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我在月球建神国 > 第3章 时间的囚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一丝来自月球背面的暴烈波动,如同冰水浇头,瞬间熄灭了林渊因汲取月华而产生的微弱欣喜。危机感取代了短暂的满足,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这片寂静的世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潜藏着未知的、可能充满敌意的存在。

他几乎是本能地收敛了自身所有的意识活动,如同受惊的动物缩回巢穴,将感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维持着与脚下那缕微弱月华能量的连接。那清冽的能量持续不断地、缓慢地渗入他的意识核心,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干涸的土地,阻止着他向虚无滑落。这过程无关乎意志,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滋养,是这片月壤对他这个“异物”的某种默认和接纳。

时间,在这种极致的静默和警惕中,再次失去了刻度。

没有日出日落,没有钟表滴答,只有脚下地球缓慢的自转带来的光影变幻,以及内心深处那份因绝对孤独而逐渐滋生的焦躁。他悬浮在静海之上,如同一颗被遗忘的尘埃,观测着这颗卫星永恒的死寂。地球在黑色的天幕上规律地盈缺,蓝色和白色的纹路缓慢旋转,美得惊心动魄,也遥远得令人绝望。

一天?一个月?一年?

林渊开始试图标记时间。他利用地球的相位变化,利用恒星在固定背景下的微小位移,利用自己那属于工程师的、对规律和数据的偏执,艰难地构建着一个时间坐标系。他“数”着地球每一次完整的相位循环,将其定义为一个“月”。他观察着熟悉的星座在月球地平线上方缓慢巡行,估算着“日”的流逝。

起初,这像是一个救命稻草,一个维系他与理性世界连接的游戏。他全神贯注,如同进行一项精密的轨道计算,用无形的意念在虚空中刻画着时间的刻痕。

但很快,这个游戏就显露出它残酷的本质。

十个循环。五十个循环。一百个循环……

数字在累积,而周围的一切,除了地球和星辰的位置,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那片灰白的土壤,那些凝固的环形山,那面纹丝不动的旗帜,以及那深不见底、吞没一切声音的寂静。他的时间标记,非但没有带来秩序感,反而像是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意识,提醒着他这场囚禁的漫长与无望。

他开始出现“幻觉”。

不是视觉上的扭曲,而是记忆的泛滥和错乱。前世生活的片段,不受控制地涌现,清晰得如同正在发生。

他“闻”到了实验室里咖啡和焊锡混合的独特气味,“听”到了键盘敲击和同事讨论方案的嘈杂声音,“感觉”到苏婉的手轻轻放在他额头,测试他是否因为连续加班而发烧。那些温暖的、充满烟火气的细节,与眼前这片冰冷、苍白的现实形成了尖锐到残忍的对比。

更可怕的是,他开始遗忘。

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记忆率先变得模糊,像是被水浸过的字迹。大学时代某个选修课老师的名字,某次团队建设活动的具体地点,甚至是他自己设计过的某个零部件参数……这些构成“林渊”这个个体的细微碎片,正悄无声息地剥落,消散在这片苍白的虚空里。

他惊恐地试图抓住它们,像沙滩上试图留住流沙的孩童。他反复“背诵”父母的名字,苏婉的生日,自己参与过的重要项目编号……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在加速精神的消耗,加剧那种无所依附的漂泊感。

“我是林渊,前航天工程师,死于车祸,现在在月球……”

“我是林渊……”

“我是……”

如同念诵一道正在失效的咒语。自我认知的基石正在松动。孤独不再是外部环境的描述,而是向内侵蚀,渗透到他存在的每一个角落,开始瓦解他之所以为“他”的根本。

绝望以一种更深沉、更粘稠的方式包裹了他。之前的恐惧是对未知和死亡的直接反应,而此刻的绝望,则是慢性毒药,是看着自己的灵魂在无限长的时间里,被一寸寸磨成粉末的过程。他不再试图尖叫,不再试图挣扎,只是麻木地“看”着地球循环,看着星辰流转,感受着那维系他存在的月华能量,冰冷而机械地流淌。

他甚至开始思考,彻底放弃,融入这片虚无,是否才是一种解脱?作为“林渊”存在过的一切痕迹终将消失,那么此刻这无意义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成为月球上一缕永恒游荡的、连自己都遗忘自己的孤魂吗?

