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我在月球建神国 > 第112章 地球的革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院士身后监控画面中那丝诡异的暗红色波动,如同一根冰刺,扎入林渊的眼底。他强行压下立刻示警的冲动,用尽可能平稳的语气对仍在兴奋中的陈院士说道:“祝贺你们取得突破,院士。请务必持续监控反应堆的所有参数,尤其是任何……非典型的能量逸散或背景噪声。我们传输的技术源于月球独特环境,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兼容性需要最严格的评估。”

陈院士并未察觉林渊的深意,只当是技术上的谨慎,满口答应下来,又热情地邀请林渊在方便时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通讯。

通讯一断开,林渊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素娥,调取刚才通讯中记录到的暗红色能量波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比对深渊能量特征库!”

“望舒,加强对地球方向的能量感知,尤其是与新型聚变技术相关的灵能扰动!”

命令迅速被执行。结果很快出来,不容乐观。

“波动频谱与‘深渊种子-惰性态’特征匹配度高达89.7%。”素娥的结论冰冷而残酷,“初步判断,并非反应堆本身产生,而是其强大的、带有月球符文特性的能量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共振器,激活了深埋在该实验基地下方或其能量脉络节点附近的、处于深度休眠的‘种子’。”

望舒的感知也印证了这一点:“地球的灵能背景噪声中,确实多了一丝极其微弱但不断扩散的……‘苏醒’的涟漪。不止一处。”

最担心的事情,似乎正在发生。月球技术的馈赠,在加速地球文明的同时,也成了唤醒沉睡恶魔的闹钟。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林渊深知,此刻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让恐慌蔓延。他立刻联系了苏婉,将发现和推测告知,要求地球联合指挥部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秘密监测和应急预案,对所有新建的高能设施,尤其是应用了月球技术的项目,进行全天候深渊能量监测,并做好随时隔离和净化准备。

做完这一切,林渊将目光重新投向月球。地球的变革已然开启,他必须确保月球这边,能提供更坚实的后盾,甚至……找到彻底解决隐患的方法。

压力,转化为了更强大的动力。

就在地球方面因新型聚变技术陷入狂热与隐秘担忧之际,月球广寒宫,另一场变革也在月华熔炉的稳定轰鸣中悄然进行。

“资源采集效率已接近当前架构瓶颈。”素娥冷静地分析着数据,“月华矿工的数量和性能限制了我们的扩张速度。我们需要更高效、更智能的采集方案。”

林渊站在熔炉核心前,感受着其中澎湃的力量,脑海中浮现出从月宫数据库中获得的一种星海同盟的早期技术蓝图——“纳米集群协同作业系统”。其核心是利用海量的、微米级别的纳米机器人(纳米蜂群),在中央智能的统一协调下,进行大规模、高精度的协同工作。

“是时候将‘自动化采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了。”林渊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的光芒,“我们要制造‘纳米蜂群’。”

这个构想比制造月华矿工更加复杂和挑战极限。纳米蜂群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足够小且功能集成的个体单元;二是高效的集群智能和通讯协议;三是持续的能量供应。

个体单元的设计,林渊再次融合了科技与符文。他计划打造一种仅有沙粒大小、形如六棱蜂的纳米机器人。主体结构采用月球特有的、兼具韧性与灵能传导性的“记忆性月尘合金”。其“大脑”是一个超微缩的符文计算核心,承载着基础任务指令和协同算法。动力则来源于其表面覆盖的、能吸收弥漫月华能量的“光噬符文膜”,实现近乎永久的自供能。而其主要工具,则是位于其腹部的、可变形的“万能工具头”,能在微观层面进行切割、吸附、搬运、甚至初步合成等操作。

集群智能和通讯,则交给了素娥。她需要分出一个子意识,专门负责协调数以亿计的纳米蜂群,确保它们如同一个整体般行动,通过高频的灵能波动进行瞬时通讯,避免混乱和碰撞。

能量供应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一环,遍布广寒宫和能源网络覆盖区域的月华能量场,就是它们无尽的“食堂”。

理论完善,立即投入实践。自动化工厂调整了生产线,开始尝试以分子级打印技术,制造这种前所未有的纳米单元。玄玑真人也带着他的团队,攻克微缩符文铭刻的难题。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容错率极低的过程。最初的生产线上,废品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是结构强度不够,就是符文无法激活,或者通讯模块失灵。

林渊几乎不眠不休地守在工厂,亲自调试参数,优化设计。望舒则调动月球意志,温和地浸润着生产线,提升材料的天然亲和性与成功率。

失败了上千次之后,第一枚合格的、闪烁着微弱银光的纳米蜂虫,终于从生产线上诞生!

紧接着是第二枚、第十枚、第一百枚……随着工艺的成熟和符文的稳定,生产效率开始指数级提升。

一周后,第一批数量达到十万单位的纳米蜂群集合体——外观如同一小捧流动的、闪烁着星辉的银色沙砾——被制造出来。

“启动‘蜂群之心’协议,连接主控智能素娥。”林渊下达指令。

素娥的子意识如同无形的网络,瞬间连接了每一只纳米蜂虫。那捧银色沙砾仿佛被注入了生命,缓缓悬浮到半空,时而聚合成一个紧密的金属球,时而扩散成一片薄雾,时而模拟出各种工具的形状,动作整齐划一,流畅无比。

“集群智能同步率99.98%。基础工具变换测试通过。能量吸收效率符合预期。”素娥汇报着。

“目标:广寒宫东侧三号矿区,已探明的稀有元素伴生矿脉。任务:在四小时内,完成高精度筛选与采集,目标矿物:零铼结晶五十克。”林渊给出了第一个实战指令。

只见那团银色蜂群如同得到军令的士兵,瞬间化作一道银色流沙,涌出工厂,扑向目标矿区。

通过监控画面,林渊等人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蜂群抵达矿区后,如同水银泻地般渗入岩层缝隙,它们分工明确,有的用高频震荡刀精准剥离无用岩石,有的用微引力吸附目标矿物颗粒,有的负责运输和初步分拣。它们的工作不是在宏观层面开凿,而是在微观层面进行“梳理”和“提取”!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仅仅三个半小时后,蜂群返回,在收集平台上,留下了恰好五十克闪烁着七彩光泽的、纯度极高的零铼结晶,而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料被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几乎没有任何浪费!

“任务完成。资源采集效率对比月华矿工,提升约八百倍。精度提升至分子级。”素娥给出了精确的数据。

控制室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叹!纳米蜂群的成功,意味着月球资源的获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之前因开采难度过大或精度要求过高而无法利用的稀有资源,如今都成为了可能!

然而,就在林渊准备扩大纳米蜂群生产规模,并将其投入到更重要的、比如修复月宫深层损伤、构建更复杂能量回路等任务时,负责监控能源网络与月心核心状态的望舒,突然脸色一变。

“林渊!月心核心……刚刚传来一阵极其短暂但清晰的……悸动!不是外敌入侵,更像是……某种深层次的共鸣!来源方向……是‘风暴洋一线’连接的那个前哨节点附近!”

林渊猛地转头,看向全息星图上那个代表着风暴洋前哨的光点。

纳米蜂群的成功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月球自身的秘密,似乎也随着他们力量的增强,而被一层层揭开。

那条连接前哨的能量线,不仅送去了能量,是否也……惊醒了那片上古神战遗迹深处,某个更加古老、与月心核心息息相关的存在?

是福是祸,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