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南诏残魂 > 第64章 投石问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城易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黑风峡与蛇牙道。

姚州都督府内,王判官看到被“护送”而来的吐蕃俘虏、缴获的旗帜兵器,以及那颗须发虬结、面目狰狞的吐蕃守将头颅时,惊得半晌说不出话。随即,巨大的狂喜和更深的焦虑同时攫住了他。

狂喜在于,这皮逻阁竟真如此能打!不仅能在野共川抵挡论钦陵大军,竟还能主动出击,拔除吐蕃据点!此等战力,若真能为大唐所用,无疑是西南边陲的一根定海神针!这份“献礼”和随之而来的“捷报”,正是他向朝廷表功、催促册封最有力的筹码!

焦虑在于,此事太大了!攻占城池(哪怕只是个小型军镇)已远超之前的小规模冲突,彻底触碰了吐蕃的底线。论钦陵会作何反应?逻些朝廷会如何震怒?万一吐蕃倾力报复,皮逻阁顶不住,战火必将蔓延,他王判官第一个难辞其咎!

他不敢怠慢,一边以最隆重的礼节安抚犒劳皮逻阁派来的“献捷”队伍,给予重赏,并再次紧急筹措了一批物资让其带回;另一边,他以几乎泣血的笔触,将石城大捷(自然将首功归于皮逻阁的“忠勇”和“仰慕天朝”)和由此可能引发的“吐蕃滔天怒火”写成奏表,以八百里加急直送长安。奏表中,他极尽渲染皮逻阁部的艰难与忠诚,几乎是以性命担保,若朝廷再不给予正式名分和实质支援,这支“义旅”必遭吐蕃倾覆,西南大局将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邓川城。

“皮逻阁献石城于唐”的风声,比王判官的奏表更早一步,如同毒蛇般钻入了论钦陵的耳中。

此刻的大将军府,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论钦陵面沉如水,端坐在虎皮大椅上,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扶手,每一次敲击都让下首的将领和幕僚心头一颤。

他下方,坐着一位来自逻些的使者。使者面容白皙,衣着华贵,与周围这些征战沙场的将领气质迥异,脸上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居高临下的审视。他并未多言,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

“大将军,”一名心腹将领忍不住愤然开口,“皮逻阁猖狂至此,若不即刻发兵碾碎他,我吐蕃颜面何存?!”

“发兵?”论钦陵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冰冷,“发多少兵?野共川地形复杂,大军难以展开,粮道漫长易袭。先前先锋覆灭,蛇牙道粮草被焚,教训还不够吗?”

他目光扫过那名逻些使者,语气森然:“更何况,如今石城已失,唐军态度暧昧。我军若再大举深入,后方空虚,万一唐人趁虚而入,又当如何?”

那逻些使者轻轻咳嗽一声,慢条斯理地道:“大将军所言甚是。赞誉普亦忧心浪穹战事久拖不决,空耗国力。皮逻阁虽狡诈,然其势未成,或可…另寻他法?”他的话看似赞同,实则将“久拖不决”、“空耗国力”的帽子轻轻扣了下来。

论钦陵眼角抽搐了一下,心中怒火滔天,却强行压下。他知道,这是政敌在借题发挥。这使者名为协助,实为监军。

就在这时,一名信使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

论钦陵拆开一看,眉头骤然锁紧,随即又缓缓松开,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极度复杂的神色。

他将密信缓缓放在案上,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那名逻些使者身上。

“刚收到消息,”论钦陵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皮逻阁在占据石城一日后,便主动弃城,焚毁剩余物资,带领人马再次遁入野共川深处。他并未真正将石城交给唐人。”

满堂皆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

占了城,又不要?他到底想干什么?

那逻些使者也露出了愕然之色。

唯有论钦陵,在一瞬间的错愕后,猛然明白了皮逻阁的意图!

这不是军事行动,这是一次政治上的“投石问路”!

打石城,是向唐朝展示力量和“忠心”,施压讨要封赏。

放弃石城,是向吐蕃(尤其是逻些朝廷)表明一种暧昧的态度:他并非铁了心倒向唐朝,他仍有“合作”的可能?至少,他不想把事做绝,不想承受吐蕃全部的怒火。

这一打一放,将唐蕃双方都算计了进去!既从唐朝那里捞足了好处和名望,又巧妙地在吐蕃内部制造了分歧和幻想,为自己争取了喘息空间,甚至…待价而沽!

好一个皮逻阁!好狠辣精准的手段!

论钦陵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这个对手,远比他想象的更难缠,更危险。他不仅是一头嗜血的狼,更是一条成了精的狐狸!

他看了一眼身旁那位来自逻些的使者,发现对方眼中也露出了深思和权衡的神色。

论钦陵心中警铃大作。皮逻阁这“一放”,很可能真的让逻些朝廷内部那些主张“招安”、“以夷制夷”的声音变大!

“大将军,那我们…”麾下将领疑惑地问道。

论钦陵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立刻发兵将皮逻阁碎尸万段的冲动。局势变得微妙而复杂,他不能再一味蛮干。

“传令前线,暂缓进攻,巩固现有防线。加强对野共川所有出口的封锁。”他沉声道,目光却冰冷地扫过那名使者,“同时,将皮逻阁弃城而走的消息,以及他可能‘心怀犹豫’的情报,详细禀报逻些。”

他要把皮逻阁抛出的这个诱饵,连同其背后显而易见的算计,一起扔回给逻些朝廷。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自己去判断,去决策。

而他,则需要时间,需要更谨慎地,重新审视这个可怕的对手,并准备好…更致命的一击。

皮逻阁的投石问路,成功地让原本清晰的对峙局面,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唐庭、吐蕃逻些、论钦陵、皮逻阁自己,四方势力被这一颗石子搅动,陷入了更深的相互猜忌和算计之中。

野共川的迷雾,更浓了。