辅助下迎刃而解。

他需要做的,只是将那些完美的方案,通过双手变为现实。

然而,此刻的网络风暴中心,我们伟大的康临同学,却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他正以一种近乎瘫痪的姿势,陷在客厅的沙发里,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口袋里空空如也,银行卡里的数字也被清零。

那架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无人机模型,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某个戒备森严的军区仓库里。

此时的康临并未关注网络上的讨论。

正因无人机模型被没收、零花钱与奖学金被上缴而感到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