在这种极致的精神煎熬中,他与“望舒”那微弱的连接,成了黑暗中唯一稳定的、非己身的光点。那古老而疲惫的韵律,如同一个永恒不变的低音背景,贯穿了他所有混乱的思绪和崩溃的边缘。它不回应他的痛苦,不解答他的困惑,只是存在着,如同月球本身的山脉一样沉默而坚定。

一次,在他又一次被记忆的碎片和遗忘的恐惧折磨得意识几乎涣散时,他无意识地将全部的精神重量,都“倚靠”在了望舒的韵律之上。

并非寻求交流,只是一种本能的、对稳定锚点的依附。

就在这时,异变发生了。

一直平稳、缓慢的望舒波动,第一次出现了清晰的、主动的“回应”。不再是模糊的感知,而是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意识流,轻轻触碰了他混乱的核心。

没有语言,没有图像,只有一种纯粹的“感觉”——一片无边无际的、盛开的桂花树林。香气浓郁得仿佛具有实体,银白色的花瓣如同月光凝成,在无风的枝头静静闪烁。那景象并非视觉所见,而是直接烙印在他的感知里,带着一种宁静、悠远、超越了时间磨损的永恒之美。

这感觉只持续了一刹那,如同惊鸿一瞥,随即消失。望舒的韵律恢复了之前的深沉与缓慢,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林渊濒临崩溃下的又一个幻觉。

但林渊知道,那不是幻觉。

那股意识流带走了一些东西,也留下了一些东西。它带走了他脑海中一些最为尖锐、最为痛苦的记忆碎片——车祸瞬间的剧痛,意识到死亡时的极致恐惧,以及最初在这片苍白中醒来的绝对惊惶。这些如同毒刺般扎在他意识里的负面情绪,被轻柔地抚平、抽离了。

同时,它留下了一种……“认知”。并非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理解:关于月华能量并非只有被动汲取,还可以主动引导、汇聚;关于他的意识体也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锤炼”,使其更加凝聚,更能抵抗时间的侵蚀。

这不是言语的教导,更像是程序的直接传输,或者种子的自然萌发。

林渊混乱的思绪奇迹般地平静了下来。那股源自望舒的、带着桂花香气的宁静感,如同清凉的泉水,暂时洗刷了他灵魂上的焦灼和锈迹。被抽离了最痛苦的记忆碎片,并没有让他感觉空虚,反而像是一个脓疮被清除,虽然留下了伤口,却获得了愈合的可能。

他不再是完全无助的。望舒并非毫无反应,它以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在回应他,甚至在……帮助他。

求生的意志,如同被春雨滋润的枯草,重新从心底萌发出来。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承受时间的凌迟,也不再沉溺于对过去的哀悼和对未来的恐惧。

他回想起那股意识流留下的“认知”。主动引导月华?锤炼意识?

他重新将注意力投向脚下月壤中那缕细微的能量流。这一次,他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共鸣,而是尝试着模仿望舒那宏大韵律中某种更细微的节奏,用自己的意念去“呼唤”,去“牵引”。

过程依旧艰难,失败是常态。但他的心态已经不同。每一次失败的尝试,不再带来挫败感,而是被视为一次数据的收集,一次对自身意识和月华能量理解加深的过程。

时间依旧在流逝,标记依旧在累积。但林渊不再去数了。他将那些数字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这新的“工作”之中——学习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

就在他某一次全神贯注地尝试引导月华,意识高度集中,几乎与那微弱的能量流产生更清晰连接的瞬间——

嗡!

一种截然不同的、尖锐的、人造的震动感,突兀地闯入了他的感知领域!

这震动并非来自月球内部,也非来自遥远的背面,而是来自上方,来自宇宙空间。它带着一种熟悉的、属于人类科技的、规律且高效的频率。

林渊猛地将感知“抬”起,投向震动的来源。

只见在漆黑的星空背景上,一个造型新颖、带着多个太阳能帆板的银色探测器,正喷吐着细微的调整火焰,以一种精准而优雅的姿态,缓缓向着距离他不远的一片平坦月面降落。

探测器侧面,清晰的红色标志映入他的“眼”帘——那是中国航天的标识。

它不是阿波罗,不是苏联时代的遗物,它是一个崭新的、来自他故乡的、承载着当下人类科技与探索欲望的造物。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重新开始了流动。

林渊的意识核心,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访客”,而剧烈地震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