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 > 第215章 从纺织厂到书院,老顽固的崩溃之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从纺织厂到书院,老顽固的崩溃之旅!

夏侯玄和赵大牛站在远处,静静的看着,纺织车间内“咔嗒,咔嗒,咔嗒”的声响,不断响起。

宋之问颤抖着,指着那些对他怒目而视的女工,嘴唇翕动。

“纲常……礼法……”

那些女工们,在最初的对峙过后,竟不再理会他。

她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双手在纱线间飞舞。

计件工薪,这个被宋之问视为“荒唐”的制度。

在这里,时间就是工钱,每一次熟练的操作,都意味着离给孩子买的一块麦芽糖、给丈夫温的一壶酒、给自己添的一根银簪子更近一步。

谁有闲工夫同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满口胡言的老头子废话?

宋之问猛地转身,朝夏侯玄嘶吼道:“王爷,你这是在掘我大夏的根基!女子不事中馈,与男子争利,长此以往,阴阳倒错,家将不家,国将不国啊!”

夏侯玄走到一台织机旁,看那雪白的布匹从机杼下缓缓吐出。

他伸出手指,在布面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质问道:“宋大人。”

“本王,问你这布,好不好?”

宋之问看向布匹,那布,平整,细密,远比市面上那些粗劣的麻布要好。

他冷哼道:“好……又如何?”

“奇技淫巧,乱了人心,纵是金缕玉衣,亦是亡国之兆!”

夏侯玄笑了。

“宋大人,这布,一匹的成本,不到寻常麻布的三成。北州商会把它卖到青州,云州,卖给北元,换回来的是财富,粮食,牛羊。”

“北州治下,所有工程队的家眷,都能以成本价购得此布。目前北州没有一个孩子,是穿着带补丁的衣裳。”

“宋大人,在你眼里,是圣贤书上的‘纲常’重要,还是让一个孩子,在冬天能穿上一件不透风的衣裳重要?”

“我……”

宋之问哑口无言。

夏侯玄转身朝车间外走去,说道:“走吧,宋大人。”

“你不是还烧了书院的账本吗?我带你去看看,那些被你称为‘败家’的银子,都花在什么地方。”

宋之问被赵大牛半扶半架着,踉踉跄跄地跟在后面。

从纺织厂出来时,他整个人都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那些女工们的话,在他耳边回荡。

“待在家里喝西北风吗?”

“凭自己双手吃饭,不偷不抢,站得直,行得正!”

“王爷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街道上人来人往,喧闹声将他们包裹。

宋之问掀起车帘,茫然地看着四周。

穿着干净整洁的行商走卒,脸上没有他在夏都街头常见的那种麻木与愁苦。

路边店铺的伙计高声揽客,几个孩童嬉笑着跑过,手里还拿着一串糖葫芦。

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又充满勃勃的生机。

这真的是那个被朝中所有同僚,都认定为贫瘠苦寒之地的北州?

.............

马车停在北州书院大门前。

宋之问耳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他回过神来,走下马车,看着前方大门上的牌匾,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北州书院。

那本被他斥为“败家之举”,因“管饱”一项每月耗费上千两白银,被他烧掉的账本,源头就在这里。

夏侯玄笑道:“宋大人,进去看看吧。”

宋之问迈开脚步,跨入院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广场四周,是数栋六层高的教学楼。

此刻并非上课时间,许多孩童正在广场上玩耍。

有的孩童在追逐一个用牛皮缝制的黑白相间的球,跑得满头大汗。

有的围成一圈,在地上用石子和树枝摆弄着一些奇怪的图形。

还有的则围着一个年轻的先生,听他讲解着一个木制的杠杆模型,如何用很小的力气撬起重物。

宋之问的视线扫过广场的那些孩子。

这与他印象中那些蒙学里,战战兢兢,被戒尺打得畏畏缩缩的孩童,完全不同。

让他心惊的是,这些孩子里,有穿着绸衫的富家子弟,更多的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工匠、农夫、是他瞧不上的“泥腿子”的后代。

他们混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

“王爷!”

一名负责书院日常事务的文吏看见夏侯玄,快步跑了过来。

夏侯玄吩咐道:“去,把算学课的徐先生请来。”

很快,一个三十多岁,身穿书生服饰的文士走了过来。

“徐先生,给宋大人讲讲,你们平时都教些什么。”

徐先生恭敬地回答:“回王爷,回这位大人。书院的课程,分为基础与进阶。”

‘文理科’学认字,学算术。能读书,能看懂账本,能看懂图纸,这是基础。”

“此外,还有‘农学科’学辨认良种,学改良土壤,学兴修水利,以及‘土木科’格物,地理”

宋之问皱眉问道:书院,就教孩童,这些?

“是的。”

徐先生解释道:“算学不仅教加减乘除,更要教几何、函数。学生们要学会计算面积、体积,要能看懂图纸上的尺寸标注,要能核算工程的物料用度。”

“王爷说了,未来的北州,需要成千上万能和数字打交道的人才。”

宋之问一脸懵,几何?函数?

农学科还好理解,辨认良种,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国利民。

这‘土木科’格物,地理”这是学问?

宋之问疑惑的问道:“那格物又是何物?”

徐先生再次解释道:“这格物,便是探究万物之理。”

“为何水会往低处流,为何铁会生锈,为何杠杆能省力。

“王爷提供了许多模型,让学生们亲手去试,去想,去明白事物运转的道理。只有懂了道理,将来才能更好地去造物,去修路。”

“至于地理,”徐先生指了指不远处一间教室的窗口。

“我们有城建司绘制的北州,青州,云州地图,后续也会把北夏南境,东境,西境的地图补齐。”

“学生们要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有多大,北边草原,南边大山,东边大海。王爷说,一个人的眼界,不能只局限在书本里,更要看到广阔的天地。”

宋之问听得瞠目结舌。

这哪里是在教书育人?

这分明是在培养……培养一群懂得算账,懂得造物,懂得山川地理的……人才!

他用圣贤书来培养官僚士大夫,而夏侯玄,却在用这些“杂学”,大规模地培养匠人!

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

广场上玩耍的孩童们,停下了动作,呼啦啦地朝着一个方向跑去。

夏侯玄开口道:“宋大人,走吧,去看看本王那千两白银,是怎么‘败’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